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亟需建设成品油市场监管体系

中国能源报 杨存生 2013-05-20 07:45:25

大多数买车开车的人,有一个经验,就是车的实际耗油量远高于生产厂家标注的发动机耗油量。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生产厂家“王婆卖瓜”效应,很少有人质疑或者忽略与油品质量有什么瓜葛。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位开面包车的师傅,在加油站只加了100元钱,很是疑惑,主动搭讪聊了几句,原来是某石油公司的车。师傅说:“少加点,能开到单位就行,在单位加一箱油比外面加的能多跑50多公里”。原来单位有“计划油”,师傅小算盘挺精。现在都知道农民种菜,自己吃的和出售的分开种,没想到石油央企和农民种菜差不多,但论不当得利,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就说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车就销售了540多万辆,谁开车不加油?!如此说来,把汽车厂家标注油耗理解成“王婆卖瓜”,也多少有点埋汰人家。笔者开车多年,单位的专职司机也常提醒最好在哪儿哪儿加油,这也是消费者根据经验趋利避害,口说无凭的无奈之举。

长久以来,消费者心中对成品油质量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与加油站的质量纠纷不时见诸媒体,消费者维权困难,成品油价和质量成为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观察,目前成品油质量监管部门多,不成体系,以下是近期的例子。据报道,五一节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专项抽查结果显示,车用汽油不合率高达12.5%。报道称,在最近对北京、天津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0家企业的120批次车用汽油产品抽查中,15家企业15个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这应当是油品出厂环节及这个时点的抽检结果,而在销售终端的不合格率,可以肯定不会低于12.5%。此前,一季度大范围爆发的雾霾天气,经环保部专业机构检测,首要PM2.5污染源是汽车尾气排放;当然有人会说,与汽车发动机技术也有关系,这个“首要”的责任应由汽车技术与油品质量共同承担;还有人会说:“你不开车,不也可以减排吗”;等等。但论来论去,成油品质量脱不了干系。北京市工商局日前发布消息,北京成品油商品质量监管系统运行,包括加油站在内的全市成品油企业实施信用分级监管,京V油品与雾霾相关指标增加检测频次,控制尾气排放。新的国家能源局成立后,如何加强能源监管目前还是一道考题。有观点认为,新的国家能源局应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业务的监管,并由此认为电力监管需要能源局投入60%以上的监管力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自然垄断属性的业务需要加强监管,但操作起来会更容易省力,而面对成品油生产和流通环节多、追求利润动因强,牵扯方方面面广泛利益,石油央企居信息不对称优势地位,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的业务监管,更需要智慧和精力,甚至需要像农产品和食品监管一样,亟需建设监管机制和制度体系。但是,目前成品油监管“九龙治水”的现实局面,说明对此重视的共识远远不够,遑论其它。凡事预则立,农产食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打补钉交学费的情况,希望在成品油质量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方面不要重蹈履辙。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3/05/20074344434493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