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求新、破界” 2024盖世汽车研究院季度沙龙
  • 发项目获取供应商清单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舱驾、行泊一体及BEV视觉感知培训
  •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博格华纳中国总裁:未来五年增长十倍

专访博格华纳中国区总裁

盖世汽车网 2008-03-04 11:56:35

沈晖 博格华纳集团中国区总裁

     华南理工大毕业,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结构工程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森管理学院获工商行政管理硕士。曾任上海梅山伊士奇(南京)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博格华纳排放及热能系统公司亚洲区总裁等。并荣获浙江省茶花奖,宁波鄞州区荣誉市民和博格华纳集团服务奖等奖项。

“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系列访谈之六                  

技术驱动 客户多元化

盖世汽车网:
沈总,您好,非常高兴您接受我们盖世汽车网的采访。首先请您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博格华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沈晖:博格华纳是一家跨国性的动力总成系统一级供应商,是一家客户多元化、产品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方面的公司。

盖世汽车网:从2006年报来看,同样是源于北美的零部件企业,博格华纳的业务结构要较同行均衡很多。目前北美还可以赚钱的零部件企业不算很多,博格华纳去年的业绩相当不错。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业务多元化战略,并取得卓越成效的?

沈晖:首先感谢你对我们公司还是比较了解的。博格华纳去年的销售额是46亿美元,如果加上合资企业,则有52亿美元。比以前有很大进步,是个很健康的公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很高,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方面,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四轮驱动系统等。第二个原因是多元化战略,不仅有全球客户,在中国的客户也很多元化,这一战略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因为我们的技术含量高,相对容易与不同客户合作;因为技术含量高,不断有新产品推出,所以日韩北美、中国的客户都很希望与我们合作。这对于我们实施多元化战略也是个很有利的先决条件。

盖世汽车网:您刚才说到,五、六年前就开始这种客户多元化,当初是怎么觉察到这个趋势的?

沈晖:因为当时我们的最高层考虑到北美这一块可能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我们就是要怎么来突破这个瓶颈。五、六年前,我们就确信新兴市场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包括韩国,然后是现在的中国,将来在印度。我们在这些国家都有很好的制造基地,有很好的客户关系,所有这些都帮助我们成为一家很成功的公司。

盖世汽车网:你刚才提到日韩企业,他们有一个特点,由于文化的因素,他们更注重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堡垒,外面很难攻进去。不过博格华纳在这方面做的不错,结构比较均衡?你们是如何突破这个堡垒的?

沈晖:我们通过合资,聘请当地的管理团队去实现的,这很重要。博格华纳与现代汽车在20年前就成立一家做变速箱的合资企业,由于韩国现代进行战略调整,撤出了大部分零部件企业,现在这家公司成为我们博格华纳在韩国的独资企业了。当时是通过合资的,通过合资,我们熟悉了这个国家的业务运作方式、制造环境。在现在这个独资企业里,公司管理层完全是韩国团队,技术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实际上博格华纳韩国工厂在变速箱方面的规模相当大,它是世界唯一的连续7年获得主机厂钻石大奖的企业,全世界每年只有2家供应商获得这一奖项,我们是其中一家。甚至现代公司把他们的质量管理人员派到我们公司来学习,一般很少有倒过来到供应商这边学习质量控制的。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博格华纳在日本的恩斯克华纳(NSK-WARNER)工厂也很成功,是拥有40年历史的合资企业。与韩国一样,技术和质量管理都是博格华纳的,采用日本的管理团队。在中国也是这样,你会发现,有很多外国人在我们公司工作,但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质量和技术管理、技术转让方面。我们的管理层都是拥有中国背景的,以中国人为主。这样我们就会更了解市场,我们在这方面做的相当成功。

市场高速发展 机遇大于挑战

盖世汽车网:
总结下来,博格华纳的成功之处,一是客户多元化,一是区域广泛化,管理的本土化和技术含量高。提到客户多元化和区域广泛化,优势很明显,但是这方面的挑战体现在哪些方面?

沈晖:我们最主要的挑战是在我们的反应周期。一方面强调本土化,但毕竟还要有过程,因为一个主机厂对动力总成有特别严格的认证一般不会随便动。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本地提供有挑战性的技术支持,与客户紧密合作,保证项目进展的更快速,产品早点进入市场。现在你会发现所有成功的主机厂速度都很快,可能美国人开发新车需要3年时间,日本人可能2年,韩国或中国的主机厂可能只需要1年。作为跨国一级供应商,我们要配合客户要求开发新产品,技术周期会相对短。

盖世汽车网:据我们所知,博格华纳1993年进入中国,现在在中国已经有3家制造工厂。从表象上来看,与同期进入并在中国已经有10家以上工厂的欧美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策略有比较大的差别,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整车厂比较分散,必须进行就近供货,所以设的工厂相当多。目前博格华纳在中国的工厂,具体规模有多大?造成这个表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之前投资谨慎造成的现状呢,还是因为与其他零部件企业在建造工程能力时使用的策略不一样?

