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对于中国自主品牌,对于中国汽车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随着奇瑞A3在安徽芜湖下线,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奇瑞迎来了第一个百万辆。仅用了93个月,奇瑞完成了从1到100万的积累和突破,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发展之最。集流成川,100万辆的背后,是奇瑞丰富齐全的产品线的支撑,而在这其中,奇瑞目前的当家花旦A5在上市的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凭借惊人的销售增长速度,迅速从奇瑞众多的车型中脱颖而出,成为奇瑞晋升“百万两俱乐部”的得意助攻手。
事实上,奇瑞A5的销售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在其上市之处,由于奇瑞A5背负了奇瑞摆脱低端形象,开发中高级市场的使命,其产品定位向中级车靠拢,所以最先上市的是2.0排量,然而脱离实际的定位致使奇瑞A5上市之初销量一直平平,并一度有下滑趋势,对此,奇瑞迅速做出战略调整,推出了奇瑞A516,合适的动力性能,价位上的降低,更主要的是奇瑞A516将奇瑞A5的定位拉回到了家轿市场,让这款车更贴合广大消费者,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奇瑞A5就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销量持续走高,成为目前A级车市场的畅销车型之一,为奇瑞100万辆的到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市场定位明晰后,奇瑞A5的销售团队乘热打铁,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不段让奇瑞A5走进家庭,走进消费者,在消费者中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今年奇瑞推出的“跨界营销”和“奥运营销”两种极具杀伤力的营销策略。
随着目前“cross”风潮席卷全球,跨界营销这种营销模式的创新也开始成为一种时尚。今年3月份,奇瑞和苏宁电器这两家自主品牌两大巨头的联手,通过苏宁位于市区繁荣地带的销售渠道和丰富的人流量,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奇瑞A5的魅力,有助于激发奇瑞A5购买力,挖掘出潜在用户。跨界营销创新使奇瑞A5活动现场火爆异常,在活动进行的第二个月,也就是07年3月份,奇瑞A5的销量跳跃式的达到了10577辆,环比增长154%,创造了惊人的增长奇迹,正是在奇瑞A5的突然发力下,销量上本就十分接近的乘用车前四强的名次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奇瑞汽车以前三月总销量44568的成绩打败了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在季度评选中成为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冠军。
而奇瑞A5随后进行的“挑战有礼 与世界冠军同竞技”全国巡游活动推广活动,则充分利用了奥运概念,并在传统的代言、赞助等形式上有所创新。奇瑞A5通过与奥运世界冠军也是李小双服饰董事长李小双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了奇瑞A5的自主品牌民族英雄的形象,同时,使奇瑞A5与李小双之间建立了一种捆绑式的品牌联想,构建了奇瑞A5经济性、动力性、风尚性、安全性、科技性五大价值标杆的“全能车”与“全能冠军”概念,充分发挥了李小双运动精神的感召力;并且乘着奥运风暴,把比赛、把世界冠军带到老百姓中间,让消费者面对面的参与和感受A5、感受比赛的魅力,真正实现体育精神的平民化,不但对于奇瑞A5汽车本身,对于体育精神的推广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正是由于创新的营销手段上的推动,定位清晰的奇瑞A5高歌猛进,为奇瑞晋升“百万两俱乐部”打了强心剂。进入07年以来,奇瑞A5销量增长迅猛,有的月份同比增长竟达到了839%,同时,随着产品市场保有量基数的扩大,奇瑞A5销量增长逐渐趋于稳定,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近日来,奇瑞汽车与国际汽车巨头合作的利好消息频频传来,奇瑞在产品形象提升,品质提升,以及海外市场开拓上都将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这对于奇瑞全系产品都是一个十分好的消息,尤其是对于奇瑞A5这个海外出口量普遍占据整车销量30%的车型作用更大。同时,随着奇瑞汽车逐渐从加速期到巩固期的递进,奇瑞汽车频频发出的国际化讯号都将使奇瑞汽车的品质、研发、制造等取得巨大的突破,作为奇瑞目前的支柱性车型奇瑞A5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此次奇瑞继南北大众、上海通用之后晋升“百万辆俱乐部”,不仅意味着奇瑞成为中国主流汽车企业之一,也标志着奇瑞企业规模和造车实力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综合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也更具规模,更加强大,同时,由于汽车行业产业链庞大,奇瑞汽车的规模化就意味着其相关的汽车工业链条从上到下包括零配件配套、研发、人才、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规模化需求,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及配套工业的自主进程,奇瑞,正以自身的努力推动着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30I5747C10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