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关于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有人总结出了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
在电动汽车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让汽车变得“更酷更炫更聪明”的无人驾驶技术也一直在快速发展着。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造车新势力、零部件企业等纷纷涌入。
2018年伊始,美国拉斯维加斯就“上演”了一场“技术大战” ,作为以科技著称的展会,CES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无论是拜腾的超炫酷“大屏”,还是小鹏的量产版G3,或是采埃孚的ProAI,以及日产的“脑控车B2V(Brain-Vehicle)”……未来汽车正在成为现实,比我们预想的更快。
无人驾驶作为影响未来汽车科技变革的重要一环,吸引了各行业人士的“强势加入”,从传统车企战略定位的“调整”到造车新势力的频频亮相,再到零部件巨头的自主研发,无人驾驶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而一直号称引领时代潮流的科技巨头们,是怎样面对无人驾驶这个风口的呢?
以下就全球知名的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无人驾驶布局进行梳理。
谷歌 / waymo
要说自动驾驶领域谁的新闻最多,waymo 绝对可以算一个,常有料,常爆大料。
2月初,由美国加州车管局(DMV)出具的2017自动驾驶测试脱离报告中,waymo以352,545英里的路程,63次的脱离次数(中断自动驾驶模式的情况)在测试车中遥遥领先,而第二名通用的测试里程则为131676英里,脱离105次,可以说无论是在测试里程数还是脱离次数,waymo的表现都很好。当然有人也反映说DMV报告无法反映自动驾驶全貌,因为各家的测试场景与具体情况不同,不能依此判定各家公司的技术实力。但谷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深入人心”,这种“深入人心”与谷歌很早就进入自动驾驶领域不无关系。
实际上,作为科技领域的佼佼者,谷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已达13年之久。以下是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的关键时间点。
2009 年启动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成立无人车团队,大范围采集街景数据,构建地图数据库;
2010 年,对外公布研究无人车;
2012 年,获得合法车牌;
2013 年,正式开始复杂情况下的城市道路实测;
2014 年,设计 Firefly 原型车并进行系列改装;
2015 年,公司重组为 Alphabet,开始和车企菲亚特合作,不再亲自造车;
2016 年,成立 waymo 独立实体公司,专注研究无人驾驶,并和沃尔沃、福特、Lyft、Uber 联合成立安全街道自驾联盟(Self-driving Coalition for Safer Streets);
2017 年,拿到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机构的认定文件,开启真人乘车试验。
2018 年,在亚利桑那州拿到美国首个商业自动驾驶打车服务执照。
此外,waymo还于2017年10月发布了一份名为《通往完全自动驾驶之路》的报告,从技术层面详细展示了谷歌Waymo无人车的软件、硬件、测试流程等。
报告内容译文详解可参照此篇文章:
中国智能汽车如何发展? Waymo自动驾驶安全报告或可借鉴
另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waymo已在美国六个州开展了自动驾驶测试,截至目前,该公司测试无人车已经跑了800万公里并完成了40亿公里的模拟驾驶,这一数据足以使其领跑无人驾驶产业。
同时因为安全问题,waymo于去年10月底决定放弃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转而专注于不需要人干预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2017年11月,waymo便开始了无人驾驶(测试的车辆里没有人类驾驶员掌控方向盘)的路测,这一举动标志着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迈入了新的阶段,谷歌在一步步的走向无人驾驶。
waymo无人驾驶汽车
waymo在进行无人驾驶测试
除此之外,waymo 2月初还与FCA达成合作,根据协议,FCA将为waymo提供“成千上万”辆克莱斯勒插电式混合动力版Pacifica厢式旅行车(minivans),支持waymo自动驾驶打车服务。
而一直为业界所关注的 waymo与uber的官司问题,也于2月中旬有了最终结果:双方达成了一份和解协议,uber将支付给waymo总计0.34%的股份作为赔偿,根据uber最后一次的估值720亿美元来计算,这些股份价值约2.45亿美元。同时,uber也保证不将waymo的商业机密和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软硬件设计当中。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业内的一场“口水战”,一篇名为《为什么说百度Apollo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文章在圈内流传,整篇文章以对百度Apollo平台的质疑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推理得出百度“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论,与此同时,也从某种意义上肯定了wamo在无人车领域的领先地位。那么在自动驾驶这条路上,waymo的“先发”优势,到底能否成就其领先位置呢?一切交给时间来验证。
苹果
近几年,关于苹果造车的传闻可谓屡屡不绝。
早在2013年,苹果就宣布向汽车领域进军,推出iOS in the Car计划,并在2013年11月成立了一个以CarPlay为名的空壳公司CarPlay Enterprises,帮助苹果完成CarPlay的商标申请事宜。
自2014年开始,苹果公司一直在秘密进行着名为Titan(泰坦)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研究。随后,各种关于苹果造车的传闻“纷至沓来”。而对于外界的相关报道,它一直都没有给出任何正面的回应。
图片为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于2014年6月在苹果总部试驾宝马全电动车型I8
