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想问一些问题,Bob Pyle从你开始,这是一个泛泛的问题,你们在美国的工业腹地,但是对大学很重要,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特朗普的一些政策,尤其对墨西哥的政策,当然他对中国有一些噪音,我希望他不会对中国采取行动,你如何看待特朗普的政策,或者说从德纳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一切?
Bob Pyle:我无法指导总统,但是我想说的就是,在竞选的时候,我当时在美国共和党领袖特朗普上台了,现在的战略是加强美国的经济,让美国强大,要加强美国的制造业。我觉得作为美国的公民可以了解的一些想法,并且我们的制造业在过去一些年,确实流入了海外就业的机会,但是这种想法有一些共鸣。在我看来另外一个方面,比如说结束北美自贸协定,自由的重新谈判,当然需要一些立法的程序,其中一个方面令人鼓舞,那就是特朗普总统,有很多CEO帮他,另外很多制造业巨头入驻了白宫,来帮助制定一些政策。我们的全球CEO也是制造理事会,就是特朗普主导的理事会,我们的领导也是其中的成员,仪器来商讨美国制造业的回归,我觉得能够加入进去总比不加入进去好,在这个委员会当中会给当局提供一些咨询意见,如果在里面有一细当然是很重要的,我们对理事会是非常开始的一个态度,我觉得为什么东西都是需要讨论,德纳对于中国,美国来势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态度,我们也很高兴在那个委员会能够有发言权,坐在桌上讨论。我们也在关注美国政府的政策有什么变化趋势,我们认为要保护消费者,在墨西哥也好,欧洲、中国、美国这都是热门的话题,这些话题会持续下去,但是我们的关键作为制造业企业就是要支持客户的发展。
主持人:杨晓明我想问一个问题,德尔福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有很大的变化,你们谈一谈最近的业务组合是怎么样的?这种组合的变化如何应对经济变化的趋势?
杨晓明:我觉得你指的是我们最近的一些衍生的业务是吗?我们转换一下这个话题,其他两个演讲人也谈到了汽车行业,正在发生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所有的都是需要的,也体现了组合的重点,这就是德尔福我们称之为让深刻改变移动性当前的趋势。我觉得很多人想了解为什么德尔福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市场监管已经发生改变,我刚才提到了中国也是在排放标准方面改变很快,我们的机会就是要抓住产品组合,我们确实将我们的公司转型为一个高科技的公司,重点放在车联网方面,我们认为仍然会使用衍生企业这个话题,我们更多的关注我们想要做的下一步的事情,我们要跟踪市场的趋势,并且不断地专项移动性的需求,我们也在收购一些公司。比如说最近的一个收购,涉及到数据转型的,我们能够多快管理这些数据,计算这些数据对我们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的产品组合对于德尔福来说,重点是行业的趋势,尤其是转向移动性的趋势。
主持人:谈到德尔福工厂的话,其中一个问题我们希望你们传统的一些工厂的管理,或者说两种工厂的管理能够实现聚合效应?
杨晓明:我觉得这个过程还在继续,我们明年会有更好的动力总成业务的发展,聚合,协同我觉得在动力总成方面,我们要多考虑到未来的趋势,系统集成对于两家公司来说会产生很多的机会,包括原来的公司和新兴的公司,我们确实都共享了技术基础,系统基础,我们相信这样一种衍生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对于投资来说决策有更多的自主性,有利于业务的增长。我认为在未来仍然有更多的机会。
主持人:这种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融合,下面我想问一下毕诺,你刚才提到了很多的想法和信息,我们具体谈到中国,第一季度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25%,表现得非常好,背后有什么驱动因素?吉利,本田,你们跟他们相比,你怎么看待你们业务的增长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毕诺:这是非常好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重点是中国的厂商,比如说在过去很多年我们的表现在中国是非常强劲的。我们的表现比中国的厂商要好7%,而中国的OEM,我不想提很多的名字了,但是显然我们如今和吉利,看到的这样一个增长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去年包括长城、广汽增长得非常快,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显然所有的技术都在驱动着我们发展。同时如果你看到LEG,这是我们考虑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业务增长。
主持人:刚才我问德纳特朗普的问题,你谈到在重庆开新的工厂,开发新的技术为中国服务,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在部署新技术的时候,怎么看技术和挑战,或者推广新产品的时候?
Bob Pyle: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市场越来越成熟,大家越来越了解汽车市场,也不只是说把新技术推出来,整个世界推出到中国每个人都喜欢,不是这么简单。首先我们不要这么想当然,所以在我们的情况下,我们会驱动,技术的创新把技术带来中国,我们有全球的项目,我们和全球的汽车生产厂商进行合作,我们也关注客户在重庆,我们不会看到独特的挑战,重庆有新的工厂,有新的员工,有新人加入,我们认为新的机会是存在的,我们在重庆有很好的机会。我们关注中国的东部沿海的发展和服务。所以不光是推动轻型车的发展,包括在欧洲大陆的服务我们都能提供。因此对我们来说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步在重庆部署我们的业务。
主持人:杨晓明先生你谈到了产品组合,以及流程的改变,我们听起来都非常的好,还谈到了技术的大趋势,在过去五年的情况,德尔福在中国已经运营了很多年,并且和二级供应商发展得非常好,你如何看待供应链,尤其新的时期如何看待供应链的变化?
