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问界M7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媒体札记:迟来的“平反”与丰田的“隐忍”

盖世汽车网 渐凉 2011-02-16 08:17:36
核心提示:新闻真真假假,评论鱼龙混杂,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方便同时带来不少烦恼。如何在最短时间遍览各大媒体头条要闻,又如何从纷繁芜杂的观点中掌握中外主流声音。盖世汽车《媒体札记》应势而生,不求惊天地泣鬼神,但愿嬉笑怒骂皆文章,特为工作紧张、社交繁忙的您量身定做,欢迎关注!

因为美国调查机构的一纸证明,丰田在其召回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不过在因召回案支付大额赔款和名誉重创后,对于这迟来的“平反”,丰田依旧保持极度克制,并未哭着喊着叫屈,这是一种怎样的“隐忍”?

中国农历新年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美交通部长拉胡德在针对丰田召回事件态度上的转变掀起了媒体兔年的第一个热门话题。日本共同社在2月8日的报道中指出,这位曾对丰田严厉指责的部长对其女儿购买丰田汽车产品的打算予以支持,并对丰田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大加赞赏,180度的态度转变。同日,作为丰田召回案的主要调查机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NHTSA)以及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丰田汽车的电子油门控制系统与造成汽车意外加速的‘踏板门’事件并无直接关系”的调查结果。

借助这一利好消息,丰田在美国(乃至全球)迎来了涅槃重生最有利时机。日本发行量最大之一的《每日新闻》在2月9日刊出新闻报道:“美国交通部原则上通过了丰田提交的《安全宣言》。”而丰田正是欲借此机会挽回美国消费者对丰田的信任,重振在美国的销售业绩。

面向全球发行的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旋即在2月10日的评论文章中率先替丰田在召回事件所受到的“不公”待遇鸣冤,并将矛头指向了美国的整个媒体行业。在开篇第一段,《商业周刊》便言辞犀利地指出,“美国的整个媒体行业在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中未能起到公正客观的作用,反而误导了消费者,给丰田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国媒体应就召回事件向丰田汽车道歉。”同文中,美国的汽车专家们一并受到“连坐”,“那些所谓的‘专家’们经常会被纯粹的经济利益所支配。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和故事卖给媒体来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从来不会顾忌他们的观点对于民众和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之前媒体尖酸刻薄的言语似乎得到很大程度的收敛,并且有迹象表明一些舆论开始倾向丰田这边。

2月11日,致力于传播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发表《丰田冤案让我们学到了什么》一文,不过与《商业周刊》的切入角度不同,《哈佛商业评论》似乎更加明确导致丰田冤案的深层次因素,那就是“在丰田召回事件的整个过程中,美国的国家体制未能发挥积极影响。”同时,在文末作者也进行了 “政府部门和媒体需要从丰田事件中学会系统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误导民众,引起民众对整个汽车工业的怀疑。”的呼吁。

擅长于美国国内政治动态报道的《华盛顿邮报》的反省思路相信也会让丰田倍感欣慰,在其撰文中该报纸针对美国政府的调查结果指出“歇斯底里的美国国会应当受到谴责”,文中对美议会的公众听证会评价也颇为严苛,“与其说是寻找真相,倒不如说是为了吸引公众目光的一种做法”。

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全国性财经类日报《上海证券报》在对此事件发表的评论中认为,美国交通部长拉胡德在针对丰田进行的调查在尚未查明的阶段就公开建议“最好不要乘坐丰田车”,“这种(负责监督的部门高层)明确指出企业名称,并建议‘不要乘坐’的做法,确实有失公平。”同时该评论也表示白宫处理丰田事件公正性令人生疑。

当然,在美国政府公开为丰田“洗冤”之后,面对媒体环境瞬时向好,也让远隔重洋备受质疑的中国市场的丰田分支有关人士甚感宽慰。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牛煜在接受中国本土另一大财经媒体《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轻松表态,“丰田汽车电子节气阀的可靠性得到了认可,今后丰田将汽车将比以往更加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制造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而就在中国兔年春节前夕,丰田沉冤得雪的数日之前,这家因召回事件而沉入危机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刚刚曝出新一轮的全球大规模召回。此次召回因存在发动机漏油风险,全球召回数量总额超170万辆之巨。也正因为这次召回,丰田重新登上全球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重受舆论鞭挞之苦。

美国知名经济类报刊《华尔街日报》在其报道中大胆断言,“(丰田)召回范围肯定会扩大,日本国内生产的车辆也将陷入其中;大量的诉讼接踵而来,产生昂贵的费用;接下来就要数数闲置下来的工厂和空荡荡的展厅。”美国另一大媒体《纽约时报》甚至将丰田频现的召回事件与日本经济的萎靡表现用等号连接,因为“曾经是日本全球经济地位上升标志的丰田公司,如今成了日本下坡路的最显著表现。即便在召回事件之前,中国和韩国已经开始在从半导体到平板电视在内的关键领域赶超日本。”

