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问界M7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安全气囊“大牌”频陷召回 问题根源不仅仅是技术

盖世汽车 解全敏 2016-03-09 20:36:54

近年来,一向以“安全守护神”形象出现的汽车气囊屡陷风波,多次导致大规模召回事件。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高田气囊门”。最新一轮相关召回涉及19.8万辆丰田卡罗拉/雷克萨斯,使得丰田迄今累计因高田气囊召回车辆1,529万辆。加上之前本田召回的超过2,000万辆,以及其他共计十家主流车企,高田缺陷气囊总共导致汽车召回约5,000万辆,绝对是史上最大规模召回。

除了高田,一向严谨的德国大陆集团也卷入气囊召回中。年初,大陆向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递交召回计划,因其制造的部分安全气囊传感器存在故障隐患,将在全球协同受影响的6个汽车品牌实施召回。

几乎同一时期,丰田汽车美国销售公司亦表示,因安全气囊相关缺陷,丰田公司拟在美召回32万辆2003-06款汽车,此次安全气囊缺陷组件由丰田占股22%的日本电装公司提供。

上述中所提到的高田、大陆、电装均是汽车安全气囊领域的领先企业,可谓是久经市场考验,一向以高品质著称,为何如今却频频面临召回窘境?是仍有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还是检测监管方面存有不足?亦或是有其它“难言之隐”……

安全气囊“大牌”频陷召回 问题根源不仅仅是技术

设计缺陷嫌疑最大?

高田公司总裁高田茂久曾将其气囊问题解释为,高湿度环境使得老化的安全气囊推进剂更容易出问题,然而这至今未能定论为高田气囊爆炸的主要原因,业界也倾向于认为问题源于使用硝酸铵的高田产气体发生装置;大陆向NHTSA提交的报告则显示,其所涉缺陷气囊或无法在撞击发生时正常展开,或可能在无预警情况下意外弹开;丰田称,其缺陷气囊为汽车事故中由车顶展开的头部气囊,因“安全气囊控制组件设计错误”,可能导致气囊及安全带预紧装置在汽车启动后活动不当,增加受伤风险。

尽管相关厂商针对故障原因至今未给予更多包含细节的解释,但对相关报道进行梳理后我们不难发现,安全气囊引发人身伤害的情况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打不开、意外打开或冲击力过强,虽然以往的气囊召回事件表明,这些问题有可能源于装配以及消费者使用等后续环节,但就近期这几大事件而言,问题极有可能出自产品本身。

据了解,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发生碰撞时,传感器将信号传递到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同时处理器经过判断,向气体发生器指示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这一流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从产品设计人员的角度来说,其目标是使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准确地感应所发生的碰撞事故,并且可模仿人脑,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来判别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展开,同时能够针对不同体形的乘员适当的调整安全气囊。智能式控制系统的采用,可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灵活性、准确性,帮助达到此目标。不过从目前来看,由于有关乘员形体位置信息及撞车类型和撞车速度等相关数据的不完善,这一系统远不能达到设计人员的预期。

另一方面,业界对高田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提出的质疑提醒我们加大对这一部件的注意。据了解,目前汽车上的气囊系统大量采用以叠氮化物作为气体发生物质的推进剂型气体发生器,其它类型的气体发生器,包括混合气体型气体发生器、液体(液态气)型气体发生器、压缩空气蓄能型气体发生器和硝化纤维型气体发生器等也在研制中。目前,我们很难判定气体发生器的多元化发展对于供应商们来说究竟“是喜是忧”,但他们显然要在保证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大下功夫,毕竟安全无小事,不容有失。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03/0908345934596035574910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