杨晓明:首先我们并不认为我们越来越垂直,我们非常以来我们的二级供应商,我们合作了很多年。我们在重庆扎根了很多年,你谈到了供应链的变化,其中一个方面是非常积极的,我们正在开发供应商,不只是在中国,在整个亚洲开发供应商的群体,打造供应商基础。这些年我们和供应商一起携手努力,我们在全球已经建立了很多的客户,不只是在中国。因此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加强双方的能力,我不只是说德尔福的能力,供应商的能力也加强了,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速度,相应,能够快速相应这么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有很多方面的是以前做不到的,从质量和系统方面,我们确实能够提供给供应商学习的东西,可以说供应的基础现在越来越强大,我们有很多的供应商,不只是在中国支持我们,在整个亚洲,全球都在支持我们。
主持人:一个相关的问题,我们很多年来看到中国厂商正在发展自己的品牌,有的发展并不好,供应链是由外国公司来主导的是不是这样?有没有一些当地的供应商已经进入了一级的梯队,或者说电动车的自动驾驶会有什么样的技术主导?
杨晓明:如果谈到全球车本地化这个问题,关键取决于怎么创新,现在如果能够持续地创新投资的话,它就能够持续地取得主导权。就能够持续地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他们能够在全球享受这个增长的趋势,他们能够吸引人才进行投资进行创新,有些也能够和国际上参与者一起来协助市场。
主持人:中国制造2025计划,新能源汽车是重中之重。因为汽车行业毕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中国制造这个概念,根据杨晓明先生刚才讲的内容,如何把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嵌入到汽车行业发展的理解当中。
毕诺:当然中国制造2025这个政策非常重要的,一直到2025年。重点关注电动,电气化,我们讨论到自动驾驶,我们是在一些零部件领域,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公司,不管是加强创新也好,加强技术开发也好,在中国只要做得好,中国体量很大,输出到国外,对客户来讲都会面临很好的机会。我想很好的创新应该能够得到客户的支持。
主持人:我们收集一下听众的问题,下面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比较类似的问题,所有这些趋势电气化,自动驾驶,你们如何看待你们的角色?
Bob Pyle:什么样的角色,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话题。我们看供应商很多的商业模式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自动驾驶这个流程当中,杨晓明也谈到了德尔福的情况,我们是一家传统的生产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我们实际上生产了很多的变速箱,还有一些控制技术的研发,我们看到对于自动驾驶,电气化,混合电动车这些意味着风险,对德纳来说不只是机会,也有风险。即使德纳公司已经这么大了,有些我们已经参与到了其中,还有一些方面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如果我们看一下传统系统的电气化对机械师来说,他们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积极参与电气化以及混合动力。另外在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方面,我们也是非常领先的,我们也开发了,也开始销售电动汽车的一些传统系统。我们的业务并没有完全的改变,当然我们也会在这个领域进行密切的投资,我们也非常重视合作伙伴关系,也希望能够加速我们的研发。
主持人:这里有一个问题并不是针对哪个嘉宾,看哪位能回答这个问题。请你们分享一下关于立法问题,新能源汽车立法的情况,比如说惩罚的一些机制,有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毕诺:趋势就是电气化,不管是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是如此,柴油已经死掉了,特别是在欧洲,在中国大家都希望电动汽车或者说是在汽车量电动的部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更多的成本,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杨晓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长期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会问一些短期的问题,比如说立法,或者一些体系如何来实施。我觉得趋势是没有变的,趋势就是电气化,在这样的变革当中,政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政府会明确的,而且政府也会找到合适的方式,使得电气化系统更加有效,不是说立法帮不帮忙的一个问题,而是说对政府来说他们在寻求最合适的方式是什么到底是采取直接的补贴的方式,还是说采用积分的方式合适。所以我觉得关键就是要明确电气化是一个趋势,对我们来说也是创新,我们也跟上这个趋势。
主持人:它是一个真正的市场吗,我觉得这个市场更多是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激励机制的推动,而且现在中国也有中国制造一些激励机制,地方政府比如说在北京、深圳这样一些地方,可能有一些限制。所以使得消费者只能去购买电动汽车。
Bob Pyle:我觉得这情况也在发生变化,而且有更多的变化。您说得很对,一些主要的市场,特别是电动车辆,确实受到了政府的一些推动,当然对于很多的消费者,他们是发现电动汽车驾驶的乐趣的,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的去驾驶电动汽车,比如说特斯拉就是这样的,美国有很多人他们知道如果驾驶特斯拉汽车的话,他有很多的驾驶乐趣,人们愿意去购买,当然电动汽车也是一种高端的车辆,而且对于这个车厂来说,他们也进行了很大的投资,他们在改变电池,使电池具有更多的效率。
主持人:所以我觉得会有更多的人会发现电动驾驶的乐趣。所以专项更多的消费者需要,而不是政府的激励机制推动这个方面。我们知道很多人问这些公司的资金来源来自于哪里,有一些公司他们资金面临短缺的问题对一些传统的合资厂他们现在开始转向电动汽车,我们还是先问一下杨博士,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前景呢?您认为对于市场上会有哪些变化呢?或者是客户那边会有哪些变化呢?
