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过200万辆,同比增长都超过20%,乘用车增长幅度略高于商用车,其中合资品牌贡献很大,长期以来稳坐第一的上海通用表示年内希望销量过百万,不知会对其他合资企业有什么战略影响,而在豪华车方面,上星期宝马宣布了季度销量成绩超过万辆,本周奔驰也宣布一季度销量过6800辆,两主要豪车品牌差距越来越小,看来豪车品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以下是本周焦点新闻:
一季度汽车产销超210万 同比增22.57%和22.17%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谷金玲] [2007-4-1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以219.28万辆和212.37万辆双双突破210万辆,同比增长22.57%和22.17%。
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85.38万辆和84.72万辆,比上月增长48.82%和52.20%,同比增长16.16%和17.03%,其中商用车增长明显高于乘用车。销量排名前三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销量排名前三名的品牌依次是桑塔纳、捷达和凯越。
今年一季度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以219.28万辆和212.37万辆双双突破210万辆,同比增长22.57%和22.17%,其中乘用车产销157.83万辆和153.72万辆,同比增长23.73%和22.36%;商用车产销61.45万辆和58.65万辆,同比增长19.69%和21.69%。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哈飞、华晨和吉利,与上年同期相比,长安和北汽呈现小幅下降,其他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华晨增幅仍然比较显著。一季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是桑塔纳、凯越、捷达、凯美瑞、夏利、QQ、福美来、伊兰特、雅阁和领驭
增长明显 首季乘用车销售超一百五十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朱一平] [2007-4-16]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第一季度我国乘用车累计销量超过150万辆,达到153.73万辆,同比增长22.36%。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112.16万辆,同比增长30.14%;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5.33万辆,同比增长14.89%;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7.16万辆,同比增长15.77%。
由于受春节长假的影响,2月份乘用车销量呈明显降幅。进入3月,乘用车市场总体需求与上月比呈明显好转,销售达到56.70万辆,比上月增长35.76%,同比增长16.13%。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速最快,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增幅相对略低一些,但也超过35%。在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主要品牌中,奇瑞生产的QQ和比亚迪生产的F3表现较为出色,分别销售1.53万辆和1.03万辆,分别比上月增长1.23倍和1.99倍,销量排名分别位居第五位和第八位。
1—3月,SUV销量排名前五名的品牌是:瑞虎、哈弗、途胜、猎豹和本田CRV,销量分别达到11585辆、11458辆、9976辆、5628辆、4835辆。1—3月,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4.35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60.75%。
1—3月,MPV销量排名前五位的品牌是:瑞风、奥德赛、别克GL8、骏逸和风行,分别销售9834辆、8853辆、8088辆、4950辆和4345辆。1—3月,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3.61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67.73%。
3月轻型货车销量达13.4万辆 同比增13.76%
[来源:中国汽车新网] [2007-4-18]
3月轻卡市场火爆增长
春节之后的3月份,积攒了两个月的消费需求瞬间爆发,加之今年7月份全国实施国III的大限即将临近,达到新标准的产品价格上涨成为大势所趋,这更使今年3月份的轻卡市场呈现了异常火爆的景象。根据《中国轻型车要闻第3期》数据统计,2007年3月轻型货车(含非完整车辆)销量达到13.4万辆,同比增长13.76%,再创历史新高。
3月份作为全年卡车销售最关键的月份,各大厂家都使出浑身术解,竞争激烈,而销售业绩上看,却出现分化:销量最大的福田低于行业的增长速度;06年位居第二的江淮更是由于同比负增长而落到了销量排名第三的位置,第二位的位置由东风取代。从3月份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销售业绩增长最为迅速的是江铃,同比增长44.15%.实现销量6994辆,并跃居第四,这对于以高端产品为主的江铃汽车月销售近7000台,的确是一个至的跨越,而与江铃生产类似产品的老牌劲旅庆铃3月销量只有2098辆,排名15。
