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问界M7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2017全球汽车论坛】前沿瞭望:环保技术和新能源汽车

盖世汽车综合 2017-06-07 16:18:47

【2017全球汽车论坛】前沿瞭望:环保技术和新能源汽车

Shashikant  vaidyanathan: 接下来开始问题和讨论环节。首先请问Mike  wright先生,为什么觉得英国在技术领域,包括无人驾驶和互联汽车上会成为领先的国家?

Mike  wright:我觉得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中一个原因,这也是我们的传统,英国有非常优秀的创新和设计,以及工程的历史,从最开始出现机动车以来,就一直在注意创新,而且有很多名牌,有很多品牌,好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在全球一些非常著名的汽车品牌,其实他们的总部都在英国,而且有很多人选择去英国投资,就是看中了设计能力,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技术,包括创新的愿望。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原因,大家如果看赛车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11支站队中有7支站队来自英国,这并不是巧合,因为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包括有些不是英国的车队,但是培训团队都是英国的,为什么呢?还是那句话,英国对赛车,包括汽车的表现有很悠久的传统和了解。另外在英国商会,在过去这么多年,也是和高效开展了很多的合作,包括一些研究机构,包括一些工程测试所朝着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来努力,去研发,包括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包括传统内燃机的动力总成。

Shashikant  vaidyanathan:您能不能接着谈一谈,这种轻量材料方面的进展,包括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作用?

Mike  wright:是的,我们建立非常综合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能够让研究机构高效,汇集到一起共同的建立资金的支持,去把生态系统打造成创新中心和企业政府一起合作,来确保完善的生态系统,能够有很高的应用型,是全球领先的。其中一个具体的例子,几周前Mike是做赛车的,在谢非尔德(音)有一个研究中心,跟技术中心比较近,另外在轻量材料方面,原来我所在的公司就是捷豹和路虎,他们决定开发铝制的型材,因为铝材减轻车体的制重,让新能源汽车有很好的应用。在欧洲形成最大规模铝制板的压铸设备,他们和汽车合作上一起确保拥有这种技术。

Shashikant  vaidyanathan:刚才说方程式F1赛车,这种赛车行业有哪些技术传导延伸到了商业领域呢?

Mike  wright:任何一辆赛车,回顾到早期的赛车制动系统,很早是运用在赛车领域,很快运用到了乘用车领域,包括车载系统也是很好的系统,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系统,包括车载的诊断服务等等,这都源自于赛车,包括轻量材料也是来自于赛车,大家在方向盘方面去做些努力,其实很多技术都来自于赛车,包括换档材料,现在要关注的一点,不光是方程式1还是运动都想提升互联性,英国推出了规定,开放了无人驾驶测试的门槛,只要有相关德保县,其他要求还是很低的,而且已经有很多机构去测试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包括有一些城市,也开辟了专门的无人驾驶车区来鼓励创新,所以像方程式一所在的城市,也出台了测试的开放政策,要保证,最终这些技术制造商和用户可以用的。

Shashikant  vaidyanathan:还有没有其他的,比如智能、移动性方面,英国可以贡献的技术?

Mike  wright:最终我想提出的一点,刚才两位发言人也提到了,这种互联汽车会影响到各个行业,不仅是机动车行业,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英国,比如像伦敦,这种车险公司,在政府的推动之下,已经开始鼓励汽车行业和车险公司去简化保险模型,来鼓励新技术的部署。

Shashikant  vaidyanathan:很好,确实是很不错的生态体系,做了很多工作。

Mike  wright:而且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好。

Shashikant  vaidyanathan:是的,确实是很好的起步。接下来请齐藤信広先生,就是新燃料的开发?现在本田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

齐藤信広:现在在日本本土已经有174辆,在美国161辆,这是截止5月底的数字。

Shashikant  vaidyanathan:共和你们取得不错的成绩。这种加氢站的部署有没有进展,现在日本部署多少加氢站推广这个技术的发展?

齐藤信広:在日本有192个加氢站。其中12个有35兆帕,有一个15兆帕,这些技术是我们不同的城市再做试点,也在不断的改善。

Shashikant  vaidyanathan:所以,现在还在快速的扩张还是缓慢的扩张?

