•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网联 > 正文

佑驾创新携智驾“全家桶”亮相上海车展,实力诠释“量产为王”

盖世汽车 Vivi 2023-04-18 17:35:46

在终端消费市场,智能驾驶正以超预期的速度落地普及。

据相关分析数据显示,继2021年国内L2级别智能驾驶的渗透率突破20%,去年L2在终端市场的搭载率持续提升,整体渗透率进一步超过30%,成为了当前智能汽车领域主要的驾驶辅助方案。

伴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一批智能驾驶核心技术提供商相继在市场崭露头角,佑驾创新(MINIEYE)便是其中一员。

4月18日,2023上海车展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车展上,佑驾创新悉数展示了其全栈自研的软硬件产品及量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辅助驾驶iSafety系列、基于域控的智能领航辅助iPilot系列,以及软硬一体的座舱解决方案iCabin系列,尽显全方位赋能智能汽车的决心和信心。

自2013年成立,佑驾创新一直致力于实现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研发及落地,为此佑驾创新面向行车、泊车和智能座舱三大应用领域,自研了一系列智能驾驶量产解决方案。在乘用车领域,佑驾创新先后与哪吒、蔚来、奇瑞、长安、吉利、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smart、江淮、一汽奔腾等20余家整车厂达成了定点合作,整体定点及量产规模稳居行业前列。此次参展,佑驾创新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研发及量产成果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展现。

佑驾创新携智驾“全家桶”亮相上海车展,实力诠释“量产为王”

佑驾创新展出的量产车型,图片来源:佑驾创新

多款域控产品亮相,开启智驾量产新时代

得益于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终端消费者对更高驾驶安全的诉求不断提升,智能驾驶已然迈入“量产为王”的新发展阶段。

一方面,随着智能化不断成为越来越多品牌的关键基因,整车厂对相关技术的量产速度及规模需求正随之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对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也只有真正实现了产品的大规模量产,才能通过量产车的规模化运营实现数据闭环,以及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正是预见这一点,创立以来佑驾创新一直将打造可量产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当做核心要义,针对终端市场的差异化需求积极开展布局。到现在,佑驾创新先后构建了iSafety和iPilot两大智驾产品线,成功实现从L0到L2++的技术迭代和量产。

据佑驾创新副总裁杨一泓近日向盖世汽车介绍,在面向L2+/L2++应用的iPilot产品方面,佑驾创新不仅量产了基于TDA4的行泊一体域控解决方案,可支持L2.5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还完成了更高级别的高速NOP功能开发,后期将通过OTA升级到城市NOP。两款方案均已交付。

此次车展,佑驾创新对这些量产方案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在智能驾驶域控方面,佑驾创新重点展出了两大产品系列,分别基于TDA4系列和征程®系列芯片研发。两个系列均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量产需求,灵活开发适配不同产品定位与功能层级的智能驾驶域控解决方案,全面覆盖高速/城市快速路、城区、停车场等不同应用场景。

具体来看,基于TI的TDA4VM、TDA4VMEco和TDA4VH,此次佑驾创新分别带来了iPilot 1、iPilot 1 eco和iPilot 1 plus三款产品,涵盖低、中、高三种不同的配置,通过一颗芯片即可实现行车与泊车辅助功能的分时复用。

在配置上,iPilot 1、iPilot 1 eco依靠主芯片8Tops的算力,可支持接入6路摄像头、5路毫米波雷达和12路超声波雷达。不同的是,iPilot 1 eco将前视摄像头从200万像素升级到了800万像素,并将4路环视摄像头从130万像素升级到了200万像素,在有限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将性能做到极致。而iPilot 1 plus,得益于算力和传感器配置的进一步提升,可以实现高速NOP、APA全自动泊车等多项功能。

佑驾创新携智驾“全家桶”亮相上海车展,实力诠释“量产为王”
 