沈晖:我们在中国其实有四家,还有2006年的恩斯克华纳变速器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NSK—WARNER (SHANGHAI) CO., LTD.)。造成现在这个表象的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我们并不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我们是技术密集型和资产密集型的。举例来说,我们投资的宁波工厂,光一条装配线就几百万美金,整个下来要三千万美金,我们很难在中国搞3个涡轮机厂;技术密集型决定我们需要很多懂技术的人员,这个承担不起。另外,跨国企业来到中国时,他们最后国产化的往往是动力总成。因为这是风险比较大的地方。所以我们要配合他们,在主机厂第二、第三阶段国产化时投资建厂。第二,我们对国内的自主品牌是强烈支持的。自主品牌在最近两年刚刚兴起,而博格华纳在2004年到2006年这一期间投资也很大。2004年在宁波开始的项目,一期投入3千万美金,二期2千万美元,包括第三期在内一共规划投入9千万美金。第二期在进行当中,2年之后第三期也要上去。目前,我们所有的业务部门都与奇瑞有合作,有些已经供货,有些在设计过程中;另外我们与吉利、长城、江淮等自主品牌都有合作关系。

盖世汽车网:现在来看,跨国公司整车厂开始加大在中国的本土化,这给博格华纳带来很多机会。

沈晖:对,现在我们看到两类机会。一类是跨国企业深化国产化,很多关键零部件不在中国生产就很难赢得竞争,而深化国产化肯定是针对动力总成。第二我们更加兴奋的是,国内自主品牌的不断壮大。自主品牌有一个特点是,它希望我们这样的一级供应商从开发产品早期就开始介入,提供既有竞争力又有最新技术,像奇瑞、上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为什么很高兴与自主品牌合作呢?因为他们的市场是无穷大的,而跨国OEM的市场一般局限在国内;但是自主品牌是没有限制的,他可以出口,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这个量将会很大。并且他们对新技术、关键技术的需求很大。我们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预计未来5年之内博格华纳中国业绩会增长8到10 倍。

盖世汽车网:博格华纳在中国的企业以及市场份额都在高速成长。现在中国市场以高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而且这一增速将在未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这种高速增长对博格华纳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

沈晖:速度。我们有资源的投入来配合整个市场的发展,因为本身我们就有同多元化客户合作的经验。市场本身发展快,产品好,我们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怎样加快我们的反应速度,提高我们资源投放的速度,因为有些东西不是像钱那么简单,总部直接拿过来就可以;中国现在各行各业发展太快了,汽车工业则是快中更快,人员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短缺。特别是,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很高,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这么快,大家都需要人才,我们很难一下子招到合适的人才。为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我们自己在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欧美的技术专家驻扎在中国。但是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我们在密切关注,也作了很多工作,我们希望可以满足主机厂的需求。

注重核心优势

盖世汽车网:
从市场需求的结构趋势来看,您觉得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经济型轿车为代表的欧洲市场方向,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追求享受、较少顾及能源、环境的瓶颈方向发展?

沈晖:我相信中国的发展会像欧洲、日本那样更注重经济型,注重车辆的排放。因为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面临的能源挑战很大,对空气环保质量要求也很高。事实上,中国中低档次的经济型轿车占有优势的。将来排量控制、油耗控制、成本控制等对经济型轿车来说都很重要。博格华纳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这4方面:排放、油耗、驾驶的稳定性、可靠性。

盖世汽车网:是的。节能和环保是博格华纳的重要核心,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整车市场关注的焦点,最近也发生了变化:由车身、内饰这些外在的需求转变到对发动机、变速箱等博格华纳的传统优势上。这对你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您刚才也提到过,未来5年会增长8到10倍。那你们给自己确定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沈晖:我们的长期目标就是在中国成为动力总成的主要供应商,我们的销售要增长8到10倍。你刚才讲得太对了,中国前2年因为是很多人第一次买车,比较关注外观,关注内饰,对驾驶的动力性能、排放、油耗、稳定性都不是太关注。但是 现在第二波消费者,真正明白汽车,车之所以是车,是因为它有动力,而不是因为它装饰的很漂亮。那么他再买第二辆车时,(就会更理智。)另外,排放达不到欧Ⅲ、欧Ⅳ,弄不好今天刚买了车,明天却上不了路。所以,不管是国家的政策也好,还是自觉地醒悟,大家会逐渐对动力性能、排放、油耗更有要求。我们的产品因为在动力的稳定性、可靠性、油耗、排放方面都是有巨大贡献的,这对我们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更看好本土供应商

盖世汽车网:
您的目标除了8到10倍之外,在研发、出口、采购等方面还有什么其它的目标?