齐藤信広:应该说现在的生产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本田和不同的城市在协力开发。

Shashikant  vaidyanathan:苏岭先生,英国方面介绍了政府的支持,包括生态的建设,在中国会不会实现这样的生态系统?刚才英国的嘉宾介绍了英国支持下建立了很好的生态系统,各个方面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在中国要建立这样的生态系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苏岭:新能源汽车创新的生态系统,实际上这种模式,这种环境也是具备的,中国的新能源车主要是政府在主导,这是一个。第二在政府的主导下,现在各个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个是从自己生存的需求,需要来做新能源车。第三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大量的涌入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里面。第四除了传统的参与者以外,一些非汽车产业的参与者也参与到里面来了。所以,从这几个纬度来讲,实际上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还有供应链层面上,实际上大家已经初步形成了良性的系统来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我的一个认为。

第二,下一步新能源汽车整个系统的发展,还是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一整个产业的基础比较薄,这是一个方面。第二市场的培育还存在。第三主要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如果说国家的补贴完全退出了,大春靠企业运营新能源汽车的话,可能有难度。现在最大的问题,怎么把客户的需求,包括运营模式,包括供应链的一些参与者,包括主机厂,以及金融的服务体系,怎么创新的一种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后在这种模式上,所有的参与者来获益,这是大的挑战,这一块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目前来讲,特别是在产业的前期,实际上整个参与者,在新能源汽车的参与者上,现在了解下来,唯一盈利的,个别企业听说盈利了,我也是听说,私下交流,实际上他的盈利也是有问号的。真正营利的是零部件电机、电池盈利了,真正市场的前端,像整车厂盈利的状况欧不是很理想,我说的是主流的企业。低端的新能源汽车是盈利的,像主流的,面对乘用车,相对高端一点的,正规一点的盈利性相对差一点。下一步主要是找到商业的模式,这是最主要的。

Shashikant  vaidyanathan:谢谢,确实还有很多挑战。确实盈利性也是很大的挑战,最终政府可能会逐渐的退出这种补贴这样的话,要和内燃机,传统汽车去竞争,去对比,确实也需要我们去考虑。另外,就是要思考,是不是有一些方式,能够去克服这些挑战,包括像技术的部署,技术的部署越快,成本下降的幅度也越快。接下来看一看在座的各位对发言嘉宾有没有什么问题?

提问:苏总,您好,我是来自电桩的,非常感谢您刚才的分享,我这林有一个问题,刚才您提到以后有更多的方式来推广新能源车,其中有一种共享汽车,您是否能跟我们分享下长安在这块,汽车共享有些什么样的规划?

苏岭:这里是市场推广,我本身是做研发的。对市场推广有一些了解,长安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来做新能源车的共享。成立了一个公司,在各个城市都建立新能源汽车的共享运营据点,包括重庆、深圳,全国好几个城市做这个东西。实际上要共享汽车,跟共享单车不太一样。共享单车从运营来讲使用率是很高的,像上海、北京使用率很高。但是共享汽车目前来讲,在使用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不像单车的使用率高,主要原因是网点比较少。第二消费者网点少了使用起来不是很便利,下一步进一步扩大网点。第二完善充电设施,充电采取的模式是什么呢?我们在哪儿运营共享汽车,合作的充电桩企业就在那里建充电桩,以这样的模式推广,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盈利。

提问:两个问题,首先问长安的苏先生,您认为2020的补贴针对电动汽车补贴取消之后,也就是2-3年之后补贴取消之后会有什么影响,对电动汽车有什么影响?第二个问题,请问Mike  wright先生,怎么预期英国脱欧之后,在汽车方面有什么影响?

苏岭:按国家的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会退出,我认为影响是正向的影响,为什么呢?长安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按照目前的成本的发展趋势,我们预见来思考2020年补贴退出的盈利性,目前来讲是很难的。为什么呢?一消费者对车的续航里程越来越高,比如现在300公里,下一步400-500公里,电池的成本会增加,这是一个。第二为什么是正向的呢?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很难盈利,为什么我认为是正向的?如果逼使企业自己想办法,从全产业链去降本。比如来做新能源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设计的话,这个成本就大幅的下降。我们初步分析了下,同样的新能源电机+变速器+控制器,原来是分离式的,分离式的成本很低,一体化集成以后,成本马上下降几千块钱。第二DCD和充电机,他们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升级,就是充电机和DCD的成本也会下降,包括电池的成本,按照我们的规划,到2020年左右,电池成本大将到一块,一个系统的成本,不是指单体的成本,这是一个方面,成本通过技术升级会大幅下降。第二在国家的油耗法规的驱使下,传统的汽车产业,如果不做新能源汽车,不去降本,从模式上进行创新,未来企业会死掉,因为国家要求必须有多少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前有一个洗牌的过程,可能有的企业生存不下来,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到大点的企业里面。

第三我们车的环节,实际上现在是不赚钱的,在整车这个环节,但是在上下游环节是盈利的。整车厂从全产业链来布局,就是把价值进行转移,在车这块的价值少赚一点,通过零部件来分享一些价值,未来是不是通过共享汽车也赚一部分钱,卖车给共享汽车公司,可能不盈利,或者平过或者亏一点,让运营企业赚钱,未来到2020年前,对中国整个汽车补贴推出以后,新能源汽车是正向的,会逼使各个企业提出创新的模式,不管是技术上还是产品上,还是运营模式上,包括服务上都会创新,来加速新能源的发展。