杨晓明:新客户我们认为实际上是我们经历的一个变革,我们不能只是说针对传统的车辆,比如车辆的所有者,如果车辆共享能够成为一种趋势的话,我们就需要新的业务模式,这样一些新的业务,实际上他们也在探索一些新的业务模式,不仅仅是产品,作为技术驱动的德尔福公司,我们也会提供市场所需要的解决方案,我们不仅仅是传统的整厂长提供解决方案,我们也会对一些新的客户提供服务,比如说像互联网公司,还有数据等等,我们需要去满足新客户的一些需求。可以看到现在的整车厂毫无疑问是非常清楚这样的变化趋势,他们也按照他们所擅长的方式来努力,大家都清楚现在的联网汽车是一种趋势。我们自己也在经历产品的组合和转型,我们不仅要关注软件,以前大家觉着我们是一家制造公司,如果看一下我们的产品组合,或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测,你会看到软件是我们公司业务来源的一个主要方面,这也是我们对未来趋势的一种解读。
毕诺:新的参与者像滴滴是新的业务模式,传统的整车厂就是老的模式。人们现在可以把车辆作为我们房子的一种延续,我可以用这个车去工作,有的时候我去吃饭可能愿意使用滴滴,有的时候周末愿意使用共享单车。对于传统的整车厂来说,他们也在关注一些新的模式,也有一些新的参与者进来,所以并不能说老的模式好,或者新的模式好。
主持人:刚才讲到电气化,中国的整车厂对于这个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在服务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他们是否已经与全球的一些制造商处于同一个水平呢,他们是否已经赶超过来了?
Bob Pyle:我觉得是一个竞争力的问题,对于中国本土的整车厂,我们与他们合作了很多年,他们以前需要在中国市场上获得相应的份额的话,你必须具有竞争力,你的质量必须具有很好的竞争力,还有安全性也是如此。所以我觉得并没有新的东西。对于本土的一些零部件厂商,他们也面临很多的压力。他们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更好的质量来满足整车厂的需求所以这就是一种趋势。对于大家质量高水平的零部件厂商,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否则的话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主持人:我们刚才讨论了电气化,讨论了自动化驾驶,什么时候它会成为主流趋势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电动汽车什么时候会占到中国市场的25%?第二个问题自动驾驶什么时候会占到中国市场10%的份额。
Bob Pyle:我认为肯定会得到这个目标,但是是时间的问题我并不想去做这个预测,电气化的问题回答比较容易一些,比如说在中国要达到20%的市场份额,就说纯粹的电动汽车占到20%的市场份额,我觉得是2025,2030大概会占到20%。
主持人:自动驾驶呢?
Bob Pyle:自动驾驶还需要再加十年。
杨晓明:如果大家看一下这个行业的话,对于一些预测者来说,他们说到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总是过多的去预测,他们无法预测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的情况,就是低估,对于电动汽车正在推动的是什么,政府也发布了一些指南或者文件,有一些规定和目标,到底什么时候销售多少辆电动汽车,我觉得2020到2025年我们会达到20%的目标。
主持人:从政府的文件能够看到,所有的事情都能控制得了吗?
杨晓明:并不是政府完全控制,目不仅仅是政府有推动,市场也有需求,北京有这样一些限制,电动汽车确实有这样的需求,消费者他们选择电动汽车,当然政府也有一些激励机制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
自动驾驶从技术层面来讲,从2019到2020年,那个时候技术应该好了,我觉得有一些国家像新加坡也在尝试,2019到2020年技术应该准备好了,但是如果要达到20%的车辆完全自动化驾驶,我说的是中国,中国达到10%的自动化驾驶的话,我觉得大概是2025-2030年。
主持人:您如何预测呢?
毕诺:政府有明确的目标的,比如说2025年政府提出电动汽车数量占到20%。关于自动驾驶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北京能购买奔驰的自动驾驶车,这款车可以实现自动停车,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自动驾驶。但是人们什么时候去购买,或者说愿意信任这个技术,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加的有效,而且需要与客户进行更多的合作。在自动驾驶实际上已经存在一定的时限了,我觉得到技术会有更多的一个传播,可能刚开始用于自动停车方面,然后会有在公路上的一些自动驾驶会逐渐拓展开来。将来从重庆驾驶到上海,或者驾驶到北京,采用自动驾驶可能是更多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对传统汽车也会更加的节能和更加的环保。百分之八九十的车辆仍然是基于传统的技术。所以对于传统车辆整车来说他们的机会仍然是有的最后感谢讨论嘉宾,感谢大家参与这个讨论,我们也希望大家收获更多,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版权声明:本文为业内专家原创文章,作者本人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6/0703015815870014883C3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