甘文维:通用中国今年冲击百万销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熊国志] [2007-4-19]
两年来,在乘用车及微型车销量方面连续超越上海大众及长安汽车之后,通用汽车在中国正谋求更大的增长。昨日,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透露,通用汽车今年在中国的销量有望首次突破一百万辆。
继续领先今年销量欲破百万
2006年,通用汽车在华销量创造了876747辆的新纪录,较之前年增了31.8%。今年一季度,其全国销量达到29万辆,6大品牌全线增长。上任两年来,甘文维对通用在中国的发展信心越来越强,他认为“今年通用在华销量将首次突破100万辆,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没问题。据其介绍,通用汽车及其在华合资公司将会在今年向中国市场推出7款新车型或改进车型,除刚刚发布的雪佛兰新景程、别克林荫大道外,还将有欧宝雅特敞篷跑车、雅特GTC全景挡风版等。
对于通用近年来的成功,甘文维认为有四点经验值得共享,十年来,通用汽车在中国由一个品牌发展为六个品牌,提供了比其他跨国公司都丰富的品牌系列,这种多品牌战略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拥有非常强的营销团队,都有适合本地市场的营销策略,特别是上海通用能根据市场需求引入适当的车型与对手竞争。另外,拥有完整的生产基地布局,很好地实现国产生产和本士研发,销售网络齐全,这些都保证了通用现在及未来的成功。
2010年前年投10亿美元
甘文维表示,未来以上四个方面不会有改变,只会深化。对于未来在中国保持领先地位的秘诀,据其透露,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计划将在2010年前平均每年向中国投资约10亿美元,用以扩大现有经营规模,建设新厂房设备,提高工程设计技术力量,以及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未来产品,甘文维表示无法透露详细车型计划。但他表示,会在现在品牌基础上引入SUV车型。他强调,别克适合引入高端SUV车型,而悍马这种超大型SUV也可能引入,但都无具体时间表。
目前,由于在豪华车方面进入的时间较短,通用在中国豪华车市场还不突出。但甘文维表示,高端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需要长期培养,就凯迪拉克近期节节攀升的销售情况来看,证明在消费者中产生积极反响,对于这样的推广效果,他感到满意。
奔驰一季度销售保持稳步增长 售出6800辆
[来源:搜狐汽车] [2007-4-18]
①梅赛德斯-奔驰2007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共售出6,800辆,同比增长16%
②第一季度S级轿车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售出3,000辆,其中大陆地区销量同比增长42%
③国产新一代E级轿车进一步显示在该级别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
④梅赛德斯-奔驰SUV家族全部到位,成为在中国市场拥有最完整SUV产品线的豪华品牌
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日前发布2007年第一季度销售业绩。
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轿车全球共售出274,400辆,同比增长3.1%。亚太地区创下了34,200辆的全新销售记录,实现同比增长4%。而在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在内共售出6,800辆,同比增长16%。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销量持续实现快速增长,其旗舰产品S级轿车贡献了很大份额。第一季度的销量显示,S级轿车在中国地区(包括香港)售出3,000辆,大陆地区销量同比增长42%,中国始终保持S级轿车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先生(Klaus Maier)表示:“中国市场销量保持增长,得益于梅赛德斯-奔驰不断向中国引入的诸多强势产品, 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尤其是集中体现了奔驰品牌经典与创新精神的S级,不仅获得了市场和客户的极大青睐,并始终保持着顶级豪华车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引入更多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和不断提高的客户满意度。”
梅赛德斯-奔驰新一代E级轿车也进一步显示了在该级别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E级车的顶级车型E 350目前已在中国实现国产,其配备的PRE-SAFE?预防性乘客安全保护系统、电动全景天窗和独有的4区自动空调(THERMOTRONIC)等进一步升级的标准配备,以及更多开创性的技术,再次为同级别车型市场树立了新标杆。
同时,梅赛德斯-奔驰不断向中国市场引入个性化产品。3月正式上市的S 66 AMG、E 63 AMG、ML 63 AMG和G 55 AMG四种车型的Mercedes-AMG产品,满足对动力和性能有更高要求的中国用户。另外,今年2月上市的GL 450也进一步丰富了梅赛德斯-奔驰SUV产品线。目前,R级、GL级、G级以及M级都已在中国市场上市,其不仅使梅赛德斯-奔驰成为中国市场拥有最完整SUV产品线的豪华品牌,而且各款SUV车型在其各自细分市场中均占有领导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21I8400C10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