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4日,以“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的高层就汽车产业发展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作了“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的主题演讲。以下是实录报道。
徐留平:各位我们汽车界的老领导,还有我们的同仁,以及媒体界的我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所报告的题目叫做加快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这个题目应该说是一个比较老的题目,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当时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从国家层面来讲,加大我们科研方方面面的投入,一直也是个话题。但是我想汽车业走到今天我们再来谈这个话题,我觉得具有非常重要现实的意义。因为从今年我们看到中国汽车业1到8月份的业绩已经大体上出来了,从方方面面的数据来看,大概1到8月份中国汽车业增长也基本上和去年大致持平,如果说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就是10、11、12,增长的幅度比较大,今年和去年相比,如果说不算急转的数据的话,答题上是一个负的增长。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我们很多企业的利润,特别是自主品牌的汽车,在整个乘用车领域的占比在下降。我们看到一系列自主品牌的企业也正在对自己的产业组织一系列的调整。
那么实际上我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说,就是作为一个汽车企业的单个企业,你的实际市场表现和你的结果是和你的技术的能力,和你创新的水平是相关联的。如果说我们这个技术能力,我们创新的投入不够,不能支撑长期持续的发展,你肯定会面临到一系列的调整。所以说决定一个汽车产业和一个汽车企业长期持续成长的关键,我认为是它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的能力。我的体会中国的自主品牌正面临着过去我们从仿制、借鉴向完全独立的自主创新,这么一个关键转变时期,恰恰汽车产业这个调整又让这么一个从原来一般的借鉴向自主创新这么一个关键时期,提供了一个契机。
首先我们的汽车产业来讲是一个集大成者,从汽车产业,无论是1867年在发明一些汽车,到一系列的技术,无论是发动机的技术,无论是转向,无论是自动,轮胎,等等方面技术,我们会看到汽车产业能够经历一百三、四十年的历史,到今天能够成为人类的工具,是技术新所带来的。那么因此我也认为发展到今天,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仍然是由技术来驱动的。第二个方面来说,汽车产业我个人体会,它有什么样的特征,我觉得三点。
第一,技术,就是技术的驱动使得我们汽车这个产业不停地向前发展,不断地解决问题,安全的问题,能源的问题,环保的问题。那么不断地解决问题过程当中使得汽车技术不断地适应消费者他这种本身技术的需求,一系列方面的需求。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汽车产业品牌,这一点我的体会跟其他业,一般的制造业当中不同。汽车你开着某一个豪华品牌出去,觉得有面子。另外一个品牌惭脸。所以汽车业品牌的效应非常强。
第三个,管理是基础。我们看到汽车业所诞生的一百三、四十年当中,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基本在汽车业产生的。所以我的体会汽车业是品牌为你的灵魂,而技术和管理是两个轮子,驱动着这个产业和每个企业的发展。那么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2010年世界汽车企业有一个排名,我们是一个汽车大国,不是一个产出大国,你自主的企业创新能力是不够的,前十名没有中国企业。在前二十名还勉强有。
因此我觉得中国汽车业在全球汽车业当中我们的位置,我们的地位,我们的能力还不够。同时我们看到,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中国汽车市场这个状况下,我们基本上是在价值的中低端,中端都显得勉强,基本在低端。这也表明中国汽车业无论是它的品牌,还是技术创新的能力,所能带来的附加值不够。那么这种附加值不高我们从原因上来看,我们从逻辑上分析,我们看到全球汽车业以及跨国公司整车也好,零部件也好。苏波部长讲到我们零部件发展和整车还要更为蔓延。实际上是表明我们在整车领域当中零部件领域当中,我们在技术领域当中的投入,无论是绝对值,我前面把排了前十名的,还是我们右边看到的,相对都是比较地。因为你没有在技术方面、科技方面这种持续不断地投入,那么汽车业要想干好,或者说在全球汽车业前十名当中有中国的汽车,我觉得那是天方夜谭。
那么回顾中国汽车业研发的模式,我们总结三十年,总结二十年,或者更多地总结我们过去的十年,中国汽车业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那么同样中国汽车品牌扮演的角色我也认为在不断地增强。但是纠其它研发的模式,我大概把它归纳为四种。一个就是简单的仿制,我们看到,当然可能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专利问题,产权问题,简单地仿造仿造,回避一些技术,专利技术就干了。第二个方面,第二个途径就是平台的借弄,某一个跨国公司,我这个平台借给你弄。第三个是就是外貌的设计。第四个方面就是完全独立制你来做。我觉得这四个模式也没有对错之分,你说仿制就不行了,完全独立自主就不行了。
但是我认为作为个要想做全球汽车业当中一个强国,作为一个企业你要成为全球汽车业当中一个强的企业,我认为必须要回归到我前面所讲的汽车企业或者这个产业的本质,你必须要有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你都不行,你尽管可以在不同阶段仿制一点,借弄一点,或者怎么样。但是你最后必须回归其本质。那么第五个方面我要讲,中国汽车产业做科技投入、研发的投入不够,那么带来了我们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的不强。我的体会从宏观上理论上怎么讲,要增加投入,增加方方面面。我觉得都是很好讲的,但是一遇到微观层面,尤其我们在汽车业界干的这些人,他有很多的具体问题。
