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安全”一词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但是它涵盖的技术和系统的种类却非常多。在各国汽车安全法规日益严苛,以及消费者对汽车安全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任何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都不会放过在该领域表现的机会。个人认为,如今炒得很热的“车联网”首先需要从车辆的主动安全做起。那么,最近各大主机厂与零部件商们都推出了哪些新技术呢?盖世汽车网将在此进行盘点。
一、整车厂
沃尔沃
沃尔沃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汽车品牌,一直以领先业界的顶级全方位安全而著称于世,城市安全系统就是沃尔沃全球首创的安全标准配置之一,是由沃尔沃推出的防碰撞技术,城市安全(City Safety)系统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城市交通拥堵下的追尾事故。
沃尔沃的City Safety系统可以自动侦测到路中央的行人和车辆,在当你以不高于15公里/时的车速行驶时,这套系统可以自动刹车,帮你避免碰撞。但是当车速高于15公里/时的时候,碰撞基本就是无法避免的了,但车辆依然会进行全力制动,把碰撞程度最大限度的减轻。
当然,沃尔沃的主动安全技术远不止此,其还拥有带自动转向的巡航控制、夜间行人/动物检测等业界领先的技术。
奔驰
梅赛德斯-奔驰的新S级轿车被誉为“最接近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其车身上搭载了10个以上的传感器、雷达和摄像头。奔驰除了拥有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之外,其在S级轿车上还搭载了最新的驾驶员注意力辅助系统。
系统通过持续识别超过70个驾驶员的相关参数,敏感地监视驾驶员注意力水平,判断其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及时提醒困倦的驾驶员避免危险的发生。当高度敏感的转向角度传感器捕捉到驾驶者的呆滞或开始昏昏欲睡等危险行为的时候,系统就会发出响亮的警报声,并在仪表盘上显示“注意力辅助系统:停车”的字样。
例如车道偏离警告、盲点检测、自适应巡航等系统对于奔驰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
宝马
宝马近期在进行一项名为“UR:BAN research”的项目,意为“城市空间,以用户为主的网络管理和辅助系统”。该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车主在交通状况拥堵的城市找到便捷畅通的行驶路线,同时并不会夺走驾驶员对汽车的掌控权。宝马更多地是侧重于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发,并非完全要汽车代替驾驶员的角色。
目前宝马在不同的车型上正逐一实验该技术在安全、效能和燃油经济等方面能够产生哪些方面的优势。而宝马希望未来这项技术成熟之后能够在汽车周围形成360度的安全区域,而在该区域内,汽车可以自行躲避路人以及可能突发的交通事故。
捷豹路虎
今年4月份,路虎发布了“透明发动机盖”技术。在车头前下方安装摄像头,当摄像头功能开启时,其收集到的发动机舱下方路况将呈现在司机前方的抬头显示器上,从而营造出发动机盖,甚至整个发动机舱变“透明”的感觉,司机此时能够看到车头下方的路况。
对于车身较高的SUV来说,尤其在上坡到下坡转换的节点视野一定会被发动机舱给遮挡,有了这项技术就不怕因看不清前方路况而发生碰撞事故了。
7月份,捷豹推出了Jaguar Virtual Windscreen(捷豹虚拟风挡)抬头显示器,以整块汽车前挡风玻璃为平台,将仪表板上的各项指示信息以3D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司机无需将视线移开路面就可获得各项信息。
奥迪
不久前,奥迪以A7为试验车在高速公路上完成了自动驾驶路试任务。主要测试项目是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按照设定好的路径行进。正如其他厂商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样,奥迪也在A7的车体四周装备了感应器,它们负责观察收集车辆周围的交通状况、行人和潜在危险并将数据交由一颗NVIDIA Tegra K1处理器来进行分析。
目前,奥迪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还是被用来减轻城市拥堵路况下驾驶员的疲劳操作,测试车辆能够以25英里/时(40公里/时)行进,而最终研发完成后的行进时速则可以达到40英里/时(64公里/时)。
按照奥迪的预计,这项自动驾驶技术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商业使用。
日产
在2014年纽约车展上,日产将其最新的“智能后视镜(Smart Rearview Mirror)”技术用在了2014款Rogue上。这款智能后视镜中集成了内置液晶显示器某块,能够在司机需要时主动激活,并在传统玻璃显示器的位置显现出来。与该系统匹配的是安装在车辆后方的高分辨率摄像头。液晶显示屏将摄像头传来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后,以更高的分辨率展现给司机。智能后视镜的切换功能可以通过后视镜下方的滑动开关实现。
