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海格客车在道路运输展开展当天高调发布“云战略”。在整个车展向中小型客车“一边倒”的形势下,海格不仅推出高大上的“云”概念,还邀来阿里巴巴、腾讯等数家互联网“大佬”,一时间成为展会关注焦点。 据记者了解,客车领域提出“云”概念,安装无线WIFI,海格并非首家。此前,部分公交、旅游、客运企业同样也安装了无线WIFI。 既然是“老概念”,为何海格云仍旧引起业内多方的关注?对此,海格客车品牌管理部部长王新亮解释说:“此前包括宇通、中通,甚至海格在内的企业都曾推出支持WIFI技术的客车产品,但这些产品呈点状分布并未形成系统。而海格此次首次推出了‘云系统’概念。” 炒概念? 发布会现场,海格客车战略总监季永平向与会嘉宾介绍到,海格“云战略”是对智慧客车理念的延伸发展,主要由云客车、云管理和云系统三大要素构成。 海格客车战略总监季永平 据了解,海格E系客车即是云客车的最新代表,海格现有的G-BOS则是实现云管理的基础,而云系统就是以免费WIFI为“主打”的一系列功能。 5月14日下午,王新亮告诉记者:“与此前个别厂家推出的单一‘云’产品不同,未来海格云系统将适用于所有24座以上的海格客车(不含村村通、村镇和县乡班线)。” 据了解,从今年4月份起,所有新出厂的24座以上海格客车(同样不含村村通、村镇和县乡班线)都将享受四大免费服务,即云系统设备免费、用户上网流量免费、云系统设备安装免费、云系统设备维保服务免费。 即便是已经售出的车型,只要是满足了24座要求,并且具备一定规模,同样可以享受免费待遇。 从海格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来看,“云系统”似乎成为海格客车一大卖点。 但是也有人认为“风风火火”的发布会也许只是为了炒概念。 海格云产品E系客车 |
求转型 对于这种质疑,中国公路协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表示并不赞同,他向记者表示:“从G-BOS到G-BOSⅡ再到云战略,海格在客车智能化上每一步都走的比较扎实,也做出了较大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海格的整体产品档次与品牌形象一直在走上坡路,目前并没有‘炒概念’的必要。” 据了解,海格云战略的多项“免费”背后,是企业巨大的资金投入。相关数据显示,一辆客车加装一个无线WIFI系统需要4050元,仅此一项,苏州金龙前期投入便超过了4000万元。对于这样大手笔的投入,业内人士分析,海格云战略的推出是对客车行业寻求出路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发达地区对客车旅客运输构成了资源竞争:与铁路动车组平行的道路客运客流量总体急剧下降,有的客运班线车辆减班甚至停运。 以桂林市为例,今年1月份,桂林各道路运输企业统计数据显示,高铁开通后,桂林至南宁、桂林至柳州客运班线实载率分别下降了约60%和50%左右。 另一方面,中汽协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1~3月大型客车整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4524辆和14802辆,同比累计分别下降5.48%和5.01%。 面对实载率和大客车销量的下降,客运企业和客车制造企业,都在寻找新出路。“怎样提升客车在这些地区的市内和城际交通的竞争力是我们和客运企业近年来思考的重要问题。”季永平说到。 聚焦400亿 相关分析指出,国内每年高达400亿人次的高客运量是海格客车与互联网公司跨界合作的关键点。 有数据统计,每年国内客车客运量高达400亿人次,按照14亿人来计算,年人均客车乘坐经历可达28次。 “如何‘捆绑’客户量?不仅是客车运营企业和制造商面临的挑战,更是一次机遇。”5月26日,海格客车一位参与该项目研发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说到。 众多互联网大佬驾临发布会现场 另一方面,伴随400亿人流量的是手机、平板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流动。“互联网企业看好了巨大人流量背后的商机。”王新亮说到。 从去年下半年起,海格客车联合阿里巴巴、腾讯等多家互联网公司以及中交汇能,开始了“云战略”计划的筹划。 合作过程中,海格客车为主要核心载体,中交汇能负责网络服务平台的搭建,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则扮演信息内容商角色。 通过海格云系统,乘客可在旅途中自由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和服务。而海格客车供应商和客运企业也可以通过云系统和云管理获得产品供销信息和管理信息。 季永平介绍,海格客车联合平台搭建商和内容信息商共同打造的云产业链模式是对传统客车产业链的创新。未来将有望推动客车行业和客运行业的升级。 传统客车产业链与云产业链结构图 |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4/06/040117391739405.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