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走入尾声,在过去的一年内,中国车市都发生了那些意义重大的事件?年末收官,盖世汽车网将陆续推出一系列车市盘整文章,为读者全方位的解读2012年中国车市,本文从新闻性、关注度、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力以及启示作用等方面综合考量,评选出对中国汽车行业最具意义的十大新闻事件,以餮读者。
NO.1 中日钓鱼岛危机恶化 日系车在华受重创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日系车企开始意识到其在华过于保守的发展策略带来的弊端,正在需求应对策略,今年上半年,丰田与本田等车企分别推出了积极的在 华扩张计划,但8月份因钓鱼岛领土争端爆发的反日浪潮持续酝酿,在此大背景下,这些日系车企在华的既定方针会否再次发生偏转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另外,高潮时期——9月份、10月份日系车在华销量降幅超过40%,虽然在11月份随着国人反日情绪下降,日系车市场表现有回暖迹象,但这是否是其触底反弹仍有待市场进一步考验,日系车能否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成为一大疑问。
*日系车10月销量下滑6成 明年1季度或反弹
*11月日系车强势反弹 完全恢复尚需时日
*日系车在华初现回暖 收复失地还遥遥无期
NO.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酝酿两年之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正式发布。按照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 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 展。
规划描绘出了美好的愿景,但也引发了业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担忧。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乘用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6982辆,其中纯 电动车3009辆,混合动力车3973辆,如此销量表明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仍不“感冒”。面对市场久久无法突破的局面,如此宏伟的蓝图该如何实现?
*“规划”来了 “混动”的春天在哪里
*新能源规划激进求量 地方政策助推纯电动车产业化
*发改委规划四万亿经费支持节能减排
NO.3 广汽奇瑞结盟 开创自主合作新模式?
?
广汽和奇瑞均是国家“四大四小”汽车集团之一,两者之间的战略联盟不仅对两个企业影响巨大,乃至对整个国内汽车行业而言也是意义非凡。当前的国内环境中,各大主要车企都是地方政府创收的重要支柱,不同地域的车企都被附上了强烈的地方色彩,阻碍了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的汽车企业跨区域兼并从组、发展壮大的步伐。广汽与奇瑞的结盟,虽然当下还未涉及的资本合作,但该联盟已经掀开了大型汽车集团之间资源整合的大幕,凸显出国内自主品牌在遭受市场阻力后“抱团取暖”的想法,对于克服当前自主品牌车企各自为战的弊端,实现共同研发、资源共享,尽快实现国家提出的汽车强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广汽奇瑞正式“联姻” 中国首例车企创新联盟
*广汽奇瑞建立战略联盟 走出出口第一步
*广汽曾庆洪:广汽奇瑞合作涉及八大领域
NO.4 奇瑞合资捷豹路虎 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合资项目终于落定
20余年的合资历史证明了“市场换技术”是一条不成功的道路,总投资规模达到109亿元人民币,近几年来最大的一个汽车合资项目——奇瑞捷豹路虎的合资是否也将走上这条“不归路”?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黄华琼不这样认为,他表示,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相比其他合资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中方已有自身的技术积累。另外,我们从双方的合资内容中也能看到其与众不同之处,根据协议,合资项目中不仅涉及捷豹路虎车型,还包括了奇瑞轿车以及奇瑞两款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生产,这是中外汽车合资以来首次有了中方的技术与产品加入,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一个印度人控股、德国人管理的英国汽车公司,与一个坚守自主研发长达16年的中国民族品牌,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期待。
*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获批 进入实质阶段
*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奠基 两年后国产
*奇瑞捷豹路虎有望成奇瑞的“利润奶牛”
NO.5 广州限购 是否将成为推到全国范围限购汽车的多米诺骨牌
在北京等地限购汽车后效果并不明显饱受诟病之际,广州出台的汽车限购细则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界一片讨伐之声。治理城市拥堵本无可厚非,但不是精心规划城市道路建设,提高城市管理者的业务水平,而是“一刀切”式的限购汽车政策显然不能被业内人士所支持。有专家观点鲜明的指出,广州“突袭”限购令的出台,不仅标志着中国一线城市全面步入限购时代,更让二、三线城市效仿北上广找到了充分的理由。目前,多地城市正在 “蠢蠢欲动”酝酿相关的限购政策,广州限购或将成为推到全国范围限购汽车的多米诺骨牌,而一旦这成为现实,对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无疑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中汽协公开反对广州限购 称与稳增长不符
