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日的一纸裁定书,宣告了知名汽车品牌宝沃汽车的复兴之路正式破灭。
这个曾自诩与奔驰、宝马、奥迪比肩的德国汽车品牌,在经历一次破产后,于2014年借势资本力量进入中国市场,以期重新焕发品牌活力。然而,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叠加中国汽车市场日渐成熟的双重背景下,产品竞争力不足、经营不善的宝沃汽车,最终还是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宝沃汽车的破产,虽令人唏嘘却并不让业内感到意外。近年来,铃木、雷诺、Jeep等外资汽车品牌相继败走中国市场;华晨、众泰、力帆等中国汽车品牌陆续破产重组;拜腾、赛麟、绿驰等造车新势力相继“折戟”……一个个汽车品牌黯然退场,折射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实。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一次公开演讲时预判,未来的竞争会比今天更加激烈。未来5年内,中国市场上的中国品牌,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5家。
其实,何止是中国市场,放眼全球汽车市场,这场“不进则退”的淘汰赛已然枪响。在充分认识到挑战甚至危机的过程中,车企究竟该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宝沃”,是不容回避的话题。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梳理“宝沃们”的发展脉络,会发现这些汽车品牌不乏共性。它们多依靠市场风口起步,却没有持续苦练内功,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力层面缺乏可持续性。当市场风云变幻,特别是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变革大潮来临后,这些汽车品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均不足以支撑其紧跟行业变化,进行及时的战略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长此以往,被市场淘汰几乎成为了必然趋势。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部分打着造车名义另有企图的新势力。以此初衷入局汽车产业,几乎注定了“走不远”的命运。
从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看,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并不残酷。相反,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行业的“新陈代谢”,倒逼各个汽车品牌夯实自身的技术、产品、营销等实力。
当前,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已然清晰,在发展前景一片向好的过程中,全球的汽车品牌也在面临着包括供应链紧张,原材料、半导体等关键资源供需失衡的新挑战,这更加考验车企的定力、能力和竞争力。
有分析指出,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退出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掀起新一轮淘汰赛。近期,已有包括比亚迪、埃安等在内的新能源车企宣布上调产品售价,以应对补贴退坡带来的冲击。在缓解短期“阵痛”的同时,这些新能源车企也有必要警醒起来,做好随时应对新一轮淘汰赛的准备。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12/5I70323928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