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超跑汽车品牌中,柯尼塞格恐怕是规模最小的一家。94年建立的柯尼塞格,目前只有30位全职员工和一些兼职人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公司,在建立的11年后,生产的超跑产品于2005年打破了被迈凯轮垄断11年的世界最快纪录,一鸣惊人,让柯尼塞格成为了大家无法忽视的知名超跑品牌。
在柯尼塞格诞生的20年后,在中国同样有一家规模不大的新兴汽车品牌,希望实现一个大梦想——在柯尼塞格的技术支持下,造一辆纯电动超跑——观致Model K-EV。
而且,这辆车的起点更高。
这是一辆真正的超级跑车
这款车将创新性地采用碳纤维材料来生产车身、内外饰基本框架,在保证车身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重量,预计将会比同级别产品轻140公斤以上。而碳纤维的使用,在中国尚属首次,在国际上运用碳纤维的企业也屈指可数,较为知名的莫过于宝马品牌了。
除了材料上的创新,观致Model K-EV的每个车轮将会由一个单独的电机驱动,通过电子系统向每个电机单独发出指令,车辆可以根据驾驶员需要实时调整每个轮胎的动力输出水平,这样的全时四轮驱动可以实现更好的操控、转向、加速体验。
据介绍,观致Model K-EV的电动技术来自柯尼塞格,已经在柯尼塞格的量产车上得到了验证。观致Model K-EV采用800V电压电动车架构,较目前市场上400V架构产品性能有了成倍提高。
整车的4个电机输出总功率可以达到960kW,合计最大扭矩更是高达1400Nm,这使得其可以在2.6秒内完成0-100km/h加速,极速可达260km/h。在如此优秀的动力表现下,续航还可以超过500km。下表为观致Model K-EV与特斯拉Model S P90D的数据对比。
至于电动车较为麻烦的充电问题,观致Model K-EV也将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它将提供三种充电模式,即传统的插电充电、无线充电以及观致独有的“空中加油”对接充电,“空中加油”充电专利在2年前观致2概念车上首次亮相,它与无线充电允许驾驶员不下车的情况下完成充电,并且Model K-EV可以实现30分钟左右充电完成。
性能之外,设计独到且创新
除了这些亮瞎双眼的性能指标,观致Model K-EV在设计上也别出心裁。乍一看概念车的设计科技感十足,仔细一看三门式非对称设计别出心裁。
这辆车的左侧只有一个驾驶员车门,鸥翼门的形式为驾驶员提供了高性能操控体验。副驾在车的右侧,前门是普通门,后门是滑动门,可以最大提供车辆进出的空间,为乘员的乘坐进出提供最大的便捷和最舒适性。从这点上可以看出人机工程与设计相结合,就是为乘车人提供高性能、高舒适的高端乘坐体验。
在设计上,观致Model K-EV继承了观致一贯的优秀水准。
另外,由于观致Model K-EV使用碳纤维材料,因此其内外饰设计采用了一种“分件镶嵌式”的设计策略,这种策略不仅新于之前观致量产车家族的系列,也是新于同行业传统汽车制造行业。它是基于以碳纤维座舱为核心,而其他的组件则是由功能性和风格性相互结合,来围绕这一核心互相拼接、互相镶嵌而成的。无论这辆车的车头、车尾、车侧面的各个零件,都是围绕碳纤维座舱为核心设计的逻辑。
当然,观致也特别指出,打造这样一台概念车,主要还是为了展示观致的设计水准、技术实力以及对未来的汽车设计的思考,量产的时候是否会沿用当前的设计,还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考虑法律法规、工艺技术难度等。
新车最快2年内量产 价格百万以内?
上面笔者提到了观致2概念车,虽然同样是新能源,但观致公司从未公布观致2的量产时间表。而这次的观致Model K-EV则不同,观致的新任CEO刘良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们希望在2019年上半年能够量产。”
实际上,正是得益于碳纤维材料的使用,一体化轻量车身带给Model K-EV更少的零部件数量,从而使观致整个研发开发周期相比于传统的车身缩短50%以上,因此观致才能够在短短两年内将一款全新的概念车实现量产。
同样是因为碳纤维的使用,有媒体对这款车的成本表示出了担心,刘良表示,按照观致的测算,使用碳纤维与其他新型材料相比,未必就比其他贵多少。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辆使用了碳纤维材料的、百公里加速2.6s、极速260km/h、续航超过500km、设计科技且个性,未来很可能搭载准自动驾驶系统的超级电动跑车,你愿意为其支付多少钱呢?
先别回答,先去上海车展观致展台一睹芳容后再说不迟!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4/18112858285870011291C10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