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新造车企业IPO了。
今天(9月29日),零跑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48港元。开盘后零跑汽车股价呈现出下跌之势,跌幅一度超过30%,截止发稿(10点15分),零跑汽车股价为35.1港元,跌幅26.88%。
港股敲钟,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虽然上市第一天开盘就遭遇破发,开盘后整体走势呈现出的也是持续下跌的态势,但不得不说,零跑汽车还是继“蔚小理”之后,抢到了国内新造车势力中实现IPO的第四个席位,成为在港交所上市的第四家新造车企业。目前零跑汽车的市值为355.17亿港元,已经超过了在港股上市的北京汽车和在A股上市的江淮汽车等传统的老牌车企。
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新能源在资本市场上的号召力,依旧强劲。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旗下产品主要聚焦在8万至25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数据显示,2021年零跑汽车累计销量为43,121辆,其中零跑T03售出38,463辆,占比近9成。进入2022年之后,零跑汽车的市场表现更是全面提速,今年前八个月的销量已经接近8万辆(累计交付了76563辆新车),成功反超了理想和蔚来,是1-8月国内新造车企业中的交付量季军。
目前,零跑旗下共有S01、T03、C11以及C01四款量产车型。其中S01、T03以及去年9月底上市的零跑C11是此前市场数据的主要贡献者。而接下来对零跑汽车而言,“王牌”车型将逐渐转换为刚刚上市的中大型轿车C01。
C01,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就在正式发行港股的前一天(9月28日),零跑C01召开了上市发布会,新车补贴后的官方指导价为19.38万元-28.68万元。发布会上,零跑汽车还推出了最高20000元的限时减免政策(其中包含了整车减免10000元)。也就是说,在限时活动期间,零跑C01的售价为18.38-27.68万元,与之前公布的预售价基本相当(预售价为18万元-27万元)。
如果此前官方公布的预售情况属实的话,零跑C01的热销基本已是定局。作为国产的首款搭载CTC电池技术的量产车型,零跑C01一直以来的关注度都挺高,官方信息显示,自5月10日开始预售以来,其预售订单量已突破10万辆。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朱江明此前曾表示,不管是配置、豪华程度,还是智能化水平,零跑C01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原来40万元以上的燃油车(BBA等车型),而对应的售价则是传统燃油B级车(凯美瑞、雅阁等)的价位。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在朱江明看来,2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零跑C01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目前来看,零跑倒也没有说大话,在20万左右的价格区间里,零跑C01的对手确实不多。更准确的说,在国内20-30万元的纯电轿车市场上,目前一共也没有几款车,真正在大规模走量的可能就只有比亚迪汉EV一个。此前几家新造车企业(以及智己等传统车企中孵化出的新品牌)在纯电轿车市场上确实已经布局了产品,但这些产品的售价普遍都在30万元以上。小鹏P5和零跑CO1的售价重叠度比较高,但两款车其实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前者只是一款紧凑级车型。零跑C01定位为中大型电动轿车,提供两种驱动版本,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为200kW、最大扭矩360牛·米,双电机版本最大功率400kW、最大扭矩720牛·米。C01的续航里程有四个版本,分别为525km、606km、630km和717km。
去年的C11车型上市之后,零跑就在逐渐扭转旗下产品的市场布局,开始从低端市场上攻中高端市场。目前看来,成绩不错,今年8月,C11的交付量首次超越了T03,中高端车型的销量占比在持续提升。随着C01开启交付(IPO的当天,同步开启了C01的正式交付),零跑汽车整体的价格体系肯定还要进一步重构。
如果C01真能成为“爆款”,在量、价齐升的前提下,零跑汽车的毛利率势必会有更加显著的改善,率先实现扭亏为盈都不是不可能。届时,资本市场对零跑汽车信心不足的问题或许也将被改善,市值较低(与其他三家已经上市的新造车企业相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应该也是零跑为什么选择在正式IPO之前上市C01的重要原因:靠这张新的“王牌”,稳住资本市场,再凭借其后续表现,拉动资本市场。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曾表示,“我们一直不缺订单,随着零跑C01上市之后,订单又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相信零跑突破(月销)2万辆是很快的事。”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头部新造车企业也就堪堪能够实现月均销量破万),短期内如果能够达到月销2万辆以上的水平,零跑将轻松拿下新造车企业销量冠军的殊荣。而成为了领跑者的零跑汽车,在资本市场上的号召力,应该也会有质的提升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09/29I70315900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