*广州限购细则出台 混动车型或借机上位
*广州限购两重天 摇号难竞拍无人问津
NO.6 召回条例出台 “三包”终现曙光
汽车召回管理条例完成了“升级换代”。国务院10月份审议通过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已经确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召回条例强化了以立法为手段,用法规强制干预市场,保护消费者切身利益。车企拒不召回的行为将面临空前巨大(或上亿元)的处罚,这对汽车制造商将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从而规范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不过,召回条例虽已出台,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挑战依然巨大,完善的第三方监管机制的确立已经迫在眉睫。
*汽车召回条例升级 车企拒召回代价将上亿
*国内8年召回汽车超800万辆 召回条例明年实施
NO.7 大众DSG事件
今年,大众DSG技术故障在国内市场上浮出水面着实考验了一把大众中国的公关能力,事实证明,该集团在中国的公关实力经受住了考验。从最初的“不属于安全问题,大众汽车没有召回问题车辆打算”的声明,到舆论压力下一番博弈之后推出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的延长质保,再到该事件在公众层面的负面影响基本消退,大众(中国)的公关团队将一个足以致命的危机逐渐消于无形。不过,在大众(中国)内部,DSG事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大众(中国)前CEO倪凯铭黯然离职,成为因该事件被问责的第一人,而大众(中国)负责公关的副总裁杨美虹的变相被削权也被业内人士看做是为DSG事件买单。
*大众回避变速箱缺陷 372车主奋起维权
*大众天津DSG厂本月底奠基
*杨美虹被削权 大众DSG事件持续发酵
NO.8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出台
公安部修订发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明年1月1日将正式实施,新交规对于遮挡号牌等此前相对常见的违规行为将“零容忍”,意在改变国人相对混乱的交通违规行为,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此次相对严厉的交通新规出台表明了相关部门整顿道路秩序的决心,正所谓乱世用重典,而只有当全社会的交通参与者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中国的道路秩序才会真正改观。
*新交规出台引热议 中国欲重塑道路秩序
*新交规驾驶扣分规则详解 不避让校车扣6分
NO.9 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 或可实现三方共赢
经过多次波折,长安福特马自达纠结的“三角两”终于画上句号。11月30日,长安汽车、福特汽车、马自达汽车三方发布联合声明,宣布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的存续分立重组计划已通过相关政府机构的审批,长安福特马自达正式拆分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合资公司。摆脱了多方利益纠葛,福特汽车可以更加积极的推进其在华制定的“1515”计划,加速追赶其它巨头;马自达也能安心的收复因钓鱼岛事件丢掉的失地,全力去实现2015年在华40万辆的销量目标;长安集团也通过此次拆分理顺了各方关系,加强了自身的话语权。目前看来,如果今后的磨合顺利,此次拆分就会实现三方共赢的结果。
*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成功
*长福马拆分获批 马自达如何破局尚待考验
*长安福特马自达正式拆分 分立后谁是赢家
NO.10 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出台 打破生产资质“终身制”
汽车行业长久以来备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终于被打破。7月份,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为改变国内汽车也长期以来“小、杂、乱”的产业格局,提高行业集中度,国家层面一直在大力推进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共组,但效果并不明显。此次生产资质退出机制的出台旨在削减那些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汽车企业,减少 “壳资源”,为行业洗牌铺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但是,此次通知中对落后企业“裁汰”的力度还有所欠缺,如无后续相关政策出台,其最终效果几何还不得而知。
*限制“壳资源” 工信部建车企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为行业洗牌铺路
*中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 谁有“季后赛”资格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12/2404062462460151877765.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