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雨成
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雨成
盖世汽车网:今年4月,贵公司参与开发的48款车型在上海国际车展中亮相,相较于其他汽车设计公司,同捷具备哪些独特的竞争优势?
雷雨成:同捷的第一个优势是有着11年的经验积累。其实,同捷前五年基本上没有像样的项目,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后六年我们越做越好。同捷从成立至今做了600多个项目、400多个车型,完整的整车150多个。通过这些研发经验,我们总结了29000多项技术标准,而目前的国标和部委标准加在一起不超过2000项。我们现在防止犯前五年错误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验总结成技术标准,然后用它们来控制所有的工作流程。
另外,同捷在这11年里通过不断的改进,积累了很多的成功案例,从而赢得了广泛的客户信任度。客户的信任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个优势是我们的规模优势。同捷的设计模具,包括每年开发车型的数量、吞吐量、人员规模都排在世界前列。
之前,设计、模具和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都被博世、德尔福等外资企业控制,国内企业根本没有话语权。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虎嘴夺食",同捷前十年都在解决外资企业垄断中国技术的问题。其实,本地企业相较于外资企业来说性价比更高,如果有自己独立的技术,又可以自主研发,那么我们在和外国企业谈判的过程中就能够更有话语权。
盖世汽车网:从2009年3月起,同捷就开始着手建立亚洲最大的模具中心,目前这个模具中心的进展如何?建成后将承担怎样的使命?
雷雨成:我们的模具中心无论在投入还是规模上都是相当大的。目前在无锡、上海、山东枣庄各设有一个模具中心,下一步我们打算同时做冲压件和塑料件模具。
模具中心承担的首要任务,是帮我们的客户做模具,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品质、节省客户的费用。
盖世汽车网:据了解,同捷目前已有国内整车企业用户80多家,其中包括一汽集团、上海通用、长城汽车等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同时为多家欧美汽车公司提供相关服务。你认为同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合作有什么区别?如何与这些不同的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雷雨成:中国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对时间要求得特别苛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汽车厂就希望有新的产品,能够以最短的时间上市。此外,国内企业还要求低成本的研发。这样我们就没办法选用很好的零件,只能在比较差的零件中选用一个比较好的,然后通过结构设计来补偿,这无疑加大了设计难度和工作量。
同捷现在采用模具设计一体化和汽车超级平台技术这两种方式,来最大限度地缩短汽车开发的周期。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内所有零部件资源,把做后市场成本控制非常好的企业调动起来,技术、品质由同捷负责把关,这样在质量上既能满足要求,又能降低客户的成本。
盖世汽车网:我们知道同捷是一家汽车设计工程公司,在汽车设计方面其实需要很多的创新。您是如何理解"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如何才能改变目前国内汽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雷雨成:汽车产品的创新非常重要。目前所作的创新主要是在造型上,我们把欧洲的造型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在外观上具有领先性,至少能够预测未来五年汽车市场的走向,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才不会因为外观不好而卖不掉。
在工程品质上,我们秉承"超日赶德"的目标,德国人在工程细节、品质上是无可挑剔的,为此我们把德国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低成本的结构设计中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创造出无形的价值。
盖世汽车网:同捷自主研发的S11混合动力超级跑车2009年面世,这打破了中国不能自主开发中高级跑车的定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走自主研发之路,您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前景?
雷雨成:同捷这些年一直在做技术研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让国内的汽车厂看到了希望。他们一方面利用国内设计公司做研发,另一方面也在组建自己的团队逐步培养研发能力。我认为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是必须的,但也要和专业的研发公司结合起来,而不是什么都由自己一手操办。将前期的产品开发外包给设计公司来做,而自己的团队注重品质的控制,这样研发出的产品才有竞争力。
盖世汽车网: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独立汽车设计工程公司,同捷能为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雷雨成:目前业内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普遍评价是干、瘪、平,比较薄气,所以同捷第二个十年目标是"超日赶德"。
另外,我们希望能在之后十年把目前自主品牌占半壁江山的成果提高到三分之二。从1/2到2/3,这中间还存在着17个点的上升空间,如果中国企业做到了,我们就赢了。在这个过程中,同捷会一直和国内企业一起努力,从研发到模具,既帮他们提高品质,又帮他们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果在第二个十年,同捷帮助客户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中国汽车工业基础的底子就牢牢地打下了。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6/130237513751335077447.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