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特斯拉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并在随后的电话会议中公布了一则重大消息,宁德时代将成为特斯拉新的合作伙伴,具体的合作细节将在4月的“电池日”中进一步透露。算上另外两家与特斯拉合作的松下、LG化学,宁德时代的加入成为特斯拉第三家动力电池供应商。
需求激增 寻求多方合作
根据特斯拉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其业绩全面超越市场预期,实现第六次单季盈利,也是继2018年连续两个季度盈利后,特斯拉再次实现连续两季度盈利。财报显示,特斯拉该季度营收73.84亿美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1.32亿美元,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盘前涨超10%。
另外,根据此前公布的交付数据,特斯拉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交付11.2万辆,创下历史新高。而2019年全年,特斯拉共交付36.75万辆,同比增长约50%,达到了年初设定的36万至40万交付量目标。
随着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卖,以及海外工厂陆续布局、交付。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成本占比最大的动力电池领域,特斯拉也开始着手由松下的单一供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此保障自身动力电池供应量,并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上的发言权和议价能力,有效减小贸易风险隐患。
早在2019年3月,外媒就曾发布消息称,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接触,并希望向其采购电池。同年11月,特斯拉与中国本土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就上海工厂的电池供应达成初步协定,并将就潜在的全球电池供应协定进行讨论。
宁德时代占据“半壁江山”
而在过去的2019年,对于宁德时代来说也是脱颖而出的一年,其在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头部地位愈发明显。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62.2GWh,同比增长 9.2%。其中,宁德时代的装车量31.46GWh,市场占有率达到 50.58%。
技术方面,自2019年2月份开始,宁德时代“811”电池陆续装机,至同年9月,装机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宝马X1 PHEV和广汽新能源的Aion S就是搭载的宁德时代NCM811动力电池。另外,宁德时代还在2019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了全新的 CTP 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该平台省去了电池模组组装环节,从结构上创新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在与特斯拉合作之前,宁德时代已经与诸多知名车企达成合作。其中包括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吉利、广汽等中国车企,以及奔驰、宝马、大众、丰田、沃尔沃等国际车企。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也在积极布局海外。2019年10月18日,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动工。按计划,宁德时代欧洲工厂生产线包括电芯及模组产品,预计到 2022 年可实现 14GWh 的电池产能,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德国最大的锂电池工厂。
或带来更低价特斯拉
根据特斯拉在第四季度财报中透露,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该季度财报大幅提振的重要因素。而据特斯拉称,上海超级工厂目前拥有15万辆Model 3汽车的产能,随后该工厂年产能将提高到25万辆,其中包括将在2020年进行交付的Model Y。
虽然目前特斯拉还是表示,LG化学、宁德时代的供应协议规模相对较小,其主要电池供应商仍是松下。但是,与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达成合作,意味着未来特斯拉旗下国产的Model 3和Model Y车型将很有可能搭载国产电池,并最终获得更出色的性价比表现。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在“动力电池白名单”废除的背景下,即使作为头部企业,也将要面对市场进一步开放之后,日韩电池企业重返中国市场的压力。最终与特斯拉成功牵手,也将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摊低制造成本,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不过二者的合作也还有技术上的疑问。目前特斯拉Model 3主要采用21700型圆柱型电池,而宁德时代却没有太多做圆柱型电池的经验,主要生产方型电池。那是宁德时代进入圆柱型电池领域?还是特斯拉对整车设计进行大幅度调整?合作之后会不会影响旗下产品的续航以及快充能力?这些问题也只有等待后续相关合作内容的披露来揭晓了。
(宁德时代部分产品体系图)
总结:从绯闻到落地,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一方面,特斯拉面对不断扩大的电池需求以及中国的市场潜力,与中国头部电池企业合作都是一个优质选项。另一方面,面对外部竞争压力,以及积极推行的走出去战略,宁德时代牵手行业龙头特斯拉也能扩大自己的行业份额以及强化市场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001/31I70153748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