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汽车业的税前平均工资约为13.58元/小时/人,在中国整体的制造行业中属于中等偏上类型的企业,这和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地位相符,不过具体到汽车行业中的具体企业,其员工薪酬却有天壤之别,从高层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也不尽相同。
针对国内22家主要汽车公司2012年年终奖的发放情况统计,外部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再次以相当于12个月月度工资的奖金额度高居榜首,长安福特、神龙汽车、上海大众紧随其后。而统计排名最高的一汽大众普通员工年终奖浮动区间为5~8万元,相较于江淮、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高出近10倍。自出品牌车企和合资品牌车企在员工薪酬上差距悬殊,其中欧美车企在企业员工薪酬上更是领跑者。
根据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美国汽车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通用汽车工人工资和各项福利开支达到每小时78.21美元,而三大公司的平均人力成本约为73美元/小时/人,此外,公司还要为员工上缴雇佣税、失业保险等税款。而在中国,有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欧美系合资或独资汽车企业中国一线工人的工资平均值为62354元,日韩系企业和国产品牌企业(自主企业)相应数值分别为42732元和31433元。这样的数值表现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情况不无关系,一线工人的薪酬基本采取工资+补贴+加班费+奖金的形式组成(奖金的数额和企业当月的营销收入直接挂钩),欧美企业中以大众和通用为代表,其销量一直是领跑市场,而日韩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普遍低于欧美车型,进而也影响到员工的收入。
在高管薪酬上,仍然是以欧美企业为首。2012年福特公司CEO艾伦·穆拉利薪酬总额为2,099万美元;大众汽车CEO马丁·文德恩收入为1,450万欧元,约合1,890万美元;丰田汽车CEO丰田章男收入1.36亿日元,约合143万美元;日产汽车CEO卡洛斯·戈恩收入约为1,030万美元。
外资车企高管薪酬普遍都与业绩挂钩,薪酬普遍较高。而在国内,由于整车类上市公司大多是大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薪酬的规定,因此,业绩好,管理层却不一定就能拿到高薪。比如,上海汽车 2010年的净利润增幅超过9倍,长安汽车更是超过40倍,但是高管的年薪增幅却不到两位数,仅5%左右。而高管年薪超过100万元的也基本都在民营企业中,2012年,国内各大上市企业高管薪酬尚未对外公布,不过从2011年的数据显示来看,22家上市企业CEO在2011年所得薪资共计约2114.41万元人民币,企业CEO薪酬平均水平为96万元,中位水平为 67万元。其中,CEO薪酬水平最高的是比亚迪,高达406.7万元;最低的是中航黑豹,其CEO薪资仅为9.7万元。不过从上面的数值也能够看出,国内车企和外资车企高管在薪酬上有明显差距,这和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受政府管控有直接关系。
与此同时,怡安翰威特数据显示高层经理、中层管理者、一线员工的年薪呈现阶梯式下降的态势,由于高级人员资源相对稀缺,所以企业在薪酬或者福利上都会带有一定的偏向性。怡安翰威特2012年汽车行业人力资本情报研究发现,不同工种的一线员工薪酬也有一定差距。在国内生产一线工作的不同工种的一线员工月薪从1800元至4000元不等,从事产品研发、设计的工程人员相对其他可能会更高一些,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对设计和研发人才的需求,使得这些领域核心人才的薪酬也在不断上涨,不过目前国内在研发和设计上的人才依然紧缺。另外实现成本的节约,提高生产效率上也是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对具有流程改革经验的人才,企业也是不惜重金吸收其加入公司。
此外,由于合资企业往往由于薪资较自主品牌企业更高,也导致了自主品牌企业中频繁有高层和一线员工跳槽到合资企业的现象发生,这也进一步使得自主品牌企业较合资企业而言在人员稳定性上相对较差。
另一个怡安翰威特觉得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二三线城市车居民收入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而随着各个整车企业纷纷在二三线城市投资建厂,将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在这次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将进一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这对车企中一线员工以及不同地区的生产者而言都将是利好消息。
(本文根据采访怡安翰威特汽车行业负责人汪焰整理而成)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3/04/1009465246526019833274.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