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倍耐力亚太区CEO 白贝(Mr. Cattaneo)
3月23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发布声明称,将通过中国化工橡胶公司收购全球第五大轮胎商倍耐力26.2%股权,交易金额将达77亿美元。中国化工将成为倍耐力最大股东。两家公司合并后有望组建全球最大橡胶轮胎企业。
此消息一出,圈内顿时“炸开了锅”。一家年收入3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有企业与一家全球领先的轮胎商即将“联姻”!对于这样一条重磅消息,近日盖世采访到了倍耐力亚太区CEO 白贝,与其就倍耐力未来走势与中国市场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购后的未来走势将如何?
对于此次并购,白贝简洁明了地告诉,“这只是一家中国企业购买了倍耐力控股公司所持有的股份,纯粹是一笔非常赚钱的、投资回报非常高的投资,对于倍耐力日常运营不会产生影响,未来中国化工也不会干涉倍耐力原有管理层的日常工作。”
据了解,倍耐力轮胎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乘用车摩托车轮胎和工业轮胎(包括卡车胎和巴士用胎),此次交易达成后,对倍耐力在乘用车和摩托车领域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工业用胎领域,该合作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机会,“在中国工业用胎领域,我们的市场份额仍然非常小,但这次交易完成后,倍耐力在工业用胎上业务量或将翻倍,并将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的工业用胎制造商。”
3月23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工橡胶公司与意大利Camfin S.p.A.及其股东签署协议,以每股15欧元的价格收购Camfin公司持有的在米兰证交所上市的倍耐力公司(Pirelli)26.2%(实际上为26.19%)股权。根据协议,中国化工将持有65%股权,成新公司大股东。
对于这个新晋头号股东,未来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倍耐力的技术分享呢?
对此,白贝表示,倍耐力的控股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签署了一份公开协议,倍耐力的总部与研发中心将会保留在意大利。因此,此次交易并不代表着任何技术的转移。“这些技术是保证倍耐力在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筹码。但是,我们中国的合作方未来生产出来的轮胎质量会不会提升答案是肯定的,倍耐力一定会帮助他们提高产品质量。”
中国速度得益于三大战略
2014年,倍耐力全球销量较上年增长17.8%。其中,亚太地区成为倍耐力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为倍耐力全球总销售量贡献了9%。亚太区总体营收较去年增长16.0%,其中高端胎市场部分增长高达28.3%。
中国市场增速十分迅猛,在谈及这一成绩时,白贝告诉盖世,这主要得益于倍耐力的三大策略。
第一大战略是广泛参与赛车赛事,“这样有利于我们把赛车运动中发展出的领先技术向公路轮胎转移,赛车运动的参与对轮胎技术方面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二同时也是倍耐力始终坚持的一大战略——高端原配。据白贝介绍,在亚太地区,倍耐力与包括BMW、奥迪,路虎、捷豹等诸多高端原配汽车制造商都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几乎所有的高端汽车厂商都是我们亲密的合作伙伴,倍耐力会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与其携手开发制定具体的技术方案。”
“第三我们会把重心放在加强零售网络上,” 据盖世了解,截至2014年,倍耐力在中国拥有近3000家零售店,位列轮胎行业前五。对此,白贝表示,2017年倍耐力将实现中国市场4500家零售店的目标。同时,今年其在华生产基地将扩产,未来产能将提升至1000万条。
尽管增长迅速,但是中国市场对于倍耐力来说在总量的贡献上仍比较低,对此,白贝信心满满,“未来倍耐力的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市场占全球销售额的20%。”
高端≠贵 它代表的是技术含量
作为F1大奖赛的轮胎独家供应商,倍耐力在众人心中似乎一直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但是,高端不是贵,它代表的是技术含量。”倍耐力亚太区CEO白贝在接受盖世采访时如是表示。
“什么是高端轮胎?当然,不可否认,轮胎的高端与否和价格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但价格高仅仅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真正的高端并不是由价格决定的,它取决于轮胎具备的技术含量,而正基于这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才使得我们可以有相对更多的溢价。”
白贝告诉,轮胎作为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媒介有着非常高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端汽车品牌来说,他们更需要高技术含量的轮胎来支持汽车所需的动能。据白贝介绍,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提升耐磨性,在提高轮胎寿命的同时也可减少碰撞轮胎过程中对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第二则是满足不同制造商的各类不同需求。
谈及此,白贝强调,为了持续提供具有技术创新力的高端轮胎产品,倍耐力将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据了解,去年,倍耐力在全球投入了2.055亿欧元用于研发领域,其中1.745亿欧元用于高端产品的研发。研发占销售的比例将会提高8%。
“当然,倍耐力依旧专注于高端市场,即17英寸以上的轮胎领域。”白贝坦陈,较之其他细分市场,高端轮胎这一领域的利润率是最高的,同时,高端市场的增速仍是普通市场的三倍,因此,倍耐力将专注于高端轮胎市场。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05/0411005705760334397974.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