Mike  wright:非常感谢,探讨了英国脱欧以后的影响,我没有办法具体来谈这个问题,目前谈判刚开始,无法预测结果,做预测也不准确。在这里提几点:第一刚才发言中也提到了,英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还是不错的,过去与欧洲的同事,欧洲的供应链,欧洲的制造商建立很强大的伙伴关系,但是不仅仅是针对欧洲的伙伴关系,我们还建立非常长期的协会,主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的关系,特别是与日本的同事,丰田和日产都是长期的一些合作伙伴关系,脱欧宣布之后,有多个公司整车公司做了宣布,他们会继续投资英国,因为英国在技术工程设计方面的能力优势。我们所做的工作,建立整个新技术的生态系统能力都是比较不错的。所以,无论脱欧谈判结果如何,我们所提出的战略还是有效的,还是会与世界各地的行业有合作,我们只是希望,也能够同样与在欧洲的合作伙伴,与之前一样建立伙伴关系。

提问:请问齐藤信広先生,本田公司研究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的问题,燃料电池汽车目前研究到什么程度,关于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汽车相比,您觉得哪个优点更突出一些,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如何的?还有关于电动汽车与燃料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是如何看待的?

齐藤信広:感谢您的提问。燃料电池的技术就要减少成本,性能和稳定性已经完成了,所以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减少成本。燃料电池的技术和新能源的技术,燃料电池技术非常有用,特别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社会来说很重要,一般可再生能源用于短距离的交通,但是燃料电池呢,主要用于较长距离的通行,因为充电时间比较短,3分钟就充好了,这是它的特点,燃料电池技术的特点三分钟能够快速充电,不知道有没有回答您的问题。

提问:您好,请问下本田的专家,按照现在电动车的发展路径,未来可能充电也是几分钟能够实现,那里程达到800公里,到那个时候氢能源汽车还有没有什么优势呢?

齐藤信広:感谢您的提问。电力电动汽车确实未来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较小的汽车都是很有效的,很有用的,但是比较大的话,大的一些客用车,体型较大的车,燃料电车的效率会更高一些。电动汽车对于较小的汽车来说还是比较有效的,效率很高的,这是我的想法。

提问:为什么氢动力对大的车效率更高呢?是在大的车上,因为时间差不多,里程差不多,成本差不多的话,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谢谢。

齐藤信広:对于大型的车,需要更多的动力,如果需要更多的动力,就意味着需要大的电池。很多电池重量是很重的,所以,电池的大小对比小型车来讲电池大小是不一样的。

提问:我也是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请问下Mike  wright先生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政府在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认为中国未来是怎么发挥作用的?是领导还是辅助的作用?如何帮助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在中国或者英国。

Mike  wright:感谢您的提问。刚才齐藤先生谈到了日本的做法,可以看到,建立一个汽车工业协会,就是进行建立合作,建立政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希望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我们并不认为,全是由政府来主导,或者由行业一个人来做,一种强制控制的方式来强力推动。实际上应该采取一种协作的方式,但是需要有一种竞争性的环境,这样公司彼此之间可以开展竞争,能够降低成本,解决一些问题,之前也有很多同时也谈到这方面的情况,但是在某些领域,一方面电池的制造,可能会展开合作,因为本身涉及到规模、数量的问题,需要在金融上做的可行性,需要很多投资才能成功,这是一个复杂的运作框架。有的人需要做自己的工作,在关键的倡议上来说,政府应该发挥一些作用。我们这么做,并不是很多人了解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电池是英国牛津大学设计的,但是没有转变为制造的能力,我们在这方面吸取教训,未来确保制造和技术,制造能力方面有相关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开发本地的工程制造能力,所以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很难回答。但是,我们确实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因为最后政府需要拿出解决方案,需要有一些设计师、工程师、研究师、学术人员拿到最后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工作就进一步促进,把概念转化为技术,能够真正的为消费者制造出最终的产品。

提问:请问苏总,我是新能源汽车的编辑,中国车企和国外新能源汽车密切合作,长安接下来会不会有这样的项目计划呢?

苏岭:针对提到中国和国外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江淮也好,北汽车都搞了合作,这种合作模式行业内都在热议。传统汽车中国做了很多合资企业,中国的初衷通过合资合作,把整个产业带动起来,这是一个。第二核心技术的掌控,通过这种合资合作,还不是很成熟,通过合资合作,达到最初的诉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对未来江淮和北汽的合作模式,未来能不能其他企业,为合作模式里面,能不能把核心的技术,在中国能够落地。如果达到这一点目的,实际上这种合作模式很难达到,中国来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因为中国的初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想把整个产业和关键的核心落定到中国。针对这种合作模式,我们也在进行跟踪和研究,是否有可能性采取这样的合作模式,不知道回答你的问题没有。

Shashikant  vaidyanathan:再次感谢三位研讨嘉宾,当然在会后可以继续进行讨论。这是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中看到新的进展,明年希望能看到进一步的成长,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版权声明:本文为业内专家原创文章,作者本人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6/07041857185770014894C303.shtml

文章标签: 2017全球汽车论坛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