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8月16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在发生了多起事故之后,他们已经对特斯拉的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展开正式安全调查。
图片来源:特斯拉
NHTSA表示,自2018年1月以来,机构共明确11起特斯拉安全事故。在这些事故中,均由车辆撞击一辆或多辆其他车辆。NHTSA还表示,这些事故一共导致17人受伤,并导致1人死亡。
NHTSA称,11起事故中,有4起发生于今年,最近的1起发生于上个月,事故地点为圣地亚哥。此前该机构已经对2014至2021款特斯拉Model Y、Model X、Model S和Model 3的Autopilot功能展开了初步评估。
NHTSA在一份文件中表示:“目前已经证实,涉案车辆在事故发生时都开启了Autopilot或交通感知巡航控制(Traffic Aware Cruise Control)功能。”该机构表示,这项调查覆盖了美国境内大约76.5万辆特斯拉汽车。
截至北京时间8月16日23时06分特斯拉股价走势图(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TSLA)盘中股价一路走跌,截至稿件发布(北京时间8月16日23时06分)股价跌幅近5.3个点。
据悉,自2016年以来,NHTSA已派出小组对30起涉及10人死亡的特斯拉事故进行调查,该机构怀疑在这些事故中,特斯拉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处于使用状态。该机构称,“大多数事件都发生在天黑以后,并且在多起事故中,特斯拉车辆都没能识别现场的交通管控措施,例如急救车闪光灯、照明弹、发光箭头板和锥桶等”。
根据特斯拉方面宣传,Autopilot可以处理部分驾驶任务,并且允许驾驶员在一定时间内让双手脱离方向盘。
特斯拉Model 3 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介绍(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截图)
对此,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表示,自2016年以来,美国至少有3起致命车祸发生时,车辆正处于Autopilot状态下。此前NTSB曾批评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缺乏保障措施。特斯拉并未立即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针对此次美国NHTSA正式对特斯拉Autopilot开启调查的消息,有网友表示, “特斯拉目前的自动驾驶系统是辅助无人驾驶系统,辅助,望周知。所以不是软件的问题,是操作的问题,或者说是宣传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
无独有偶,关于自动驾驶安全事故案件并非局限于美国亦非特斯拉。
近日,31岁的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意统天下餐饮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遭遇车祸身亡。据美一好官方公众号讣告透露,事故发生在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一时间,关于车主操作及企业宣传规范引发众人热议。
8月16日晚,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他的公众平台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词的标准。“建议统一名称:L2=辅助驾驶;L3=高级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最大化的控制期望值,避免自动和辅助出现在同一个状态下,辅助驾驶就是人的责任,出现自动两个字就是车的责任。”
图片来源:李想在其公众平台发言截图
要知道,单从国内市场来说,近年来基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强大支持、不断涌出的优秀IT企业及庞大的市场,赋予了中国自动驾驶优渥的培育土壤。但截至目前来看,标准滞后问题越发显著,粗放式发展下,无论是产品准入还是用户教育等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都亟待规范。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管理意见》”),其中除对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OTA升级等多项当下备受关注的新技术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外,更针对产品准入、用户教育等多个方面,对相关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产品准入方面,《管理意见》提出企业生产具有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产品时,应采取脱手检测等技术措施,保障驾驶员始终在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
在用户教育方面,《管理意见》指出企业生产具有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的,应当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职责、人机交互设备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条件等信息。
“企业本身应加强对消费者关于驾驶辅助应用的教育,并告知功能的局限性,之前企业更多是把这项技术作为亮点宣传,但是在危险事项上面弱化了,后面这方面需要加强。”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
针对于此,有网友冷静指出,“对待‘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的三原则——了解其能力边界;明确其运行状态;自己才是责任者。驾驶辅助的确能减轻驾驶员负担并提高驾驶安全,但前提是会用。”亦有网友表示,“方向盘交在自己手上,不要把生命交在这些辅助驾驶上”。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8/16I70268401C11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