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买车的人都在看什么?

盖世汽车网 张炤虎 2007-12-06 08:47:19

  又到年底,明年怎么卖车,厂家恐怕又在向各咨询公司索要调查数据了。可惜,在我看来,这些数据不大可靠。

  最早上当的汽车公司是上海大众,波罗刚上市的时候,调查数据讲买手动挡的顾客将是主流,因为买两厢车的年轻人不喜欢自动挡。可惜,事实恰恰相反,买自动波的人最多,而且多数并不像调查的那么年轻。

  再到后来,厂家越来越不相信调查数据,主要是方式不科学。首先,包括JDPOWER在内的调查公司刚开始的时候,都是用中介公司,上街抽查的土办法。这些人拿了礼品填个表但并不去买车,或者不会再买新车。还有一些网上调查也失真,厂家发现许多网友是竞争对手假扮的。

  过去买车要看报,看电视,去亚运村这样的大卖场,我们叫有形市场。可是,现在呢,网上的信息,报纸上的消息铺天盖地,到底该相信谁的话呢?消费者心里没有底。研究人们的购买形态变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那么现在买车的人在看什么呢?我自己总结了几条,不知对不对,大家可以再去补充。

  第一条:妇人之见

  按照罗兰贝格的一项最新统计(这个不能完全相信,但可以作为大致的参考),女性购车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18%增加到2006年的30%。在我看来,不止!因为很多男人是给女人买车的。比如MINI,比如小飞度,再比如XXXX。这些车行驶证和驾驶者并不一致。而在购车时,通常会考虑女性的需求,还有C-RV,很多男性车主是在自己老婆的顽强推荐下作出的选择。

  看女人,这是一种隐性的,未经调研的,但又非常普遍的购车行为。

  第二条:二次握手

  走进展厅,购买第二台车的用户是很大的一群。他们通常是在本世纪初左右购买的第一台车,那个时候就是代步。富康、捷达、甚至夏利,很多很多。现在,他们选择的是以五口人舒适乘坐、朋友交流足够体面,表现老子不容易的中高档车,价格在20万左右,以城市SUV和日系中高档轿车为主。当然也有一些标致和大众的车主。
研究这一大群人的喜好,能总结出很多相同的东西。70后的同学会,大致有十年、二十年之分,都是一个好地方,大家一看噢你买了这个车,他参考参考,回家一商量就会买一个差不多的品牌。

  第三条:似水流年

  国人最早买轿车,就是看官车的。官车选皇冠,之后是别克、奥迪,那么我们也照这个买,买带尾巴的。但是官车太贵,赛欧便宜也叫别克,买!再后来,很多人买了郊区的房,但交通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只要能有车开就行,于是大家又开始买小排量的车,奥拓、夏利一直旺销到前两年。

  这两年时过境迁,股市赚钱有了资产性收入,拿出来变现就买车,中高档的热销是从未有过的,与此同时,在60后武装起来的80后这一代,拥有一辆国外品牌两厢车,加一套并不奢华的两居室成了结婚必备(其实就是把两亩地一头牛变成两居室加一辆车了),老人们没办法,掏吧。于是,两厢车就这么火起来了。

  感慨啊,十年前,一家三口挤在老公拉货的小面里就很快乐!

  第四条:车主善变

  在桑捷夏富奥的年代,三角窗、前后突出的黑色保险杠,从左往右拨的空调钮,都是标准配置,可现在的内外饰标配是什么:

  先说里边,同色保险杠、双区自动空调,方向盘带按钮(过去只有的哥才在方向盘上装饰个把手啥的),真皮跟不要钱的似的,动不动就能开个天窗。

  汽车厂商已经把车装修变成SOHO送给你了,虽然这里面也有陷阱,但标配已经普遍提高。

  再说外形,圆的能叫车吗?可是现在连最方的车沃尔沃都变圆了。流线外形加动感腰线,然后连轮子的大小,扁平比都能看出好来,开关门的声音,塑料件的材质,车顶上没有橡胶条的比有条儿的好,多细致啊。

  这个变脸时代有两个特点:一是华而不实;二是表面文章。同样是配置,不是越多越好,这和手机一样。还是安全性和功能性配置更秣;同样是ESP,什么版本决定多少模块,什么厂家和产地决定功能和质量,这和电视一样,都是液晶的,可还是三星屏最可靠。

  第五条:口口相传

  这可能是实际成交量中最主要的部分,从众心理虽然已经分成了更多的层次,但在每一层次,这种心理表现得都更加突出。至少到店面的顾客中很多是朋友介绍来的,还有很多消费者习惯了关系购物,买衣服听人说看人穿就行了,而车子这种东西还是要问问有没有关系户啊能不能便宜啊,能不能早提车啊。

  包括在用车的问题上,表面上看车子在降价,但考虑到车船税的上涨,油价的居高不落,以及未来难以预见的停车费递加、保险费上涨和罚款因素。维修保养的口碑就更重要了,如果某个品牌维修差、保养贵,还得排队,那么买车的人多半就从邻居那里望而却步了。

  第六条:面皮问题
  
  总要给足面子吧,就像郭德纲说的饭馆哲学,“您别着急,我这就让他滚蛋”服务员果真卷着铺盖走了,可待一会儿,端汤的还是他。没关系,面子问题解决了。
买车也一样,如果都像上海通用和海尔电器一样把产品问题消融在服务的温暖中,中国百姓也吃这一套。如果进店之后都像雷克萨斯一样站着的人比坐着的人多,就好了。这就叫赢在一线。买车的也看这个。

  第七条:南橘北枳

  最后的一条非常关键。有人讲一个中国市场顶上一个欧洲了,没错儿!就说现在吧,冬季是中国南北温差最大的时候,海南和黑龙江至少在33度的差距,东北展厅光烧暖气的成本就比南方比几百万,比北京的供暖时间也长一个多月呢。成本不同,经销方式不同,买卖成交的效率、关注点也不一样。

  北方颜色深的好卖,南方日系的最旺。成都一个店能把宝马卖到全球第一。而二线城市的进口豪华车可能比两个上海都多。买车看什么,归根结底,还得看当地人的口味和特色。买车是地方上的事。

  说了这么多,调查只好越作越细了,但是别忘了,咱们老百姓还在变呢,而且几乎是天天都在变。我一个朋友本来要买宝来或者卡罗拉,后来赚到钱想买领驭,最后买的是天籁。这都哪儿挨哪儿呀,难怪厂商摸不着头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6I12355C302.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