2016年10月,苹果暂停了电动汽车“泰坦”项目,宣布放弃自己造车,转而与传统汽车公司合作,自己则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系统的研发。之后苹果首席执行官Tim Cook确认了这一消息。
2017年4月,苹果获得加州交通管理局DMV授予的自动驾驶测试资格。此后,苹果又相继发表了自动驾驶汽车研究论文,并为其导航系统申请专利。
无论是自行造车还是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苹果对自动驾驶的兴趣可见一斑,而他们的无人车研发也一直在“低调有序的进行着”。
百度
尽管遭受“质疑”,但百度对无人车的“野心”一点也不用质疑。
从2013年7月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启动无人驾驶研发项目到2015年12月成立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过去四年,百度在无人驾驶项目上实现了多次重大跨越。
包括2015年底首次实现无人车在城市道路、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自动驾驶,2016年底18辆百度无人车首次在全开放城市道路的复杂路况下实现自动驾驶试运营,2017年4 月发布“阿波罗计划”,7月开放阿波罗平台,以及与众多知名车企、零部件企业和科技公司建立合作。2017年9月,发布新的阿波罗版本——Apollo 1.5;2018年1月,百度在“2018百度世界大会”发布会上正式发布“Apollo 2.0”,据了解,Apollo2.0是Apollo开放平台上线以来的“最强版本”。
从1.0版本的封闭场地,到1.5的固定车道,再至2.0的简单城市路况。目前无论是夜间还是白天,可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另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百度已经有8000多个开发者,90多个合作伙伴,50多个共同开发的合作计划。
关于百度Apollo平台发布后的一系列进展,可参考此篇文章:赋能自动驾驶玩家 百度Apollo“画虎”大计进展几何?
总体来说,2017年是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爆发式发展的一年,除了发布Apollo计划之外,还经历了多个“首次”,首次无人车上路被罚款,并由此推动首个无人车上路法令的出台。(详情可查阅该篇文章→ 重磅!北京市一举发布两份指导性文件推进自动驾驶路测)状告前高管王劲侵犯商业秘密,由此掀起无人车领域首次案件(详情可查阅该篇文章→中国无人车第一案!百度起诉前高管王劲侵犯商业秘密 回应:完全没有事实依据)而关于这一案件的结果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但是近日王劲被曝已从景驰离职,(详情可查阅该篇文章→无人驾驶常态化试运营不到一月 王劲被传已从景驰离职),景驰科技CEO由原CTO韩旭接任,虽然目前当事人还未就此事作出回应,但吃瓜群众不免会将其与百度的官司联系起来,认为百度是在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击”。随后,3月5日,在王劲离职后,景驰科技宣布加入Apollo平台。(详情查阅→无人车诉讼案又要和解了? 景驰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平台)在这场资本权衡利弊的过程中,景驰的集体“去王劲化”最终将会如何演变?请关注盖世汽车后续报道。
人事变动方面,2017年百度也经历了诸多“波澜”,先是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离职,紧接着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也宣布辞职的消息,再有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邬学斌出走加盟宝能。
在产品落地方面,百度与首汽约车、盼达用车、力帆汽车等均达成了合作。
阿里
在BAT阵营中,阿里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动作稍显低调。提到阿里的自动驾驶之路,首先要从车载操作系统说起。
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自2010年开始投入核心操作系统研发,2014年正式进入汽车操作系统领域。
2015年,阿里巴巴与上汽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斑马网络,为汽车全行业提供互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2016年7月,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陆续发布了多款荣威系列、名爵系列、大通系列,这些系列部分型号都搭载了AliOS互联网汽车。
去年9月,阿里宣布升级操作系统战略,发布全新的AliOS品牌及口号——驱动万物智能。据了解,新的阿里巴巴操作系统事业部将在IoT领域持续增加投入,面向汽车、IoT终端、IoT芯片和工业领域研发物联网操作系统,并整合原YunOS移动端业务。过去的YunOS即进化为AliOS。
半月后,阿里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再次宣布重磅消息:AliOS携手斑马网络与神龙汽车就未来汽车智能化达成战略合作,即将陆续推出搭载AliOS的智联网汽车,首款车型将落地东风雪铁龙。AliOS正式迎来了继上汽集团后的第二位重磅合作伙伴——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阿里还于去年12月与福特达成合作,双方将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智联网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移动服务和数字营销等领域的合作。
还投资了小鹏汽车 ↓↓
而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也正在布局无人驾驶。
据了解,菜鸟网络自2016年9月左右便发布了首款无人配送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定位在小区,速度不快,但是从技术上来讲,其实就是无人驾驶技术。
另外,菜鸟除了继续加码末端配送机器人的研究之外,新开拓的方向是无人驾驶大卡车。菜鸟已经找到了无人驾驶大卡车的应用场景,将会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在干线运输大卡车上。
腾讯
说到腾讯的自动驾驶布局,除了我们熟知的对蔚来汽车的多次投资外,去年3月,另一起投资案也引人注目,腾讯以18亿美元收购特斯拉5%股权。以下是腾讯发展自动驾驶项目大致的时间点:
