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urope-Asia Automobile Innovation Forum
  • 2025第七届金辑奖评选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报告 > 正文

调查:自主品牌复苏拐点隐现 考验仍巨大

在持续近两年的市场份额下滑后,自主品牌汽车在今年9月份开始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中汽协销量数据显示,9月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增长3.15个百分点至30.27%,10月份亦有2.56个百分点的增长,至31.29%。尽管尚未恢复到历史最高点,但反弹趋势明显。

在经过漫长寒冬后,自主品牌是否真的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首先需了解清楚自主品牌出现复苏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是否可能在未来持续。

根据盖世汽车网最新的一期调查结果(调查时间为2012年11月12日至14日,参与人数991位),自主品牌销量出现回升的原因在业内人士看来,最主要的因素是日系车下滑带来的机会,这在调查1列出的五个因素中获得了最高的投票48%。

自主品牌销量开始反弹的9月正是日系车遭受重创的开始。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日系车遭遇了自进入中国以来的最大危机。统计数据显示,10月日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89万辆,环比下降38.2%,同比下降59.4%,占有率比上月下降4.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2.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仅占7.6%。这是日系车月度销量自2009年以来首次低于10万辆,市场占有率也是有统计以来首次跌破10%。

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在2008年达到顶峰,当年的销量为155.6万辆,在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是30.8%。在钓鱼岛事件发生前的今年前8个月,日系车市场份额是19%。而9月份额大降至12.2%。尽管日系车在10月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市场促销活动,但仍难挽颓势。而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0月份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并未受日系拖累,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汽车企业乘机瓜分了日系车的份额。

日系车遭遇意外重创给所有竞争对手都带来了机会,从结果来看,自主品牌也抓住了这一机会,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相对其他系别,自主品牌的增长并不显著,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为17.5%,而德系乘用车的同比增速超过30%。此外,美系、韩系、法系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均超过20%。自主品牌是否真正步入了上升通道仍难判定。

除了日系意外下滑带来的机会外,自主品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亦被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其出现反弹的主要原因。在调查1中,约31%的人士选择了此项。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其分析报告中就指出,近年自主品牌在研发上的大力投入初见成效,经过多年的积累,自主品牌研发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仅这两年就投入200多亿元促成了研发质的飞跃。从一些知名机构的调研结果我们也看到自主品牌的进步,譬如,J.D. Power最新发布的新车质量报告就显示,在连续两年下降后,自主新车质量在2012年显著进步,与国际品牌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也印证了饶的观点。

除了上述两大因素外,在调查1中我们列出的其他项并未得到较多人士的认可。"自主品牌消费环境的改善"与"竞争对手的失误"仅分别获得了9%和5%的投票,另有约7%的人士选择了"其他"。

自主品牌销量的反弹无疑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但这一趋势是否可能在未来延续却难以预料。根据我们调查2的结果,仅36%的人士选择了看好自主品牌未来的复苏趋势,选择不看好的人数占比为17%。但更多的参与者认为这一问题较难判断,而选择了"不好说"。

自主品牌是否能延续复苏趋势取决于内外两重因素。首先,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前国内汽车市场消费需求依然旺盛,增长前景也比较乐观。这对自主品牌而言是利好的大环境,因为在一个不再增长的饱和市场甚至出现下滑的市场中去竞争与拼抢份额要困难许多。此外,日系车的意外受挫也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日系车在短期内复苏的可能性甚小,自主品牌可利用这一时期,在产品技术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借助各种营销策略迅速抢占日系车丢失的份额。

但外部因素也并非皆是利好。随着国家汽车节能、环保以及安全标准的即将提升,这对技术储备不足的自主品牌而言将是很大挑战。而这些新的政策,比如汽车召回以及新的排放标准都将在明年初就开始执行,这都将对自主品牌造成不小的挑战。不过短期来看,自主品牌复苏的外部环境仍是机遇大于挑战。

而内部因素才是决定自主品牌是否可以持续复苏的关键。过去两年自主品牌出现份额连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竞争力不强,这主要体现在品牌、技术、质量以及服务等方面。自主汽车工业的落后的原因除了起步较晚外,也不乏企业管理者战略失误和主管部门缺乏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但在过去两年中,不少自主品牌在困境中做出了积极的战略调整,采取削减品牌、缩减战线、聚焦产品以及开放合作等策略,以优化资源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9-10月份的销量反弹也说明了自主品牌的发展潜力,但是否意味着就是复苏的转折点并不好说。

在最后一个关于目前政府是否是应按出台政策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调查中,我们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多数(76%)的参与者认为政府应该在这一关键时期出台政策扶持自主品牌。持相反观点的人数占比仅为13%,另有约11%的参与者选择了不好说。

事实上,无论自主品牌是否出现销量的反弹,客观上本土汽车工业依然羸弱。在中国年近2000万辆的大汽车市场,还没有一家自主品牌车企年销量超过100万辆,更遑论全球竞争力了。而未来5年内,当中国自己的国内市场步入成熟期,如果自主品牌车企仍不具备足够竞争力的话,基本上就意味着中国成就汽车强国梦的彻底破灭,因此在这一调查中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支持自主品牌事不宜迟。

在我们线下采访调研中,多位专家也表示在实现自主品牌的复苏过程中,政府理应有所作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扶持。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兆钧在谈及此问题时指出,政府帮助车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远比帮助车企研发、生产更重要,因为整车销售不过是一锤子买卖,而售后服务方可实现自主车企效益的细水长流,同时创造出的就业机会和GDP也更为可观。此外,也有人提出公务车采购最能带动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其具有持续性、规模大并对私人消费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但也有部分人士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相反,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让真正有实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获得回报。而那些不具备市场生存能力的企业应该由市场来淘汰整合,从而提升本土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11/1409074974960130834731.shtml

 ;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