比如研发投入,第一,我们如果说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把你自主那一块算作你的规模,你的量非常小,把你合资那块拿掉,你一年一百亿的销售收入,两百亿的销售收入,拿10%、20%才多少钱。你的体量小,规模小就带来了你的总体不够。第二个方面说,特别是对没有合资这一块的自主汽车企业来讲,某种意义难度更大。因为你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行业,你总是要做一个匹配,有盈利的一块,有投入产出,未来产出的一块。那么这个方面我们从自主它本身的发展时间、阶段来看,它的盈利不够,自然你投入就少。第三个方面我们还会受到我们当期的财务所限,很多上市公司,或者央企或者其他企业受到股东,受到出资人要求,这样你当期的研发收入和未来长期发展就产生了矛盾。
当期研发投入十个亿,你当期的利润就干掉十个亿。第四个方面总体上来看,我们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我们面临的问题相对比较多,我们基础比较薄弱。如果说我们要全面地投入,技术基础的研究、产品力研究,关键技术的开发,还要兼顾到马上已经进入的新领域当中研究。牵扯的面非常广,这个时候你需要的资金,需要的人力资源,需要的经验,需要的设施是非常大的。自主的企业抓的不仅是点,而且是面,所以我觉得在微观层面,特别是企业具体执行层面,它有若干个困境。
第三点我讲,就是对这些困境我们应该怎么认识,或者说如何来逐步地化解这些难题,第一个就是要思想先行,就是你在中国干汽车业,我觉得第一个是前途光明,第二个你要干你自己的汽车业,你必须要有雄心,要有战略的眼光。我不说你仅干一年两年,你肯定不行。所以说我们要认为要把科技创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作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没有这个前提你后面谈不上未来五年十年。第二个是自主品牌的创新之路,这是一个充满艰辛、充满荆棘一条路,需要你有苦心和耐心。
我们看到自主品牌当中确实我们风起云涌,一代一代的。我们也看到一系列的调整,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在中国汽车业发展到今天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勇气,需要口号,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做扎扎实实的功夫。在目前中国业界当中我们看到有些产业就是那种大跃进式的,最后带来的安全的问题,一系列问题也很多。媒体或者大家都认识,像高铁,我觉得汽车业,我们需要一些口号来凝聚人振奋人,但是需要理性,需要智慧,需要那种持之以恒。发展的原则,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我个人考虑。
第一,就是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长期、短期,科研推入和经营规模盈利,等等关系。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有一条要坚持科研先行,适度超前。第二个就是总体的规划分步实施。包括一系列方面我们面临的需要投入的地方很多,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抓住正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于自主的企业来讲,既面临技术投入,又面临你技术投入以后产品什么时候出来。那么我的体会,我技术为本,产品为先。由于时间关系,我后面简单一点。
从研发的模式来讲,我前面讲过,你必须把你的你借用也好,借鉴也好,必须要回归汽车产业的本质来。第二个形成你的开放体系,因为全球的一体化,中国这个市场是跨国的,方方面面竞争的。同样我们利用资源跨越全球。我用两个图表现,实际上强调我们微观层面你怎么做科研投入。把长安方面的一些实践简要介绍几句,第一个方面从长安我们这几年所做的自主创新之路来讲,我的体会也是充满艰辛,也是一个痛苦,但是我们认为必须要付出的一个代价。没有这种厚积薄发,没有今年以及未来几年的努力,要想在长期过程当中取得这种优势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在长安的愿景当中,准则当中,和它的理念当中,都把我们的技术和科技创新的能力作为重要部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提出我们的科技投入占比收入当中有什么样的比例,我们还处于那种在技术领域和产品领域高度投入这种事情,从长安我们建立的研发体系来看,目前我们形成了五国九地,包括中国、包括欧洲,包括美国、日本等,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来提高你的水平。另外在研发当中,技术能力当中,我们的人力资源不足又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不足。
从现在来看长安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我们是很快的。那么我们在央企当中是引进海外人才当中一直是排在第一的。那么这也是表明长安公司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思想尽心尽力,扎扎实实来做实。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无论是关键的技术能力,基础资源,以及无论传统车领域和新能源车领域当中也有一系列进步。我想最后用我们长安公司,我们有一个文化当中所体现的愿景和使命来结束我的报告。我们愿景就是要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特别是在自主品牌、自主企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我想我们那些做自主的所有的同仁们,我们都不应该因为一些问题而气馁,或者说止步不前,或者退缩,只要我们肯努力,只要我们的艰辛坚持下去,我想一定能够得到我们的回报。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9/06022152215236980882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