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盖世汽车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3万辆和41.2万辆,同比增长94.9%和111.6%,表现远远好于前几年。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加持下的发展态势风风火火。不过核心技术的发展依然有诸多的课题亟待突破,而汽车测试评价体系亦是当中不可的一环,7月19日,2018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国际论坛以“探讨测评控制技术,助力NEV品质未来”为主题,在中国汽研院召开,多位嘉宾于现场进行分享讨论。
会上,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以“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排放评估方面的研究”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其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后,对汽车排放评估的办法可能要做一些调整,过去以尾气排放为主的排放标准方法,现在可能要改变成全寿命周期的排放评估办法,要建立一系列的标准,一系列的方法。”此外,其透露,汽车寿命周期排放评估方法的初稿已经出来了,正在征求行业的意见。
中汽研究院副总经理周舟博士在现场亦交流了对于新能源测试评价方法的思考,其表示,“目前全行业对测试评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中国汽研最早做检测开始,到现在标准制定,数据的产品,技术的开发支撑等等,都做的大量测试评价的外延和内涵的丰富。而测试设备的融合开发性的实验方法,技术深度解析和基于测评优化,也是测评工作当中一些难点和我们技术突破的重点。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如测试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缺陷、测试设备融合方面存在技术难点……。”
长安新能源副总工李宗华先生针对长安汽车新能源试验评价体系进行了介绍,其指出,新能源车不是单独的一个物种,如果没有好的底盘、车身、电气是不可能做得好,因此在测试时不能独立于传统的测试架构。长安整个新能源车开发时间比很多企业稍微晚一点,因为我们要做大量的试验验证之后,才敢往市场上推出,这也制约了我们现在的产品开发速度,我们内部也一直在讨论,怎么进一步完善,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完善我们的试验验证。
我们知道,在传统燃油汽车测试时通常会提及极端高温条件下的测试,而针对高寒地区新能源车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汽集团公司新能源开发院长四电池研究所所长赵子亮现场进行了分享,其指出,新能源汽车虽然发展迅速,然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在寒冷地区,还是比较少的。整个汽车纯电动的分布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现象,北方发展比较滞后。主要是电池的性能在低温下的衰减比较大,新能源要在北方发展,就要突破低温挑战,核心还是在电池上。从09年开始,一汽联合相关企业成立了标准委员会,目前约100余家,目的是形成一个有效的第三方平台,特别是高寒地区形成产业联盟,推动动力电池等技术创新进步。
除了电动汽车外,燃料电池车亦是目前诸多企业关注的重点,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汤田修事指出,丰田的燃料汽车研发从1992年就开始了,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测试,包括在低温的测试等等。 去年10月,丰田在常熟的研发中心建了加氢站,也在中国做了一些测试。未来,希望能够跟中国国内企业交流学习,并建立起更多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丰田燃料汽车逐渐的发展。”
除了测试评价体系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大数据体系亦息息相关,会上,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和中国汽研达成战略合作。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理事长、国家公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经过了10余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产业规模全球领先,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技术水平显得提升,乘用车主流车型续航里程已经接近500公里;产业体系渐趋完善……,但我们也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一个产业的命脉,相信最近以来国际上的一些贸易往来事件,让我们举国上下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智能互联发展,大数据技术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大数据产业的持续升温,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新能源汽车与各类数据资源融合,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使命。
此外,其表示,中国汽研近年陆续在数据化平台建设,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汽车评价指数等方面多点发力,并在汽车产业数字化服务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希望双方能资源共享,发挥双方优势,在利用大数据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07/200308068670052137C5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