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于预期的表现让业界对2014年车市的信心更足,不过限制与增长的矛盾并未随之减缓,车企与经销商的关系依然失衡,汽车三包的出台也未给消费者维权带来明显利好。2014的汽车市场充满未知,但变革可能性仍小。
近日,盖世汽车网从政策、竞争格局、技术应用趋势及细分市场变化等方面,挑选了业界关注的2014年车市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趋势,经过10天投票,共计1392位人士参加,投票结果如下。
限制与增长是最主要矛盾
2013年车市销量以接近2200万辆的成绩收官,增幅达13.87%。自2011年汽车销量1850.51万辆,增长2.5%,2012年汽车销量1930.64万辆,增长4.33%之后,去年汽车销量增速终于回归两位数。
但去年多地遭遇雾霾天气让各级政府都备感压力,而汽车作为pm2.5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也面临着受限的局面。首先,汽车行业的节能与环保法规政策将加速出台,其次,同时遭受堵车与污染的城市都开始考虑对汽车限购或限行,以减缓压力。
此次投票共列出拉9个猜想,其中得票较多的选项中,限制与增长成为了最主要矛盾。其中选择2014年“限购城市新增3个以上”达参与者多达18%,是此次投票中的最高得票率;而“车市销量突破2400万辆”也有14%的支持者。今年车市若达到2400万辆的销量规模,意味着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长接近10%。 一边是难以抑制的刚需,另一边是环境与资源难以承受之重,刚刚迈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预计都离不开这一矛盾的影响。
截至目前,国内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与贵州5个。除上海拍牌实施多年外,其余几个城市都是从2010年开始实施汽车限购,频率基本是一年一个城市,2014年是否能新增3个以上的限购城市不好说,但去年雾霾的肆虐无疑使得限购的预期增强。
新能源汽车仍是镜月水花
2013 年新能源汽车1.76万辆,同比去年增长了37.9%,其中纯电动销售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销售3038辆。距离2015年累计产销50万辆的目标甚远,2014年成了关键的一年,但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给出了5万辆的销量预期,参与者对此反应平平。仅有8%的人士认为可以达成。相比而言,“涡轮增压等传统节能技术推广加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有12%的人选择了此项。
目前,中央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购买环节的补贴,依据电力驱动续航里程数,补贴额度3-6万元不等,约为当前电动汽车销售价格的 10~30%。加上地方政府达补贴,这一数字可能更高。但从2012年就开始实施的补贴政策,并未撬动这一市场,电动汽车产品不够成熟,选择不够丰富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政府在使用环节缺乏鼓励和支持的措施也是一个原因。
以对电动汽车最友好的挪威为例,电动汽车在当地发展离不开挪威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补贴之外,电动汽车可以免费停车、免费充电、占用公交车车道、无需交纳各种过路费等优待政策也大大吸引了消费者为之掏腰包。
而随着第四阶段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实施,汽车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陡增,面对新能源迟迟不能突破的局面,更多的车企会选择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以达到2015年平均油耗6.9L/100Km及2020年5.0L/100Km的目标。发动机起停系统、涡轮增压、直喷等传统内燃机的新技术预计应用的速度将加快。
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加速
2013年,汽车自动驾驶成为汽车业和IT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多家车企的实际行动让人们相信,汽车未来将变得越来越智能。日产、奔驰和沃尔沃均预计在2020年推出可投入实用的自动驾驶车型;特斯拉更是宣称只需三年便可让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如果将自动驾驶视为汽车智能化的最终阶段,那么目前各个车企推出的自动化功能,比如自动刹车、自动转向、自动停车和自适应巡航等则可看做是自动驾驶的基础和雏形。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可或缺,如何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基础设施的对话对信息的处理要求极高,这也是目前汽车智能化看起来是由IT届推动的原因。
而实时导航、语音控制和遥控启动等这些智能化技术在现实当中的应用依据越来越多,从去年上市的新车来看,这些自动化功能也是车企大力宣传的卖点。这一趋势在 2014年仍将延续,而且随着80、90后成为购车的主力大军,成长于互联网浪潮,善于接受和拥抱新技术新事物的他们对这些技术和车型将更为青睐,这也反过来将加速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此次调查中13%的参与者选择了智能化技术应用加速。
此次围绕2014年车市变化趋势猜想中,得票较高的还有国内车企兼并重组的速度将加快,这主要是基于政府可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的预期。而其他几个得票都较低,他们分别是日系车份额回升,MPV增速维持在4成以上,以及经销商话语权将得到提升。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4/02/2411470647660284318338.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