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过去十几年间,我们国家汽车销量可以说是飞速增长,汽车产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4月26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第十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用一组数据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发生的变化:2000年,我国汽车销量仅210万辆,2017年年底,我国汽车销量已经突破2800万辆;虽然从2010年开始,我国汽车销量增速有所下降,但增量依然可观,预计未来还能再增长50%,达到汽车销量峰值4200万辆。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在第十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发表演讲
汽车销量的增长振奋着中国汽车产业加快步伐追赶国际汽车巨头,然更加可喜的是中国汽车产业中崛起的一股“清流”已经汇聚成江河之势,开始席卷“五湖四海”,这股“清流”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徐长明表示,通过调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其一就是新能源乘用车与新能源商用车的比例已经发生变化。徐长明表示,2011年、201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第一轮释放期,彼时新能源商用车占了大量的比重;从2013年开始往后,新能源乘用车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重视,截至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占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3/4,他表示这也是未来持续发展必须靠新能源乘用车的原因。
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私人购买占比也在上升。徐长明指出,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单位用户占了57%,私人市场占比43%;如今,私人购买比重已经达到71.4%。随着私人购买比重的上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逐步打开私人消费市场,而随着燃油排放限制越来越苛刻以及从能源安全考虑,新能源乘用车私人消费市场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在私人消费市场,限购城市和非限购城市的销量占比也在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过去,新能源乘用车私人消费市场的发展主要依靠限购城市的带动,徐长明指出限购城市以前占70%,但受新能源汽车号牌政策的限制,限购城市所能够带来的新能源乘用车消费量是有限的。但随着公众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升,非限购城市的消费潜力也开始显现。徐长明表示,到今年一二月份,非限购城市消费占比已经达到私人购买的60%,到今年年底,非限购城市购买量能够达到70%,这是一个积极变化,这就说明市场推动的因素在增强。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对政策的依赖依然十分明显,不过这一现象将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出而彻底改变。
此前工信部对外宣布将在2020年前,分阶段退出新能源车补贴,并且将推出取消补贴后的替代措施。作为补贴退出后对新能源汽车的激励政策,《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已经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自2019年度起实施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核算。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还是双积分政策,都刺激新能源汽车必须面向市场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徐长明指出,双积分政策出台之后会有一个积极变化,即新能源方面会有大量合资产品投放市场。中国市场迎来大批合资或外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已经十分明确,因为在双积分之外,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也即将放开,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我国将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时隔一周,发改委指出将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在刚刚开幕的北京车展期间,很明显地看到德系、日系、韩系车企都在加快电气化转型的步伐,并纷纷表示将在中国市场投产新能源汽车。
双积分政策能够刺激市场的竞争,让本土车企更具活力的竞争力,但同时徐长明表示,双积分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总量上来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但也会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进行压缩。
双积分政策与外资股比放开固然会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由此带来的是本土车企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因为市场化的竞争原则的是优胜劣汰。对此,徐长明也介绍了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他指出,电动汽车的平均能量密度在逐年提高,由此带来的是续航里程的提高,在2017年,平均续航里程是288km,目前新上的车基本都能够达到300km,而且在今年会有很多新车的续航里程达到400km。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倒逼,相信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
进入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就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补贴退坡、双积分、外资股比放开,一言以蔽之就是政策驱动正在逐渐被市场驱动替代,这个过程留下的窗口期十分短暂,考验着我国新能源车企的应战能力,能否经受得住市场激烈竞争的冲击?且看未来各车企的表现。
欲了解更多信息,猛戳链接进入盖世汽车“第十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专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04/30061127112770039953C5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