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报告 > 正文

张豫:“以夷制夷”战略在汽车业仍然有效吗?

盖世汽车网 张豫专栏 2013-08-14 07:10:00

“以夷制夷”的外交战略产生于1000多年前的宋代,当时的宋朝相对于北方两个强大的邻国军事实力较弱,因而不得不平衡二者以求利益最大化。但使这种策略变得更为知名是1848年后的晚清,面对着八个西方工业化国家,当时的清朝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于是又祭起了“以夷制夷”的招法。

平衡八个列强被认为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保障了大清帝国的利益,再后来,一些清代学者们提出了一个自然的后续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显然,第一步的“平衡列强”只是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而第二步“向列强学习”才是真正治愈弱势地位的方法。

当然众所周知,清朝还是在1911年一败涂地了,这使得这个产生于公元1100年左右的“以夷制夷”策略成为可笑的贬义词,而很少再含有其刚产生时的中性意义。清朝的失败有许多原因,但其失败并不能说明这个策略本身毫无价值;相反,它们可能是当时一个弱势竞争者可以抓住和利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选择。

现在回头再看中国的汽车行业--从许多角度观察,其弱势地位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甚至直到现在都与清朝的国家环境相似。著名的“市场换技术”政策不过是现代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已,尽管学会了多少仍然是一个大问号。但至少,它奠定了本土品牌的发展起点,在组装经验、供应链和培训行业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所有制原因,一些国有汽车制造商缺乏基本的动力或意愿向合资伙伴学习,使得“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瘸腿战略。然而,汽车行业开放至今,行业决策者至少在“平衡列强势力”既实质上的“以夷制夷”战略上没有犯重大失误。

自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以来,2012没有成为预言所说的世界末日,但却很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的分水岭。

从2012年初开始,前三名的汽车制造厂商,大众、通用和现代集团开始显现出他们更强劲的势头并且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汽车制造厂商的车型甚至垄断了中国市场十大畅销车型*。这种竞争格局在从1980年代早期到现在中国开放汽车市场30年中从来没有发生过。2012年销量最大的车型达到276000台,几乎是1997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的一半。(注:中汽协会的2012官方统计数据中的福特福克斯包含了新老两个车型的销量。)

与此同时,在2012年9月初,中日领土纷争导致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销售量急剧下降。大部分的日本主要制造商,如丰田、尼桑和本田销售量在2012年第四季度下降了一半。在2012年底他们的市场份额开始恢复,2013年半年来,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销量恢复回2012年同期的80-90%,但即便如此,日系车厂看上去将很难在未来与其他主要全球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增长速度相匹敌。

强者恒强,行业监管者一直期盼的市场集中度终于开始巩固,尽管谁在变强可能不一定在发改委(NDRC)所预期或计划中。对许多行业人士来说,没有日系汽车厂商排名在前还是令人诧异的,至少多数人会认为丰田和尼桑是两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当然,最担心的仍然是孱弱的所谓的“自主品牌”。这些本地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33%峰值下降到现在不到乘用车销量(轿车、MPV & SUV)的29%,正在远离官方40%市场份额的目标。自主品牌的份额在2012年第四季度反弹,一部分原因确实是由于日系车的下滑让出的一些市场,而更大原因则是由于自主品牌过于自信会获得一些日本厂商的市场份额,因而推动生产使得短期内的批发销售数字好看。实际上,日本汽车制造商销量的下降对自主品牌有利仅仅是短期利好而已,中远期并不是福音。

最大问题在于,如果这些日本汽车制造商份额下降的极快,从中远期来看蚕食日本厂商市场份额最多的一定是其他主要的全球竞争对手,并进一步巩固市场集中度,而非市场因素正使得这种变化趋势加速。在当前阶段,自主品牌别说和排名靠前的厂商竞争,甚至连减慢这几个厂商的发展速度都做不到,那么当顶级厂商彻底统治和主导市场并实现超高的生产规模和“超级平台”以后,自主品牌即便在看家的中低细分市场的丁点优势也将荡然无存,自主品牌还能继续侥幸偷生吗?尤其是当国有汽车制造商没有强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愿,而私营自主厂商既缺资金又没有可供学习的外方合资伙伴。

换句话说,日本汽车厂商市场份额的快速萎缩并不符合“以夷制夷”的战略精神,也并不符合自主品牌的最大利益。日本汽车制造商拥有让其他所有全球竞争对手都不得不认真对待和担心的产品和质量,这些产品和质量至少会使其他跨国厂商更尊重市场和消费者,而不是像某些厂家那样没有理由地傲慢起来。最好的结果依然是让这些全球厂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自比较平均地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而不是相反!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监管人来说,如果日本汽车制造商衰败得太快,那么“以夷制夷”战略是否还行之有效?这也许是一个掺杂了非市场因素的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却是必须考虑和直面的难题。

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汽车厂商在一个国家越是强大,就越应该谦虚一些;因为一个汽车厂家再强大也难以战胜一个国家和整个社会舆论。在20多年前的某个时期,丰田曾在美国市场发展得过快,他们意识到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就决定放缓速度,用自己的精益生产知识去帮助一些行业竞争者对手,零部件供应商伙伴,甚至非汽车行业的公司提升生产和质量监控。这些主动的姿态从美国消费者和整个美国社会中收获了更多的好感,这使丰田在美国市场得以有长期可持续发展。

对于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排名靠前的顶级厂商,充分了解和理解“以夷制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两种策略的发展历史和实质精神可能会使自己更理智和冷静一些;让自己保持一种像丰田在美国市场那样谦虚的姿态可能是比较聪明的选择!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3/08/13082236223660248763259.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