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蒙-积泰(WMGTA)汽车公司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王晓麟在第七届全球汽车高峰论坛的演讲
我们是一个很新的汽车公司,也是一个很小的汽车公司,所以我先把砖头抛出来,把后面的玉引出来。我们公司2008年起家做城市电动车,也尝试过做风动力,最后是做纯电动。
第 一次说到车联网,我记得是骆家辉来做大使之前,我们一起去看一个演唱会,这个演唱会是美国一个很有名的流行歌手——黑眼豆豆,黑眼豆豆的经纪人原来是我的 助理,他就请我过来。主唱不只是一个歌星,还是英特尔公司的创意总监,非常聪明的一个人,更想不到的是他在英特尔是做汽车的。
后来在洛杉矶,我见识了他的车,英特尔为他全部联网。据其介绍,英特尔制造整个系统是70万美元,车子是另外定做的,不算在内。
车联网在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彼时只是感觉非常稀奇,后来就是特斯拉出来了,它的电池是松下的。进到车内的感官,一个竖着放的iPad,看上去非常漂亮。我就要求我们主管设计的领导——原保时捷北美公司的CEO向特斯来学习,要开拓思路。而他给我的答复是:“你多开开这台车”。
开了一个礼拜特斯拉,有两次差点出车祸。第一次是堵车的时候,为调整一下车内的控制开关,特斯拉上要点击数次界面才能完成,差点撞到人家。另外是高速路上,同样的原因,又差点撞车。所以,开特斯拉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需求都事先设置好。
讲这个故事不是批评特斯拉,特斯拉的许多经验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讲这个故事是想弄明白如何发展车联网?我们不是做服务业的,我们是做车的,所有车联网功能都需要围绕提高驾驭安全性和经济性。
现在有很多系统通过互联网可以避免一些交通事故,如一个很简单的技术——指纹识别技术,这个技术十年前就有了。把这个技术应用到汽车上面也不复杂,装上去就可以用。同样的iPhone、iPad或者安卓系统,在里面点一下,楼下停的车就可以打开空调,就可以提高舒适性。
这次来上海车展,跟很多朋友聊互联网,有人提到,IT界的所有东西都要装到车里面去。而我最关心的还是车的驾驭性能和安全性能,而不是这个车上有多少APP。我希望把互联网的思维引入到汽车行业,使现有的汽车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不是给它一个万花筒,影响你现在的开车。另外,以机械为主的传统汽车有它的限制性,其它的功能多了可能会影响引擎控制的安全,或者是变速箱控制的安全。
互联网技术是辅助的,并不是为主的,电动车也是的,你可以有一些电池管理体系,可以跟网络连接,可以更好的帮助电动车的电池管理体系,提高效率。但不可能取代两个基础,一是能源来自哪?电池,这是核心。二是把能源由电能转换成动能,要把能量传达到轮子上面来。
我所了解的,国内喜欢讲大数据时代,其实大数据时代很多东西我也还没太明白,甚至在很多方面,我的职业关系对它有一种很谨慎的心态。我本行是在华尔街做律师,后来做结构性金融。
我的本行是金融和法律,从法律角度来讲我对大数据有很谨慎的态度,按美国人来讲,大数据在很多方面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侵犯。但中国人都在讲大数据,大数据用到汽车,能提供一些什么样的辅助功能。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互联网通过信息的搜集,包括个人的驾驶习惯、消费习惯,驾驶员家庭很多信息的搜集能整理成一整套针对驾驶员消费者的数据分析,可 以帮助他更好的维护、驾驶这个车,包括通过手机、电脑等等联网。这写在技术上都不难,可以远程遥控车,但可能有的人并不希望这样做。
最后,需要强调,我个人非常支持互联网IT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对接,但IT行业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它的效率比传统制造业高很多,要发展搞互联网思维的汽车,前面的一定是定语,是修饰语,关键还在车。
中国汽车发展三十年来,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仍然没有领先于市场,底盘技术、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等汽车的关键部件我们仍有所欠缺。互联网思维是锦上添花的,这样东西做好了,你的汽车工业就强大了,但要锦上添花的,要先有锦才行。
互联网思维就是这朵花,需要更多的汽车专家们把汽车这个棉先织好。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05/15020701716033563165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