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智能汽车HUD产业报告(2025版)
  • urope-Asia Automobile Innovation Forum
  • 2025第七届金辑奖评选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正在热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报告 > 正文

业界支持东风收购PSA 但不应只扮演临时投资者

对于深陷经营困境的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PSA)来说,东风汽车以及中国市场可谓弥足珍贵,PSA与东风的合资公司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不菲的业绩(2013上半年神龙汽车销量增长33%),尤其是相较其在欧洲的表现时。但PSA业务重心依然在欧洲市场,这一结构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改变,欧洲市场的持续低迷已经将公司逼至关闭工厂及裁员的边缘。

PSA希望在全球寻求投资者助其纾困,有媒体报道称,已经于去年与其达成合作的通用汽车以及其在华合资伙伴东风都是可能的接洽者。但这是收购战前释放的烟雾弹,还是两者皆是货真价实的收购者目前尚不清楚。

而对于东风而言,PSA又意味着什么?当前PSA的困境以及可能向其求援的意向对于东风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些问题比东风对于PSA有什么意义要更加复杂。围绕这一话题,盖世汽车网近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调查时间:2013年7月8日-14日,参与人数:1763人),调查共设三个问题,主要结论包括多数业内人士支持东风收购PSA的股权;东风收购PSA股权的动机主要是国际化和增强在合资业务中的话语权;PSA未来在华的增长压力将变大。下文将结合调查结果和专家访谈逐一阐述。

东风收购PSA的股权,在业内人士看来是机会难得之事。调查1的结果显示,约65%的参与者对此事表示"支持",不过也有近三成的人士持相反的观点,剩余约8%的人士选择了"说不清"。

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已经成了不争事实,政府与汽车业界人士一直希望改变这一局面,但在过去几年中并未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反而本土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呈现下滑趋势,且份额多集中在中低档车市场上--今年上半年,本土品牌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53%,占有率比上月下降1.9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36个百分点。

麦肯锡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本土车企可以通过收购国外成熟的大型汽车公司,或者在新能源汽车的革命中快速获得国际竞争力。但目前看来后一条路径前景黯淡,而收购国外成熟的大型汽车公司的机会千载难逢。早前本土车企对海外资产的收购多集中在小型或边缘化的汽车品牌和相关专利资产,最大的一宗收购当属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在这之后并没有出现过更好的机会。

以销量论,PSA为欧洲第二大车企,同时还是欧洲第一大轻型商用车生产厂商。其在柴油机以及小型车的研发制造上积累有足够的经验,但由于其过于倚重欧洲市场(尽管PSA在努力扭转这一局面,但2012年其欧洲销量仍占62.3%,而营收则占68.1%),在此次旷日持久的欧洲经济危机中,PSA深受其害,其销量在过去三年中连续下滑,伴随而来的是经营的亏损。这让它不得不考虑裁员和关闭工厂等措施来应对危局,同时也希望能寻求外部的救援以渡过难关。

PSA的境况属于外部环境引发的危机,其本身战略的不足已经在内部开始积极纠正,中国市场对于PSA而言举足轻重,如果能与其在华最大合作伙伴东风达成紧密的关系,无疑有助于其走出困境。但对于东风而言,如果仅仅只是扮演一个临时性投资者的角色,显然不是业内人士选择支持这一收购的出发点,也不是希望做强本土品牌的东风人所期望的。这在调查2的结果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东风收购PSA股权的主要目的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是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与发展自主品牌汽车,选择"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参与者占比为30%;其次,分别有26%和23%的人选择了"在合资公司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和"师夷长技大力发展自主";此外,也有约16%的人士认为降低日系合资业务依赖也是东风收购PSA股权的主要目的之一。

东风与上汽、一汽和长安被称为国内"四大"汽车集团,但相对一些民营汽车企业而言,这这几家国有大集团的自主品牌业务表现差强人意。这些国有汽车大集团都拥有两家以上的合资企业,依赖合资业务而荒废自主创新也使得它们常为业内人士所诟病,而东风和一汽尤甚。

相对上汽等大集团而言,东风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也显得步伐缓慢。不过东风最近已经开始积极寻找提升之道。在去年4月份,东风汽车发布海外中期事业计划,其计划到2016年,东风汽车公司海外出口将达到30万辆,达到东风公司自主品牌汽车300万总销量的10%。为此,东风汽车公司在2011年就专门成立了国际事业部,统筹全集团的国际事业。但到现在为止,东风的国际化仍以贸易形式为主,出口汽车结构单一,多集中在商用车和低附加值的零部件产品,而且贸易多来自国际区域性机会市场。

收购PSA的股权若能利用其在轻型商用车的销售网络,同时能在乘用车技术平台上得到PSA的支持,那么对于东风而言这桩交易是善莫大焉。这不仅可以帮助东风目前的商用车出口延伸至更多市场,同时还可以为其自主乘用车风神品牌业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

此外,在东风的三个合资伙伴中,除了PSA,另外两家都是日系车企,受累于中日政治关系趋冷,这两家合资公司的表现一落千丈,尽快目前呈现复苏势头,但进程缓慢且不稳定。东风若能加强与PSA的合资关系,这对于东风集团而言也是平衡集团整体发展的良机。

虽然目前尚难揣测东风集团是否会参与收购PSA股权,但在欧洲市场整体低迷的前提下,急于跳出亏损泥潭的PSA已经开始提高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渴望通过与合资伙伴建立更加亲密的同盟关系加码中国市场的意图也已十分明显,但是,面对理性回归的中国市场,已经错失"黄金十年"发展期的PSA后来发力是否为时已晚,其未来的发展情景如何?本次调查的最后问题基于此展开,结果显示,PSA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在我们的线下采访中,有业内专家指出,虽然今年上半年PSA在华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三成(相当于整体车市增速的两倍),但如此高增长与其对比基数较低和新车型的刺激不无关系,相对其他国际巨头通用、大众等在华表现而言还有较大差距,其278,000辆的上半年销量仅刚刚高于上述车企集团在华一个月的销量。

总的来看,陷入欧洲泥沼的PSA发力中国市场还面临着多重考验,首先,如何改善当前严峻的经营状况。资料显示,2012年,PSA集团创下50亿欧元的净亏损纪录,是在通用汽车的入股和法国政府的援助下勉强度日,如果PSA的全球经营状况长期无法改善,其盈利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用于产品与研发的费用也将后继乏力,没有足够的产品平台和技术力量做后盾,PSA很难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国内市场上杀出重围。持此观点的参与者占比29%。

再次,当前的中国已经与富康等"老三样"畅行市场的90年代不同,不是随便一个品牌、一款车就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随着中国成长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市场,参与竞争的车型几乎已经囊括了全球所有的品牌,已经在华错失一次发展高峰的PSA当下要与更多的竞争对手相较高下,对其渠道建设、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在整体车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维持较高的增长将更加困难。26%的参与者支持这一观点。

另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刺激着各家外资车企纷纷加大本土化水平,一直以来都以欧洲市场为发展核心的PSA在这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而要扭转这一局面,去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现时需求,贴近中国市场、提高本土研发规模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间,这也将制约PSA在华发展情景。持此观点参与者占比18%。

与以上稍显悲观的论点不同,也有一部分参与者(占比24%)比较看好PSA未来在华发展,他们认为,今年上半年强劲的市场表现已经证明,推出重量级的新车型并采取更加积极的营销工作,PSA旗下品牌在国内市场仍可保持较高的增长,实现集团总裁菲利普·瓦兰提出的2015年在华达到8%的市场份额并非不可能。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3/07/17093753375360237370759.shtml

 ;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我有话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更多项目 >采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