基于征程®5打造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ilot 3,图片来源:佑驾创新

基于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佑驾创新也带来了多款不同算力的行泊一体域控产品,包括iPilot 2、iPilot 3和iPilot 3 plus,分别基于地平线J3、J5和双J5研发。其中iPilot 3和iPilot 3 plus定位于大算力高性能行泊一体域控产品,算力分别高达 128Tops和 256Tops。iPilot 3 可支持接入11 路高清摄像头、5 路毫米波雷达,实现高速NOP以及记忆泊车等功能。

佑驾创新携智驾“全家桶”亮相上海车展,实力诠释“量产为王”
 

iPilot3 plus行泊一体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配置图,图片来源:佑驾创新

不仅如此,iPilot 3 plus还可支持3路激光雷达拓展,将应用场景从高速进一步拓展到了城区,可支持实现高速NOP、城区NOP、AVP自主泊车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立早期,佑驾创新给人的印象更多是一个算法提供商,但过去两年通过在软件和硬件两个维度同步发力,并相继推出多款域控产品,佑驾创新已逐渐成长为一家具备软硬一体全栈式能力的智能驾驶核心Tier1。

大展座舱“黑科技”,已有多款产品成功出海

除了针对舱外应用的行泊一体域控解决方案,此次上海车展,佑驾创新还展示了面向智能座舱场景打造的感知与交互解决方案iCabin,全面展示从舱外到舱内的全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据了解,该方案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高效适配各大主流芯片平台并灵活集成功能,实现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监测系统OMS、物体识别与人车交互等核心应用。

在实际量产过程中,佑驾创新依据不同客户的智能化配置需求,既可以提供DMS+OMS的整套打包解决方案,也可以提供软硬一体的DMS解决方案,实现从软件功能、硬件设计到配套服务的一站式交付。

本次车展上,佑驾创新带来的iCabin1就是软硬一体的DMS产品。该产品基于高清摄像头和高性能车规级SoC,可支持欧盟DDAW以及Euro-NCAP等主流法规要求的疲劳监测、分心监测、视线追踪等功能,多方面保障驾乘安全。

佑驾创新携智驾“全家桶”亮相上海车展,实力诠释“量产为王”
 

智能座舱DMS软硬一体产品iCabin1,图片来源:佑驾创新

目前,该DMS 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已经拿到了多款国内外车型的项目定点。据悉,佑驾创新也是国内最早一批通过了欧盟DDAW、Euro-NCAP等法规认证,并实现DMS/OMS“出海”的本土供应商。去年,佑驾创新的iCabin方案成功搭载于多家自主品牌车型、合资品牌车型,为海外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座舱体验,相关定点规模仍在持续增长中。

而在 DMS+OMS 的整套解决方案上,佑驾创新也已率先开展布局,并成功实现量产。在该解决方案中,由佑驾创新自研的DMS系统可支持疲劳检测、分心检测、Face ID、视线追踪、唇动识别等功能,OMS 系统则可支持乘员属性识别、手势交互、儿童模式、健康检测、遗落物品提醒等功能,实现更全面的舱内监测应用。

事实上,DMS在汽车领域并不算是一项新技术,但不可否认,直到现在市场上真正好用的DMS并不多。“这是因为之前大家在研发DMS时,更多是把它当成一个计算机视觉任务,而忽略了产品体验感,导致很多驾驶员主观上不想用这个功能。”杨一泓表示。

佑驾创新携智驾“全家桶”亮相上海车展,实力诠释“量产为王”
 

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高效协同的DMS技术,图片来源:佑驾创新

意识到这一点,佑驾创新在研发DMS时,除了从计算机视觉角度出发,同时还结合了生理指标以及医学常识等多个维度的内容,辅助对驾驶员状态进行精准识别,并不断基于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的量产经验,持续对系统进行打磨。

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在过去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佑驾创新的iCabin方案先后获得了30多个车型定点,其中部分已完成量产交付,更多新定点仍在陆续公布当中。接下来,伴随着佑驾创新持续在DMS/OMS核心技术上发力,驱动产品体验感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终端市场需求不断爆发,佑驾创新在舱内业务方面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方面,随着L2级辅助驾驶的快速“上车”,如何实现智能驾驶继续向L3甚至更高阶的L4级自动驾驶跃升,是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然而目前来看,这并不容易。

