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上,德系三强BBA是豪华品牌的领头羊,同时,其内部也展开着激烈的角逐。在B级车市场上,奥迪A4L与宝马新3系和奔驰新C级相爱相 杀,竞争惨烈。但奥迪A4L凭借着多年来驰骋国内B级车市场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全面的产品素质和极具竞争力的终端售价,其销量在三款车型中稳坐第一。
2008年,一汽-大众奥迪根据中国用户的实际驾乘需求,推出针对中国市场本土化开发的奥迪A4L。自面世以来,奥迪A4L便以完美的驾驶乐趣及乘坐舒适性,引领了同级别车型的“L”风潮。
自 1972年第一代奥迪80(B1)诞生以来,奥迪A4L车型系列已经走过了44个年头,完成了9代更迭。而全新奥迪A4L是第九代车型,又称B9,作为现 款奥迪A4L(B8)的换代车型,它不是对现款车型的优化,而是由内而外的全面革新。据介绍,这种革新有90%以上的不同,包括10大科技革新和40项变 化。
接下来,我们就在山城重庆的试驾中来感受全新奥迪A4L的不凡之处。
山城夜色中体验全新奥迪A4L的科技魅力
八月中旬的山城重庆,酷热还没有褪去。夜色朦胧中,全新奥迪A4L将优雅与狂野展露无遗。
外 观上,全新奥迪A4L采用立体雕刻感六边形进气格栅,棱角分明且具有超高辨识度;流畅的车身线条将两侧矩阵式LED大灯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前大灯造型充满 犀利、动感的直观视觉效果,同时也为全新奥迪A4L注入更多时尚、运动基因。前脸的水平线和环抱式发动机罩,使整车看起来更宽、更低,尽显动感之优雅。
此外,我们还通过模拟红绿灯、停车取卡等日常出行场景,来更为直观的体验全新奥迪A4L的第二代启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自动泊车体验环节,全新奥迪A4L新增的泊车辅助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侧方停车、垂直倒车、还增加了正向泊入垂直车位的功能,在应该对负责的停车环境时,更为得心应手。这一点,对新手司机来说格外实用。
高效动力,速度与激情的完美演绎
全新奥迪A4L是基于全新MLB evo平台打造的重点车型,在材质结构上进行了轻量化改进,车型重量减轻了65kg,使整车更加灵活、敏捷,给驾驶者带来更动感的驾驶体验和更优异的操控性。
动 力上,全新奥迪A4L搭载第三代EA888发动机,动力较前作大幅提升,2.0 TFSI高功率版本发动机最高可释放185kW的澎湃动力,轻松收获5.9秒的0-100km/h加速成绩,强烈的推背感和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配合7速 S tronic变速器行云流水般的换挡感受,为驾驶者带来极致的操控乐趣。
而2.0 TFSI低功率版本发动机,采用奥迪独创的B循环工作原理,在提升做功效率的同时,兼顾燃油经济性和环保特性。
舒适驾乘,尽揽巴蜀美景
此次试驾历经三天,在重庆城区和郊野,我们尽情感受全新奥迪A4L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盘山公路等多种复杂路况下的表现。不可否认的是,在200多公里的行程中,全新奥迪A4L并没有给驾乘者带来疲累的感受,其动感、舒适的驾乘表现甚优。
首 先,这种舒适的驾乘感受得益于全新奥迪AL超越同级的宽大空间。据了解,全新奥迪A4L的轴距较前款增加了39mm,达到2908mm,而4818mm的 车身长度及1843mm的车身宽度均为同级最佳成绩,高达523升的超大行李箱空间,更为旅途中的大小行囊提供了充足的安放之处。
其次,得益于MLB evo平台的独有优势,全新奥迪A4L的车身控制更加稳定,行驶的平顺性和质感得到极大提升。智能的驾驶辅助功能以及全副武装的主被动安全配置,让驾驶全新奥迪A4L的旅途显得格外舒适。
此外,全新奥迪A4L还配备了高效门密封系统,以及特殊声学夹层挡风玻璃,实现了车内“图书馆静音标准”,使驾乘者能够在旅途中享受极致静谧。
总之,通过此次的试驾,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全新奥迪A4L不是对现款奥迪A4L的优化,而是由内而外的全面革新,其科技感和品质感都提升到同级别车型的全新高度。
今年7月,奥迪全球销量达14.94万辆,其中,全新奥迪A4在全球销售了3.05万辆,是奥迪品牌当月销量最大的车型。标准轴距版在全球的热销,也让人们对9月份即将在国内上市的全新奥迪A4L充满了期待。
这款“品智如一”的实力派座驾,或将再度树立豪华B级轿车市场的典范,同时,我们也期待全新奥迪A4L上市后的优秀表现。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08/19073016301660366162498.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