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国内SUV市场共销售新车约55.6万辆,环比下降43.8%,同比暴涨426.7%。同期,车质网受理车主针对SUV的有效投诉2,287宗,环比下降60.6%,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42.9%。
2月份,“影音系统故障”依旧排名故障问题第一位,虽然投诉量环比有明显下降,但仍保持着百宗以上的体量。“变速箱异响”问题本月投诉占比有所提高,排名也跃升至第二位,投诉多来自于部分德系和自主品牌车型。此外,“车身生锈”问题投诉占比和排名同样较1月份有所提升,自主品牌车型仍是投诉主体。去除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21年2月TOP30 SUV销量投诉量排名如下:
数据看点:
1、终迎高光时刻 长安CS75开启上升通道
2月,长安CS75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月销量力压老对手哈弗H6,历史上首次夺得TOP30榜单冠军。作为长安乘用车最重要的销量担当,长安CS75今年1-2月累计销量74868辆,占同期长安乘用车销量总和的近1/3,。事实上,自从2019年9月PLUS车型上市后,长安CS75的市场表现便一路长虹。从其近一年的销量投诉量走势来看,整体呈现出强劲上扬走势,曾创造了月销量“8连涨”的佳绩。进入2021年,开年首月长安CS75销量便首次突破4万辆大关,创造了车型历史上的新纪录。尽管受到春节假期影响,2月份长安CS75的销量依旧保持在高位。与月销量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安CS75的月投诉量始终保持稳定,短期投诉销量比表现值得肯定。近期,长安CS75 PLUS又推出了一款新增车型,不断丰富的车型阵容时刻带给消费者新鲜感和更多选择空间,从而带动销量增长,未来长安CS75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2、质量口碑加持 北京奔驰GLC未来走势向好
2020年,尽管奔驰在豪华中型车市场中与销冠失之交臂,但在豪华中型SUV市场中扳回一城,奔驰GLC以绝对优势力压宝马X3和奥迪Q5L两位老对手,获得豪华中型SUV年度销冠。回顾其近一年的销量投诉量走势可以发现,奔驰GLC的月销量始终稳定保持在万辆之上,其中有4个月销量突破15000辆。不过,或许受春节假期影响,奔驰GLC的月销量跌落至万辆之下,1-2月累计销量落后于奥迪Q5L。值得一提的是,奔驰GLC的月投诉量整体走势平稳,一半月份的投诉量保持在个位数,短期质量口碑表现要好于其他两位竞争对手。随着2020年底新款车型的上市,奔驰GLC的竞争力再次得到了提升,未来的市场表现有望延续2020年的强劲势头,为卫冕年度销冠打下坚实基础。
3、销量反弹 上汽大众途岳凭实力走向巅峰
2月,上汽大众途岳成为TOP30榜单中为数不多的销量环比上涨的车型之一,虽然销量仍处于低位,但却终结了途岳“四连跌”走势。作为上汽大众SUV战略的重要车型,途岳自2018年底上市以来始终保持着月均销量破万的成绩,在2020年国内紧凑型SUV年度销量榜中更是排名靠前,成为德系紧凑型SUV的领头羊。能在竞争残酷的紧凑型SUV市场站稳脚跟已非易事,更遑论在奇骏、本田CR-V这些老牌实力选手中虎口夺食,足可见途岳不俗的产品实力。回顾其近一年来的月投诉表现,除2020年3月、11月和12月有异常波动外,其余月份的投诉量均相对较低。特别是进入2021年,途岳连续两个月投诉量保持在个位数,短期质量口碑有转好迹象。就目前的走势来看,在质量口碑稳定向好的前提下,途岳未来的销量有望继续走高,重返巅峰也只是时间问题。
4、厚积薄发 红旗HS5有望冲击“万辆俱乐部”
作为红旗品牌的主销车型,红旗HS5在2020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20年累计销量接近10万辆,在2020年国内中型SUV年度销量榜中,力压广汽丰田汉兰达位列榜单前十名。进入2021年,红旗HS5在迎来“开门红”的同时,1月份的销量也创造了车型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不过,受春节假期影响,红旗HS5的月销量在2月份出现大幅下滑,但仍稳居中型SUV销量榜前列。从其近一年来的销量投诉量走势来看,红旗HS5的月销量走势平稳,其中有4个月销量破万,整体表现可圈可点。值得肯定的是,红旗HS5近一年来大部分月份的投诉量均保持在个位数,短期内的质量口碑值得点赞。尽管红旗HS5的月销量出现短暂回落,但上升动能仍在,凭借良好的质量口碑,未来有望延续稳步走高的势头,向“万辆俱乐部”发起冲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3/19I70246407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