“在L3、L4这块,我可能比较悲观,觉得十年以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如是说。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平也认为,尽管L2级别的自动驾驶将会快速普及,并且长期存在,但L4到来的时间预计会比较久,可能仅仅会在一些受限的场景下陆续出现。

这意味着,在可预期的未来,人机共驾仍将是产业常态,这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对DMS的搭载需求。“DMS是一个与驾驶安全强相关的功能,随着各种ADAS功能大规模上车,在提升驾驶安全性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分心驾驶,DMS可以用来监管这些行为,从而确保驾驶员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驾驶上。”谈及DMS对智能驾驶的重要性,杨一泓表示。

另一方面,法规层面也在倒逼DMS/OMS快速“上车”。去年7月,欧盟在EU-GSR(《通用安全法规》)中,已经开始推荐所有车辆搭载DMS,并计划于2026年起强制要求车辆搭载DMS。而在国内,C-NCAP 此前也已明确计划将在2025版本中加入对于疲劳监控和驾驶员分神、儿童监测功能的测评研究。

不难预见,在市场及政策的双重驱动下,DMS/OMS距离真正的大规模标配或不远了。

数年蛰伏,厚积薄发

从2013年成立到2023年,佑驾创新已经走过了十年。

“回看这十年,真的是厚积薄发,创业前半程我们一直处于蛰伏跟蓄力的状态。”谈及公司过去十年的发展,杨一泓总结道。

值得关注的是,这恰恰也是佑驾创新图腾“毛竹”精神的真实演绎:沉稳、坚持和务实。毛竹生长周期的特点是,前面五年地上部分几乎没有变化,仅在地下生长。但到了中后期,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成长。

历经数年沉淀与蛰伏,目前佑驾创新已经进入了这样的爆发期,无论是舱外的iSafety系列和iPilot系列,还是舱内的iCabin系列,佑驾创新都在快速放量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iCabin系列,佑驾创新的目标一直是希望出海,这点去年已经达成目标。

佑驾创新携智驾“全家桶”亮相上海车展,实力诠释“量产为王”
 

iPilot 1 行泊一体量产方案功能:自动泊车,图片来源:佑驾创新

接下来,佑驾创新的目标是希望在快速完成智能驾驶业务量产交付,提高渗透率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智能座舱业务的出海规模。“目前欧洲对于座舱这块的需求量比较大,希望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能够在未来逐步往海外去做一些拓展。对于座舱来讲,一方面希望能够把握住这样一个商业机会,另外一方面也希望可以作为我们出海的一个先头部队、排头兵,在今年有比较好的表现。”杨一泓表示。

然而在客户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怎么能快速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对此,杨一泓指出今年佑驾创新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是:修内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平台化建设。“当下我们针对每一家客户投入的资源几乎都是不可复制的,平台化的意义是,可以通过提升技术的通用性来提高资源的可复用性,从而做到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为此,佑驾创新已经开始联合一些客户构建平台化架构,为后续打造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筑牢技术底座。同时,佑驾创新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智能驾驶合作生态圈,与多家国内外知名芯片企业、激光雷达及毫米波雷达厂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平台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个是精细化运营。和其他很多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一样,在创业早期佑驾创新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拼技术和拼速度上。“但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我们要拼的是利润,是一个健康的商业逻辑,这就需要去思考怎么把每一个环节的利润和效率提到最高,包括怎么把开发工具链用好,如何精细化管理各个中后台,这是我们最近在深挖的一个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从拼技术转向拼商业模式,其实也是佑驾创新真正蜕变为一家成熟Tier1的重要象征。在智能驾驶这样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赛道上,创业公司早期一定要通过技术来构建护城河,但当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考虑技术变现和可持续发展。

眼下,佑驾创新已经向下一阶段目标发起冲刺,并取得了不错进展。据杨一泓介绍,今年佑驾创新虽然没有大规模扩充团队,但项目却在呈几何倍增加,并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

数年蛰伏、一朝爆发,属于佑驾创新的量产新征程已经开启。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4/18I70337838C601.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