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新华信专栏】高油价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冲击和影响

盖世汽车网 林雷 2008-01-04 17:09:14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裁兼联合CEO 林雷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今年下半年受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快速飙升,已经突破每桶98美元,逼近100美元大关。11月1日,根据国际油价变化情况,发改委宣布再次调整成品油价格,调整后93#汽油价格由原来的4.90元/升,提高到5.34元/升。此次油价上涨虽然在预料之内,短期不会对汽车市场造成明显影响,但是从长期看,油价将不断推高上扬。而一旦燃油税实施,将会使燃油价格上涨的效应倍增。作为受燃油价格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如何应对高油价时代的到来?这恐怕是业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油价是否会抑制汽车市场需求?

    中国成品油价格从2002年的2.5元增长的5元以上,价格翻了一番多。同时这5年也是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5年。乘用车从2002年125万辆,跨越了200万、300万和400万的台阶,预计2007年狭义乘用车的销量将达到500万辆,5年番了近两番。显然,过去几年油价的上涨并没有对汽车需求造成明显抑制。这是因为过去几年的油价上涨均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费者收入增长所消化。随着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提升,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推动下,汽车时代到来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
 
     然而,当油价的增长积累到一定水平,当经济增长和收入难以消化掉油价上涨的影响,特别是如果实施燃油税,只要油价中含税30%,那么油价将提升到每升7元以上。如果油价继续上涨,将很快突破每升10元。那时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显现,同时对对汽车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将明显加大。

  高油价对小排量是喜是忧?

  从2006年度新华信车主消费使用行为调查数据看,一辆乘用车平均的年使用费为2.2万元。其中燃油费约占总使用费用的近一半,此次油价上涨,将使车主在一年燃油费用上多支付大约1500元左右,油价攀升对于车主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来讲,油耗大小与汽车排量成正比。假设,1.0升排量车百公里油耗为6.5升,2.0升排量百公里油耗为9.5升,根据年平均行驶里程2.4万公里计算,1小排量车年燃油费用比2.0升排量节约近4000多元。今年11月份油价上涨后,1.0升排量车年燃油费用将多支出1000元左右,而2.0升排量将多支出1600左右。那么油价上涨是否会刺激小排量汽车需求增长?
从近几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小排量在油价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销量不仅没有大增反而下滑。这是因为,油价上涨影响最大的购车人群是想购买微型车的消费者。从新华信车主消费使用行为调查结果看,车型级别越低、排量越小,对油耗的看重程度越高,油价也约敏感。因此,对于小排量车来说,油价上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油价上涨,用车成本提高,小排量潜在用户有很大一部分会延缓购车,甚至放弃购车。然而,油价上涨从长远的角度讲,对小排量车无疑又是机会。从全球汽车发展历史看,小排量车的发展多受益于石油危机。当油价上涨到一定高位,养车费用对于大部分车主都是不可忽视的一笔开支时,经济节能的小排量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高油价加速汽车技术革命?

  长期高油价必然催生新技术革命,而每一次新技术革命到来之后都会对原有市场重新洗牌。面对国际持续上涨的油价,无论是从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还是从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中国汽车界应抓住机会积极应对,加快汽车新能源的研发,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当前国际上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三大主流技术都具有节能和改善排放的优点。混合动力是当前非常热门的技术,替代能源技术醇类、醚类燃料和生物柴油等已经实现商业化运作,而燃料电池技术实现和推广的难度最大,目前还停留在研制阶段。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技术竞争战中,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占据混合动力技术前沿;欧洲走在了柴油技术的前列;美国大踏步向氢动力迈进。我国汽车界面对新能源革命,必须正视机遇和挑战,根据中国汽车市场的特点,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应用上寻找突破口。政府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应用的政策引导,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4I13395C302.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