2015年3月,腾讯与富士康及和谐汽车共同成立了和谐富腾,在2017年2月正式拆分为两个项目——豪华电动汽车Future Mobility Corp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爱驰亿维。
2016年下半年,腾讯成立了自动驾驶实验室。2016年12月,腾讯与上海国际汽车城签署合作协议,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将入驻上海国际汽车城,双方在自动驾驶、高清地图和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进行合作。
2017年9月,广汽集团宣布联手腾讯,开展智能驾驶、云平台、大数据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2017年11月,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发布了腾讯车联“AI in car生态系统”。
据了解,腾讯车联平台 “AI in Car”系统汇集了腾讯体系内安全平台、内容平台、大数据、服务生态和AI能力,为车企提供智能化、场景化、个性化、社交化服务。
与此同时,大会上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总监苏奎峰也给出了腾讯关于自动驾驶的技术方案和发展路线。他说,这是腾讯首次在公开场合分享腾讯的自动驾驶战略。在腾讯自动驾驶计划首秀中,我们发现腾讯自动驾驶规划的这几个点:
明确了高精度地图在该过程中的意义。
强调了腾讯仿真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价值。
明确了腾讯目前着力L3级别的实现,同时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做准备。
这是腾讯自动驾驶第一次在相对公开的场合分享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苏奎峰强调,腾讯更期待、更强调从用户的体验和需求出发,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产品利用方优势,整合能力,提供自动驾驶的能力输出。
与此同时,基于 “AI in Car”,腾讯携手广汽于广州车展前夕发布了 iSPACE智联电动概念车。
作为腾讯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要战略构成,腾讯车联平台谋篇已久,此次携手广汽集团并发布iSPACE智联电动概念车,则是腾讯“AI in Car”系统落地的重要构成。
根据广汽集团产品开发规划,广汽与腾讯将在汽车前端和后端展开定制化开发,计划于2018年实现量产,并且广汽未来上市的多款车型将搭载双方共同开发的车载智能网联终端产品。
三星
来自DMV官网,截止至2017年12月
作为第38个获取加州自动驾驶测试许可牌照的企业,相较于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苹果来说,三星的自动驾驶起步“稍晚”,但其实三星进入汽车领域可一点也“不晚”。
1994 年,三星就成立过汽车公司,但在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三星电子被迫将汽车业务的控股权出售给了雷诺。2015 年,三星又宣布成立汽车电子部门。汽车工程专家曾分析,三星电子目前涉及到的汽车电子零部件领域主要有四大业务:一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二是驾驶辅助系统,三是互联运营系统,四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而在自动驾驶方面,三星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去年获得了上路测试的许可。另外三星还与现代汽车公司进行合作,为车辆配备了最先进的组件,如雷达和摄像头,可以记录有关路况的数据,收集好的数据将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被用于三星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
除此之外,2016年底,三星还以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互联网车载音响、信息及安全系统制造商哈曼国际。
虽然哈曼最为知名的是其音响系统,但该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汽车”智能部件供应商之一。从中不难看出三星在自动驾驶的布局,而今,两者之间的合作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年初,三星在CES上展示了其最新成果,公布了与哈曼国际合作开发的自动驾驶和信息娱乐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一套车内设备。三星在CES展示了一个新的数字驾驶舱平台,以及一系列最先进的技术,以增强自动驾驶技术。
三星表示,该产品将在今年上市。
总结
不论是国外的谷歌、苹果以及三星,还是国内的BAT,互联网巨头们对自动驾驶技术都很“上心”。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零部件企业,纷纷抢占汽车产业变革风口,另据最新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新的造车企业已经突破60家,并且这一数字可能仍会增长。而据知名研究机构IHS Markit的最新预测,到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100万辆,而到2040年这一规模将超过3300万辆,且未来还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而关于谁能引领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科技巨头谷歌的呼声一直很高,当然,国内企业百度也不甘示弱,一直处在自动驾驶发展的前列,除此之外,类似通用这样的传统车企以及蔚来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也都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
“最后的赢家”会是谁?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或许时间才会给出最好的答案。当然无论是谁,关于无人驾驶汽车未来的发展,我们都始终充满期待,热情且诚挚。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03/0809440644670036077C6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