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TE中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沈伟明
TE中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沈伟明
盖世汽车网:建设苏州这个新工厂对TE具有怎样的意义?
沈伟明:新建的这个苏州工厂将生产连接器、中央电器盒、传感器、线束等产品。而新工厂的建成将大大提高我们的产能,满足系统供应商和整车厂在加速本地化,稳定供货,加快交货速度和售后服务等诸多诉求。
除了能提高产能,新厂引入TE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运营管理体系,进而带动苏州工厂的持续增长并提升它的创新能力。
盖世汽车网:近年来,TE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这次苏州工厂项目的一期投资额也将近有1亿美元,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您是如何看待的?
沈伟明: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我是非常看好的,虽然近两年增幅有所放缓,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相比起发达国家,中国人均拥有汽车量的水平还是很低的,这就意味着在汽车产业中还有许多的发展机会,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供应链领域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更是不可限量。
而我们现在加大投资,扩建和新建厂房都是在提前做好准备,以待机会来临时能够迅速抓住。
盖世汽车网:作为一家生产端子和连接器的国际供应商,TE十分强调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您如何看待技术上的优势给予TE的竞争力?
沈伟明: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TE是以工程研发为基础的企业,以2012年为例,TE的工程研发投入达到7.3亿美元。TE始终强调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进行产品的优化,并不断推出各种创新产品,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给予了我们丰厚的利润回报,另外一方面在技术上也使我们始终领先于我们的竞争对手。
此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端子和连接器开发方面与制造方面,TE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并与各大汽车品牌厂商一起研究和制定了汽车上电流和数据连接的技术规范和验证标准。TE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都有产品研发中心总部,而设在上海的总部同样具有很强的产品开发实力和快速样品制备能力,并拥有先进的试验设备,能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盖世汽车网:TE的财报显示,其2011财年销售额达143亿美元,已经迅速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在过去两个财年中,中国市场销售比重从18%降至15%,请问导致下滑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否与汽车业务有关?
沈伟明: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先后收购了德驰和ADC这两家公司,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在亚洲的比较少,这也导致我们亚洲业务在整个TE全球业务中所占的份额比例有所下降,但单从我们在亚洲市场的表现情况来看,特别是中国,与去年同期比起来我们的销售额是在快速增长的。
2011年TE中国汽车事业部的销售额增长了22%,超过全球业务增长水平。
盖世汽车网:对德驰和ADC的收购,公司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与愿景进行这些交易的?
沈伟明: 对德驰的收购是今年年初完成的,这是一家专门生产适用于工况环境非常恶劣的接插件产品的公司,通过收购这家公司可以使我们的产品系列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另外,德驰在中国也有业务在开展,收购后也将进一步加快其产品的国产化率。
ADC,是去年完成的收购, ADC和TE的结合使TE成为向全球通信运营商和企业内网提供宽带连接的世界领先供应商之一,利用业务范围和地域规模来帮助客户传送所需的数据量,从互联网核心一直到终端用户。另外,收购这家公司还出于一个市场上的互补需要,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上,而ADC在美国市场做得非常大,另外ADC在中国也有两个子公司。
通过这些收购使TE在产品种类和市场覆盖面上进一步完善。
盖世汽车网:TE除了在技术上领先外,在其他方面TE又是如何不断完善自己的?
沈伟明:我们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此外TE的定位是工程公司。我们在为客户提供产品的同时,还做了大量工程方面的支持和技术服务。
同时加快本土化进程,新建工厂,引进本地的优秀人才,目前我们在上海的工程师已经接近有300人,到2015年将会超过500人。我们特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我们所具有的人才资源也是TE的核心竞争力之一,TE汽车事业部工程人员的流动率是非常低的,只有0.3%。
TE一方面背靠全球雄厚的技术、资金和采购资源,一方面拥有稳定的本土领导团队,深谙中国市场和客户需要,凭借这些优势TE在中国得以更快速的发展。
盖世汽车网:据悉,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TE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新能源汽车部门,请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发展情况?
沈伟明:TE作为一家专注于连接领域的全球化公司,其业务涉及汽车、电力、消费电子及通讯等诸多领域。这种跨行业跨领域的宽泛产品线和工程经验对研发“新、奇、特”的新能源车配套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TE通过成立以高级副总裁挂帅的混合动力及电动车事业部,也正是希望借此将旗下各事业部(如汽车、能源、通讯及工业解决方案部门等)的优势资源和技术积累整合在一起,协同调配和共享,满足新能源车客户开发项目的独特需求(如与高压环境相关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等)。
此外针对中国市场的情况,结合我们自己现有的资源和所拥有的经验,我们以公交车业务为切入点,目前,TE已在将诸如德国著名的MAN电动大巴的应用案例和经验引进到中国并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需求开发出试用与大巴车的“高压配电箱”,并积极投入到与本地厂商的合作中,紧密跟随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发展,不断推出面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和零部件企业的更灵活、成本更低、着眼于系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06/0603574857486003677315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