沈晖:是的,我们决定在上海建立一个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所有发动机、变速箱、四轮驱动方面的产品都在中国做,工程师人数要从三四十个增到150个。这是5年内的一个目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在中国大量采购,在中国采购的很多零部件都给我们的欧洲工厂。我们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叫China Sourcing Office,即CSO,就是不是为中国的工厂买的,专门是为了出口买的。今年已经有几千万美金的采购额,很快就可以突破更大的量。

盖世汽车网:在中国采购的话,您觉得中国供应商的基础如何?

沈晖:中国的供应商也有两类。一类是合资或独资,第二类完全是民营。我们现在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去扶持民营供应商。原因有:一、它们的成本结构更合理,二、他们更愿意配合,以提高他们的水平配合我们的发展,这很重要。因为博格华纳作为一个跨国企业,也意识到跨国企业的速度不如本地企业快。民营企业为了与博格华纳这样的跨国公司配合,他们开足马力,开发他们的产品,满足我们的要求;如果做不到他们就会提出来,希望我们给与支持,帮他们提高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所以我们对这一块很有兴趣。真正中国背景的企业,他们愿意配合,质量水平提升很快,结构也很合理。

盖世汽车网:那你们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大概有多少?

沈晖:我们现在发展满足博格华纳不同业务部门的供应商,起码有几十家,都是出口。

盖世汽车网:就是全球出口的?

沈晖:对,专为出口的。

盖世汽车网: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积极的策略。在中国采购,目前有哪些挑战?

沈晖:在中国采购,我们一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质量的稳定性。本土供应商做一些样本或量比较少的活,一般都不会有问题。但是量一大的话,就会出问题。因为很多供应商采取的质量保证方法不是现代化的质量保证方法或体系,都是通过人的因素,比如请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傅。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批量稳定性的问题。现在我们花很多精力,在质量体系的培训上帮助我们的供应商。

盖世汽车网:您刚才也提到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比如,你们给奇瑞做前轮驱动、给上汽荣威做双离合变速器的开发。中国自主品牌的需求,反映在博格华纳的产品结构上,与欧美市场有什么差异?

沈晖: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发现,我们的所有产品中,跟油耗有关系的,跟排放有关系的,跟性能有关系的,这三方面的产品肯定会在中国找到很多市场。其实博格华纳的产品很多都是在全世界最领先的。像汽油机涡轮增压,全中国的客户都要找我们供货。汽油机涡轮增压,因为涡轮增压有两种,一种是汽油机涡轮增压,一种是柴油机涡轮增压。柴油涡轮增压在中国已经很多年了,包括我们的卡车。我们的很多卡车和柴油车都用柴油。汽油车涡轮增压的难度是远远高于柴油车涡轮增压,因为汽油车的排放温度很高,转速很高,涡轮增压对里面的轮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像我们跟大众1.8T的(就是奥迪的),一分钟转60几转,这种是很难很难做的。柴油车大概就10转就了不起了。所以,汽油车比柴油车,一是技术含量高得多,二是难度大得多,全世界的汽油涡轮增压发动机我们大概占到70%左右的份额。中国很适合做汽油机涡轮增压,因为中国汽油车占绝对主导,比柴油车量大得多。还有你刚才讲的前轮驱动,咱们中国南方和北方是有区别的。你会发现北方是做很多越野车,因为北方的路和天气,做前轮驱动绝对是很好的,车子开到西藏、新疆,或东北下雪的时候,我们这种车肯定是很好的。另外还有一种DCT双离合变速器,因为自动变速箱在中国是紧缺的产品。中国历史上很重视发动机,在发动机的生产制造、技术研发方面有大量专家,而自动变速箱这方面一直比较弱。博格华纳是百年品牌了,全世界第一个自动变速箱就是博格华纳做出来,我们的双离合变速器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即针对目前大量的手动变速箱产能,利用它的人员、设备、知识结构,可以做出自动变速箱。这是最有效的。     

盖世汽车网: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市场不仅增长的快,利润贡献比重也比较大,成本优势也不断凸现。我们知道博格华纳在战略上是一个比较积极的公司,博格华纳将来有没有打算把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基地来安排?

沈晖:我们现在考虑这方面还不多,但个人认为这个迟早会发生。我现在不断加产能,以满足国内客户或跨国企业中国客户的需求(出口这块业务还来不及考虑);另外,博格华纳与其他企业的不同是,我们在欧洲、美国的业务都运作得很好。有很多供应商是被逼的,他们可能在欧美市场产生各种问题了,于是将厂能转到中国来。

盖世汽车网:谢谢沈总的精彩回答。

沈晖:谢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盖世汽车网)   人物访谈,请联系021-51699066-863,或 Email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4I185C303.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