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款而来,价值感再上一层楼的凯美瑞又会在中高级车市场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呢?
伴随着中国车市的复苏,中高级车市场在过去两年触底之后迎来了反弹。特别是在2020年底,在竞技场中,迈腾接过帕萨特的德系接力棒,天籁、亚洲龙和别克双君也更为精进,韩系车持续尝试,比亚迪汉、小鹏P7用新能源的方式切入,竞相争鸣间,直接将中高级车市场推向16%的增幅,而全年因疫情荒废过半之后竟也能实现正增长。
在玩家众多的这个市场,凯美瑞一定是不能忽视的标杆存在。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凯美瑞与稍微下滑的雅阁相比,稳定住了热销趋势,特别是在亚洲龙切入市场之后,凯美瑞依旧能一如既往,足以证明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它是当之无愧的2020年细分市场隐形冠军。
凯美瑞转身归来
更足以引起对手警惕的是,近日《汽车公社》获悉第八代凯美瑞将发布中期改款,在以往领先同级的产品力基础上再次提升了产品优势,可以说依旧贯彻着“高价值感”销售的原则。那么改款凯美瑞有哪些改变呢?
首先在外观方面,除了延续原本独有的双造型设计,更有了一些全新的升级。全新凯美瑞前大灯增加了高级黑烟熏效果;搭载全新开发的17/18寸铝合轮毂;采用全新设计后组合尾灯,延长电镀铬装饰条,增加红色装饰条;新增钛辉银车身色,提供6个颜色选择,运动版车型可选双色车身。
而在内饰上,全新凯美瑞中控显示屏升级为10.1英寸智能语音导航显示屏,驾驶员无需低头就可以获取信息。新搭载的12.3英寸全液晶彩色TFT多功能信息显示屏,采用直观且易用的HMI人机界面,驾驶员可根据喜好自由切换模拟显示和数字显示。
当车辆切换不同的驾驶模式时,多功能信息显示屏还会显示不同的色调,NORMAL模式是蓝色系,ECO模式是绿色系,而SPORT模式则是红色系。
同时,全新凯美瑞还重新设计了内饰配色和材质搭配,提供黑色、米色、红色、棕色四种颜色选择。运动版车型座椅采用全新设计的绒面座椅皮质。仪表和控制台装饰板提供3种全新花纹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凯美瑞搭载全新一代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包含PCS预碰撞安全系统、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LTA车道循迹辅助系统和AHB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在原有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实现准L2级别自动驾驶。另外,智能互联方面功能也有所增加。
当然,原本强大的依旧强大。中期改款的凯美瑞TNGA的基因、依旧有足够的威慑力,众所周知TNGA与其他品牌提出的新平台战略不同,并不单单解决成本和零件通用性问题,更是覆盖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等所有环节的彻底颠覆,从零部件开始,从零出发,再也没有比这更彻底的更新换代。
细分市场再起风浪
回溯过往,凯美瑞的历史答卷无疑是优秀的。2006年夏天,一架喷涂“凯美瑞”字样的客机从广州飞抵北京,正式拉开了广汽丰田凯美瑞在中国市场的大幕,上市第二年开始,凯美瑞就凭借高均衡性的特征成为国内中高级车市场销量第一,这样的地位一统就是四年。
不过市场从不会让一个幸运儿永远舒适,时移世异,过去中高级车经典稳重的商务形象开始变得不受欢迎,均衡性特征过去成就了凯美瑞,而后也成了它的桎梏。
2017年冬天,凯美瑞基于丰田TNGA架构彻底换代,第八代凯美瑞亲手打破自我,用全新的形象告诉消费者,中高级车也可以如此年轻化,所有的固有印象全部刷新。作为TNGA首款战略轿车,第八代凯美瑞全新面貌,推动中高级轿车高价值风潮。
2020年第八代凯美瑞销量185,140辆,位居细分市场第二。自换代上市以来,第八代凯美瑞累积销量超过55万辆。第八代凯美瑞的持续热销,也强势助力广汽丰田凯美瑞历史累计销量破210万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中2.5L和混合动力车型销售占比达到54%,20万元以上高配车型销售占比达到56%,这一销售结构在细分市场无出其右。凯美瑞的价值高度早已经与市场上的对手区隔开来,这也是文章开头“高价值感”一说的证明。
当然,高价值感的背后是来自于车企的经营,不论是车型动力、造型等的多样性,还是媲美豪华品牌的安全性,又或是热效率达到极致的动力、超越同级的配置,都是来自车企的价值感经营,超越对手的价值感是第八代凯美瑞的常态。
在TNGA的加持下,凯美瑞不仅与广汽丰田果敢变革,带领丰田走向了更高的位置,更是在细分市场中推动了价值进化。而如今,改款而来,价值感再上一层楼的凯美瑞又会在中高级车市场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呢?答案或许不言自明了。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2/22I70242578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