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了高水准的电视广告之余,不禁感叹,奔驰就是奔驰。不仅是因为最初上市的2000辆新C级并非是北京奔驰生产的,为了填补由于生产和配件准备的不太充分,而推迟到明年1月投产,在国内合资公司产品下线以前,采用全进口方式引进,以抢占市场时机,可以说在德系豪华品牌中绝无仅有,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徐和谊所说“不能有一点点失误”的真实性;还因为39.8-49.7万初期进口车的价格,还算平易近人,据说这是合资双方先确立国产产品价格,再倒退出来进口产品的定价的,而一旦北京奔驰起步国产化率40%的新C级上市,这个价格还有相当的下调幅度。届时新C级将与宝马的新3系和奥迪的A4,针对中国市场入门级豪华轿车这一细分市场的争夺,才刚刚拉开序幕。作为一贯给业界印象有些倨傲的奔驰,这位业界老大能如此放下身段,能有这样贴合中国市场的做法,还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
奔驰新C级、宝马新3和奥迪A4,都是德系豪华品牌三巨头产品阵营中销量最大的产品。之所以成为各个品牌中的当家花旦,主要原因是对于各国喜爱德国精工制造轿车产品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以买其他品牌高级轿车的花费,就能够到德系豪华品牌入门级产品的最短途径。不过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定律失效,中国绝对数量巨大的政务和商务用车市场结构,加上奥迪苦心经营多年的回报,让更高一级别的奥迪A6L,目前成为豪华轿车的市场领跑者,这是让另外两家眼馋,却短期内难以超越的。连后来也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宝马,开始宣称并不把奥迪放在眼里,但事实上很难动摇奥迪A6L在中国市场上的雄厚根基,就是破天荒地把宝马5系加长了,也没能做到这一点。而市场的特殊性还在于,在中国不象其他购买入门豪华轿车占先的国家,新兴的年轻“智本家”群体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同样是德国人总结的中国消费者购买心理,“中国消费者只喜欢简单的大车,不喜欢复杂的小车”,也绝对适用于产品体量较小的入门级豪华车,在中国卖不过同样三十几万的豪华大车这样的市场现状。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整个中国豪华入门级细分市场,还是处于一个快速的成长期,要赶上豪华中高级车的总体容量,其增长速度,取决于这群先富起来一群消费者购买心理的转变程度。
不过,连先开拓中国市场的宝马新3系和奥迪A4都不怎么成功,这反而绝对是奔驰新C级的大机会。同样化费三十几万,消费者是买一辆宝马、奥迪,还是奔驰?这就要看谁的品牌吸引力大了,可能奔驰新C级的广告“C引力”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产品和品牌层面来看,奔驰绝对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只不过相对于购买豪华中高级车如奔驰E级的消费者,可能会购买新C级的人,也许更为年轻和时尚。问题在于奔驰这个品牌,对这群可能会选择A4和新3系的人来说,是否有些老派?如果让他们觉得奔驰是他们父亲叔叔辈、或者比他们要大上十来岁的成功人士才开的车,这就不是很妙了。因此,积极塑造奔驰品牌基因中时尚和动感的基因,并将之赋予新C级,这才是奔驰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上市的三款进口产品比重来看,两款时尚型产品和只有一款优雅型产品,应该是奔驰深思熟虑的结果,而请黄晓明作为代言,也是看中了其年轻时尚、充满魅力甚至有些“酷”的形象。
但是,也正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最后的销售结果也许会出人意料,奔驰采用进口方式先期上市的新C级,还是属于试水的性质,价格是试水,两个定位不同的系列产品到底哪个更受中国市场欢迎,也是一种试水。已经有消息表明北京奔驰将来只会生产优雅型的新C级,看来德国人对中国消费者普遍喜好面子的心理,已经做足了功课。的确,敢买奔驰的人,大多数人似乎就喜欢车头前的三叉星立标带来的荣耀感,否则就去买相对低调的奥迪了,而真正时尚型的潜在消费者,很有可能会转移到操控性能更好宝马新3系,以及也即将在明年上市更酷更炫的奥迪新A4了。通过先期进口产品中时尚型产品居多,来测试市场反映,未来北京奔驰投产的新C级依然以优雅型为主,以拉低奔驰品牌的入门门槛,而那些时尚型消费者,还是可以通过进口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万一将来真的时尚型销量远远大于优雅型,再国产化也是轻车熟路的事情。
一直以来,奔驰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有些让人着急,自合资公司成立两年半以来,只有一款E级在市场上不温不火的表现,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如果对照奥迪在近年来的高歌猛进,和宝马专门推出5系加长版,以体现其对中国市场的看重,奔驰再不拿出一些好产品和诚意,奔驰可能真的会在中国市场上失分了,这可是合资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新C级能否真正带来“C引力”,至少开场功夫是不错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15I12004C30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