“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1月30日,FT中文网汽车频道的专栏文章中对丰田召回数量逼近销量的经营现状表示出了如此感慨,并指出“在连续的召回危机面前,‘丰田是日本制造的神话’的断言,成了它的反面。”不过,对于此次召回不涉及中国大陆市场的说法,FT中文网的该专栏作者同样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丰田在中国市场继续处于疯狂的利益追逐中,因此“尽管“类似‘不涉及中国汽车’的疑问已是显性议题,但类似不涉及中国市场的说辞,还会继续说下去。”

当然,丰田如此大规模的召回再次绕开中国市场,来自中国媒体的口诛笔伐在所难免。不过相比于去年初被潮水般涌来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相比,今年媒体的“积极性”明显减弱,或者部分媒体已经不愿牺牲大幅版面来重复早在去年就已发表的长篇累牍的斥责言论。

不过丰田宣布召回的第二日,即1月27日,中国本土的部分媒体便也采取相应行动。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就连线采访了金融时报资深编辑张春蔚,张在接受时表示丰田接连召回已改变了日本车曾经制造的传奇,甚至于日本车的质量问题开始被大家更多的关注。

1月28日,中国本土知名的证券期刊《证券日报》率先提出质疑:“10%的市场份额,不足5%的召回比率,是丰田为中国市场提供的汽车质量尤为有保障,还是丰田已经选择把中国划入‘被召回遗忘的角落’?” 与此同时,《北京晨报》在其时评中称:“反思丰田两度大规模召回风波,我们注意到,丰田帝国没有想象中强大,丰田汽车近年来大规模的扩张,使其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特别是,大规模的海外扩张,也使得丰田已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监控海外生产的质量。”同时作者还不无戏谑地评价道:“还需承认,丰田在企业架构和管理上,也还远没到成熟的地步。”

专注消费者消费维权报道的《消费质量报》则将丰田把中国市场“巧妙”的划出召回范围视为对国内消费者的一种歧视,在其文章中该报引述了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的观点称,“丰田的含糊态度(对召回不置可否的态度)已经构成了歧视性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必要时可以对其提起维权诉讼。”

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在调查采访中得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的确认,根据苏的介绍,“在中国确实存在一批在召回范围之内的进口丰田车,只不过,它们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口的。”尽管中国早已出台汽车召回法规,但这批不被汽车总经销商认可的进口车,俨然成了汽车召回的盲区。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子报《新闻晚报》根据业内人士的介绍,报道称国内市场上的“非正规渠道”进口车主要有两类:一是试图走私入境被海关罚没、拍卖的车辆;二是非授权经销商通过自己的渠道和关系,引进并销售的车辆。制度的漏洞由此可见一般。基于此,新华网再次刊发了呼吁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升级的评论,全文寥寥数百字,但见一把无奈。

中国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瞭望》一篇题为《中国人为何“过敏”汽车召回》的评论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召回制度缺陷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在对待召回问题上的“过敏”特性。据文中描述:“在全球的汽车消费者中,中国消费者恐怕是对汽车召回消息最‘过敏’的人群。不光是丰田品牌,媒体一有报道说哪个品牌的汽车在美国或者其他海外市场主动召回了,消费者心里会立刻起‘鸡皮疙瘩’:如果召回因零部件采购渠道差异不包括中国市场,消费者会怀疑其中有猫腻;如果召回包括中国市场,消费者会密切关注召回的时效、数量和待遇,看看有没有被怠慢。”不过该文作者也强调,“在汽车召回问题上,绝不能怪中国消费者太敏感,他们的“易过敏性”是国内疏松的监管环境和厂家长期以来的诚信和店大欺客的态度造成的,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过来的。”

相比之下,日本的媒体言辞有所平缓。2月10日,日本另一大报刊《日经新闻》在其头条刊文中仅仅引述了丰田对外的总结声明,已经不见严苛的批评。根据文章所述,丰田自称“已经从质量方面吸取了教训,懂得如何更有效的处理质量问题,大大改变了传统应对质量缺陷的方式。”“在‘召回门’事件中,(我们)没有能够及时有效的收集有关汽车质量缺陷方面的信息,对消费者的反馈工作做得不够。”对此,丰田在去年春季已“为每个市场配备了首席质量师,其中包括北美、欧洲以及中国地区等。”不过这家作为日本发行量最大之一的报纸,在去年2月便已经表示过担忧:“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品质神话’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只是不知,这种担忧在其看来目前是否已经消除?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2/15034200420290591962.shtml

文章标签: 丰田召回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