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6日,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于重庆隆重举办。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现数年间以及未来汽车产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以下是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会长、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敏在论坛中的演讲实录:
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会长、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敏
我跟大家分享多元并存,共享发展,好像不谈四化就比较落后,我理解从产业趋势来看,所谓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我认为作为一个梦想去想是可以的,如果站在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讲,如果你今天要去做这个事情,我估计你会死得很惨。电动化,汽车难道只是电动化一个趋势吗?不一定,我认为新能源汽车它涵盖的不是纯粹电动化一个概念,当然有氢动力,还有油电混合,甚至今后汽车燃油比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让汽车燃油提高使用率可能也是一个渠道。我们纯粹的把它狭隘的理解纯粹的电动化是不是准确,我现在不好去说。如果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我认为是可以的,但是站在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现在去做可能压力就比较大。我们不能把未来的梦想,或者未来想做的事情,50年以后要达到的事情今天来说事,但是作为发展的方向是可以的。
目前谈到的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4S店将会被新零售所颠覆吗?我认为也不一定。从我们去前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大概90%以上的汽车销售是通过4S店销售的,网上销售的数量不到1%,剩下可能是一些所谓的出租车和共享汽车。我们所谓电商平台,乃至其他平台说的要颠覆汽车4S店的模式,不外乎把4S店的销售模式分解成几个,第一个买车在网上去买。第二,维修在所谓的指定的维修站授权去做,多家厂家去授权去做,真的是一个好的模式吗,真的能形成完整的闭环吗?其实大部分坐的都是中国人,你想一想现在有哪一个产品从现在汽车厂到4S店这么诚信的体系,现在哪里还有?哪一个行业还有这么诚信的,很难买到假货的地方?是不是已经很少了。这么好模式为什么要颠覆掉呢,为什么要列为传统行业呢?为什么要列为落后的行业呢?有必要吗?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正常的认识,应该让我们新的销售模式和所谓的传统模式共生共荣,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课题。所以以前我说在做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思想可以前进两步,行动只能快半步,这是我谈的第一个。
第二,我们4S店目前在全国有2.8万家。那么我们4S店的模式不但是在中国诞生了20多年,在全球到目前为止欧美仍然以这种模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去年的销售数字我们不讲了,目前我们所谓的电动车新模式的销售情况,我们看看特斯拉一直倡导的是所谓的网上销售为主,现在我们看成都,我们身边的重庆是不是也有很多的体验店了?体验店是什么?可能下一步真的是我们所谓的4S店的出行模式了。未来我们一定是一个相对大家会共生共融的局面。
现在我们汽车销售的渠道确实应该下沉,主城区的销售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主城区市场会越来越小,区县的市场会越来越大。电商平台我认为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是4S店销售的一个补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在到底有多大,去年大概70多万台,里面的销售目前在全国的情况可能除了限牌城市以外,真正要拿到其他市场来销售的数量应该是比较小的。去年乘用车数量大概接近3000万台,所以我们汽车电动化未来发展的趋势,我认为是一个除了电动化以外,可能包括我们氢动力、油电混合,电油混合和提高燃油比的情况,所以还不是纯电动车的概念,应该是新型车的概念。未来电动化可能是这么一个情况。现在电动车国内已经有一百多家企业在做,产能提高到110万台,投资4500亿。这么大一个产业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光伏产业,未来我认为电动车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生产企业会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关于所谓的移动出行,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的情况可能仍然没有找到移动出行的引领模式,包括现在的共享单车,到底是玩的什么游戏,怎么盈利我们还不太清楚。因为做实体经济的人和互联网思维的人可能情况不太一样。共享汽车到底能不能盈利也很难说,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不盈利这种模式是不是可以长期生存下去,现在也不知道。包括网约车现在也有很多问题在讨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我们不能把科研和梦想拿到今天来说事,不能把未来50年要做的事拿来今天讨论。我认为今天真的应该好好去思考。当然汽车四化未来一定会到来,但是什么时间到来,什么时候建立一个完整的模式,这个需要我们做科研和做其他项目。在这里我就抛砖引玉分享这么一个话题,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直播专题:
网站专题:http://auto.gasgoo.com/NewsTopic/111.html
手机WAP站专题:https://m.gasgoo.com/news/topic/111
*版权声明:本文为业内专家原创文章,作者本人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06/0605044144170044415C3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