液晶显示屏相比传统屏的好处在于,它的图像不会像传统后视镜一样被车内的物件阻挡,例如C柱、座椅头枕等,尤其是车内有乘客的时候,后排乘客更会阻挡掉大部分后视镜的可视范围。而液晶显示屏由于直接采用车后方摄像头的图像,因此能将车辆后方景象一览无余地展现给司机。
日产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智能后视镜技术向全球各市场普及,今年春天将首次在日本国内的车型上进行配置。
二、零部件供应商
在汽车主动安全领域,博世拥有丰富的产品系列,包括摄像头、雷达等等。基于博世最新一代(第三代)MRR毫米波雷达,博世推出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够获知40度角内,距离250米内的目标,并能够确定它们的位置和速度。系统根据司机的反应情况以及与前车的间距情况逐渐进行警报、部分力度制动以及全力度制动动作。
而针对弱势道路使用者,博世采用了安装在挡风玻璃顶部的双目摄像头进行探测。据工程师描述,正常情况下车辆可以在50公里/时的情况下,当图中假人从道路侧边突然出现时及时刹停。
另外,博世还拥有具备停走功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车道保持系统、自动泊车/遥控泊车等最新的主动安全技术。
德尔福
德尔福拥有针对车身周围360°路况的全方位安全技术。在其最新一代的 RACam中,利用单个硬件单元提供了雷达和视频系统能够提供的所有功能。通过在车辆上配置多个雷达和视频系统,可以把多个雷达和视频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能够做到对车辆四周360°的覆盖,对车辆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针对前碰,德尔福采用基于视频的智能前视系统、电子扫描雷达、中距离雷达以及雷达视频一体化系统(RACam);针对侧碰,其采用侧、后部检测告警系统——RSDS系统,用于避免车辆换道并线时的危险;而针对后碰,则可通过智能后视摄像头以及泊车辅助系统保证倒车安全。针对单车事故,德尔福通过车道偏离警告LDW提醒司机。
伟世通
伟世通电子近期推出一款新概念车舱,其中采用多用途摄像头用于监视路况的同时,保护司机的人身安全。全新的多功能摄像头能够将特定的驾驶员控制系统增强,能够减少司机在操作这些系统时所花费的时间,减少司机分心的几率。多功能摄像头同时还能够辨认出驾驶者的样貌,并根据情况调节某些系统的运作方式。
多功能摄像头可安装在驾驶舱内的各种位置,以实现最佳视野。通过将收集到的画面经过微处理器计算,系统能够辨别出司机当前视线聚焦的地方,例如汽车中控台还是路面。根据这些数据,系统能够即刻自动增强这些功能的可视性,让司机更容易看到信息。
今年8月,大陆集团发布了一款名为AR-HUD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该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通过内部特殊设计的光学系统将图像信息精确地结合于实际交通路况中,从而扩展了或者说增强了驾驶者对于实际驾驶环境的感知。
大陆集团的 AR-HUD 可以实现由两个不同投影距离产生的投影面,其也被称为近投影或状态投影面,和远投影或增强投影面。近景投影出现在驾驶员前方的发动机罩末端,能够显示驾驶员所选的状态信息,如即时速度、有效距离限制如禁止超车和限速、或 ACC 当前设置。 如要查看这些信息,驾驶员只需稍稍将视线下调约 6°。 状态投影信息的视域尺寸为 5°x 1°(相当于 210 mm x 42 mm),投影距离 2.4 m。 其相当于“传统”抬头显示器的虚拟图像,该传统方式的抬头显示器是基于一个反射镜光学系统和成像单元(PGU)。 后者由一个 TFT(薄膜晶体管)显示器组成,使用 LED 强背光显示内容。 此成像单元极其紧凑地集成在 AR-HUD 模块的上部。 这个反射镜光学系统将虚拟显示的内容放大。 这些功能借助曲面反射镜得以实现。
AR-HUD 现已达到试生产开发的后期阶段。演示车辆一方面用于证明其可行性,另一方面为批量开发提供宝贵经验。大陆集团预计在2017年达到批量生产水平。
电装于今年7月公开演示了先进驾驶辅助(ADAS)技术的公路试验。电装之前一直在使用测试跑道开发先进驾驶辅助技术。此次进行公路试验是为了检验新开发的技术能否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使用,包括有起伏、转弯的道路,有其他行驶车辆,随天气和时间瞬息万变的路面情况等。
在单一车道的自动行驶中,试验车雷克萨斯GS450h F SPORT中摄像头的作用是检测前方约30m米处的道路标志线,通过控制电动转向系统,使汽车在两条标志线的中央行驶。自动变线的触发器是驾驶员开启转向灯。在行驶车道上,测试车辆利用摄像头检测超车车道的标志线,利用毫米波雷达识别其他行驶车辆等,在判断安全后实施变线。摄像头为彩色摄像头,像素为100万像素以上。毫米波雷达的识别距离约为200米。
小结
实际上,看似种类繁多的主动安全系统其基础还是传感器、摄像头以及雷达,它们的作用是收集信息。紧接着,收集来的信息要展示给用户,于是就需要仪表、中控屏以及HUD。然后,车辆系统要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反应,这就牵涉到了底盘、制动系统。最终,在保证了单体车辆的安全之后,从更宏观的层面优化交通流,便成为了“车联网”,这也是如今无论车企、零部件商、IT企业都在做的事。理清了思路,逐个提升每个环节产品的性能,“零事故率”和“自动驾驶”离我们并不遥远。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4/09/09053244324460310664176.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