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意大利的经济交往可谓历史悠久,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将两个各在天边的大国联系起来;马可波罗的游记更是见证了中意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如今,中国汽车产业与意大利车辆设计行业合作越来越紧密,为两个文明古国的深化交往书写了新的篇章。
一、双方合作愿望强烈
1)双方政府搭台
2006年9月,意大利总理普罗迪2006年胜选上台伊始的出访欧盟以外国家第一站是中国,带来了庞大的贸易代表团。10月中下旬,意大利都灵与皮埃蒙特投资促进机构在上海举行“皮埃蒙特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研讨会,欲吸引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意投资。
2)中意两国汽车产业互补性强
汽车设计是意大利的强项。近年来,全球各大汽车生产企业自主设计增加,对于意汽车设计行业的生存形成了一个严重的威胁,业务量减少,企业的生存不但成为问题,最致命的潜在伤害是人才流失,严重威胁到这个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未来发展。
“良好的设计是汽车的内在灵魂”。中国汽车制造商产品设计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没有自己灵魂的产品天生就注定了无法为企业立足于国际市场奠定基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为己服务,这已经成为众多雄心勃勃的中国汽车企业的共识。
“意大利设计+中国制造=?”成为一道摆在中意两国汽车行业面前,需要双方共同来解答的算术题。
二、中意两国汽车产业合作的模式
1)中方委托意方设计
中方投入资金,意方投入设计,产品所有权归中方所有。这种方式是现在最常用的,2007年上海汽博会上众多中国厂商自主品牌的汽车让人眼前一亮,深究背后,我们会发现不少是出自意大利大师之手。中华轿车就曾开创了请意大利代为设计产品的先例,市场反响相当不错,现在很多中国厂商产品推广中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概念就是“源自意大利大师之手”。
自2005年起,意大利众多汽车设计公司开始走进中国市场,就地建立分支机构,为中国汽车企业服务已经不是秘密。Giugiaro、I.DE.A、Pininfarina、Bertone、Zagato、Giugia-ro、Stola等的意大利6家汽车设计公司均已经在中国接到订单,其中不少已经在上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甚至有几家超过四成的业务来自中国。为了与客户沟通顺畅,Pininfarina除了在北京设立联络处外,还在哈尔滨、芜湖、长沙等地派驻工程师,此外还与东风、一汽等大型汽车集团保持了联系。
2)中方在意建立设计中心
走出去,充分利用意大利当地丰富的汽车设计人才,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的追求。都灵和皮埃蒙特投资促进机构就帮助江淮汽车与长安汽车在都灵和皮埃蒙特大区成立了汽车研发中心。
三、中国汽车企业在对外合作中注意事项
1)不能迷信意大利设计
意大利设计并非什么都绝对一流,过度迷信对方会导致自身判断力失衡,最终造成自己付出巨额资金而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结局。
2)加强勾通,设计出适合自己生产的产品
中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很多情况下达不到意方设计方案的要求,硬将意方设计方案拿到国内生产,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是“四不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产品设计中,双方应加强信息勾通,量体裁衣才是真正的追求。
通过与意大利合作,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出自己的设计人才,为中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可持续成长培育出真正的“灵魂塑造师”。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25I484C2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