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车企 > 正文

防疫政策松绑,汽车产业提前欢庆?

盖世汽车 徐珊珊 2022-12-09 08:00:00

距离“不知新冠是何物”的2019年,已经过去整整三年。在这一千多个日夜里,汽车人似乎习惯了漫长的等待和不尽的焦虑。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缺工、少芯时有发生,减产、停产也屡见不鲜。 

不过,这些或许即将成为历史。自本月初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公布最新防疫政策。在“二十条”后进一步优化成“新十条”。有数据显示,新规发布后机票瞬时搜索量同比增长逾7倍。去哪儿平台春运期间的机票搜索量甚至达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

防疫措施松绑,长期封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必将不复存在。由此汽车产业看到了新的希望。

全球产业链欢呼

国内

最直接受惠的莫过于本土车企。

今年3月长春疫情爆发,一汽集团在当地的五大整车厂全部停产,一停就是一个多月。据预估,一汽停产4天损失产量接近5万辆。有数据显示,一汽红旗3月产量同比下滑73%,一汽大众下滑45.8%。直到5月初,一汽长春整车厂才全面恢复正常运转。

防疫政策松绑,汽车产业提前欢庆?
 

图片来源:一汽大众

上海这边,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以特斯拉为例,3月28日临时停产,未曾想4月18日才得以恢复生产。彼时8000多名工人吃住在工厂,除了生活不便,工厂产能提升也是一件循序渐进的活。到5月中旬,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汽车制造商也都纷纷采取了闭环生产,保证复产节奏,稳定后期交付。在疫情依然严峻的4月,国内新能源车型全面普涨。“用葱换盐”的李斌曾感慨,“本来想扛一扛,疫情这么一搞更扛不住了。”于是停产之余,蔚来旗下多款车型价格上调1万元。

上海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在5月份披露,上海全市4月新车销量为零,原因是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处于停业状态。作为对比,2021年同期上海市新车销量超过2万6千辆。因而车企们必须绷紧弦加快生产,才有希望完成本年度销售目标。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大、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等特点,往往一个关键零部件缺失就会会影响整条产线的生产。这意味着,只有配套相关供应商复工复产,车厂才能无后顾之忧。

从最初的“复工复产白名单”到如今“新十条”发布,汽车人的焦虑也该放一放了。

国际

要说最该为之欢呼的,莫过于海外车企。以丰田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便一直活在“供应商交货遇阻导致其停产”的循环里。今年5月受上海疫情影响,丰田位于日本国内的9座工厂共10条生产线停工超过一周。

和去年同期相比,丰田4、5月的全球产量均减产超过10万辆。实际上,丰田数次下调产量,而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7月份。11月初,丰田将2022全球产量从之前规划的的970万辆下调至920万辆。

防疫政策松绑,汽车产业提前欢庆?
 

雷克萨斯工厂生产线,图片来源:《朝日新闻》

另外一家日本车企马自达也曾于4月宣布,受上海疫情封控影响,当地供应商停产,部分零部件无法采购,最终结果是,日本两家工厂停产数日。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去年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至全球755.77亿美元,同比增长33.76%。前三大出口国分别是美国(148.52亿美元)、日本(40.93亿美元)、韩国(33.76亿美元),对墨西哥、德国、俄罗斯、泰国、加拿大、英国、巴西等国的出口额也都超过10亿美元。

自2009年起,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目前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国之一。其中,吉林、上海、湖北等地是国内汽车产业重镇,拥有一汽、上汽、东风等大型汽车集团和一大批配套零部件厂商。另外重庆、安徽等地的汽车产业也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在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等优势作用下,汽车产业链加大对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的投入早已让零配件采购变得多元且全球化。封控则意味着“断粮”,对于国内厂商如此,于海外车企而言更加不容忽视。

防疫政策松绑,汽车产业提前欢庆?
 图片来源:盐田港

除了跨区域采购、汽车制造环节有望从中受惠,肠梗阻的“塞港”问题或许也能够真正得救。早些时候,公路、航空因防疫政策停开或者少开,海运需求急剧增加,促使一些航线运价节节攀升,进而导致部分支线承压超过负载,港口堵塞严重。

再比如2021年,宁波港和深圳盐田港曾实施封港措施,影响到数百艘船数千个货柜的货品运输。今年9月中国新闻网在《“10斤起步”、“免费装箱”……海运价格跌至年内新低!》的文章中指出,上一年度一箱难求且价格狂飙的国际海运价格已经下跌超过60%。

尽管如此,海运价格尚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防疫手段逐渐松绑,海运问题或将持续改善。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一点,生产、采购、运输都在一点点恢复正常,但始终还是需要时间。

譬如“汽车缺芯”这个话题已持续近两年时间,据市场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11月27日,芯片短缺已致全球汽车减产411.76万辆。预计2022全年,这一数据将增加至约448.53万辆。

而接下来的2023年,“缺芯”很可能会继续存在。台媒Digitimes援引供应链的消息称,近期汽车芯片产能有所提升,但由于供应速度赶不上需求增速,芯片短缺的问题到2024年前可能不会得到彻底解决。

同时据称,晶圆厂和汽车行业IDM以及部分Tier1就明年代工价格的谈判已经进入尾声,结果对于后两者来说不容乐观。

一来芯片继续供不应求,代工价格涨势可能很难扭转;二来如果将新增成本转嫁给下游,车企会不会买单还两说。按照上述报道的说法,IDM或许会遭受“前后夹击”的窘境。

对于全球车企来说,疫情相当于一味催化剂,在本就不匹配的供需矛盾之上进一步深化了芯片短缺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两年抗疫经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固性,全球产业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微妙变化。

但革命尚未没成,同志仍需努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12/9I70324406C109.shtml

文章标签: 政策 疫情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