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决心,令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制造商希冀借此“弯道”超车。与此同时,觊觎中国持续且迅速壮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同样看好政府支持立场的外资企业,亦欲抢占时机,分食中国这块正在被不断做大的电动车市场大蛋糕。
在业界看来,中国本土制造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行动推进电动车产业化的进程。不同层面电动车联盟的组建,表明从中央到地方,由机构到企业更加系统化,产学研结合的协同效应初步形成。但是,在对市场抱以乐观预期的同时,面对来自欧美日等国汽车巨头气势汹涌的角力,本土制造商仍须经受极大的市场考验。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以及日本等发大国家就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国家能源战略,试图摆脱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建立在国家战略之下的新能源汽车战略(重点在电动车领域)也随即展开。1971年,日本率先制定《电动汽车开发计划》,鼓励企业加大对电动车的研发投入。美国加州政府差不多在同时代开始推广电动车项目,尽管计划最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包括通用在内的一批企业却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技术储备相对充足。而自2007年至今,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美国联邦政府累计拨出已经接近300亿美元的资金用以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中国政府现阶段对该产业的财政补贴。
目前,作为全球最具电动车开发能力的两家跨国企业——通用和日产已先后决定将各自旗下的雪佛兰VOLT和LEAF车型在2011年向中国市场导入,这反映出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存有的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预示着中国电动车市场将继传统燃油汽车市场之后,成为全球整车制造商竞相抢食的最大目标之一。
根据专业汽车资讯提供商——盖世汽车网日前对中国本土有电动车开发项目的整车制造商以及有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电动车计划的外资企业的“电动车战略规划”进行初步统计后得出,预计到2012年,将近会有30余款电动车在中国市场陆续实现上市(包括进口车型,如下表格),迎来全球范围内电动车最高密度的投放期。
就如此前我们分析,在电动车关键核心部件的工艺技术并未完全攻破的前提下,再加上例如充电设备等基础设施尚在规划建设中,近两年内上述企业是否会遵循计划推进旗下电动车型的上市进程,从目前而言并不十分乐观。不过,这给其他区域的汽车制造商们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电动车市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中国本土制造商比亚迪在已经开始销售旗下F3DM车型,另一款纯电动车型E6也在今年5月份交付深圳当地一出租车公司进行试运行,正处在量产前夕。
根据盖世汽车网上周展开的一期针对未来汽车市场之争,共吸引到2146位汽车业内人士参与的调查(详情请点击业界调查:决胜未来汽车市场)结果显示,约占投票总人数57%的人士认为,本土制造商与外资企业之间一场有关电动车市场份额争夺战将会在未来5至10年内爆发。该调查的另一组数据表明,产品的性能、质量及定位将成为双方竞逐的关键,投票比例分别达到了17%、17%和9%。
由于中国传统汽车工业起步时间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整整晚了半个多世纪,因此,在传统燃油汽车产业,本土制造商要想在市场激流中完成超越难度非常之大。相比较而言,尽管电动车早于燃油汽车被人类发明出来,但真正被世界各国重视并得到有效开发的历史也就区区三四十年,鉴于此,认为并未完全输在“起跑线”的中国政府及制造商,将赌注押在了电动车产业。
这并非是一场失去理性的豪赌,中国本土制造商手中已经握有一定的筹码。
首先,在燃料电池车方面,相关的整车集成技术发展较为迅速。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此前曾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借助“863”项目分别开发了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二、三系列)及燃料电池大客车,进行了示范运营,并逐步开始完善对应的零部件配套企业。
对应的零部件配套企业链也在完善中。据资料显示,中国对于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多家央企和国企参与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其次,作为全球稀土资源产出大国,中国政府重点鼓励稀土永磁电机的开发,综合利用基础材料领域具有的资源优势,降低将来产业化时车辆的造价,具有很强的经济性。
第三,在电控系统方面,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作为电动车系统的核心技术,如直流无刷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及电子调速控制技术,中国一些厂家生产的适合车用动力的永磁电机质量已经相对成熟,且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并形成了出口能力。
最后,备受外界关注的核心电池技术,中国整车制造商、零部件开发商以及电池专业生产商们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研发能力。根据上表公布的主要电动车型中,多数本土企业推出的车型中均采用了磷酸铁锂和锂离子电池,续航里程最高达到300km。而针对通用号称“绝无对手”的雪佛兰VOLT,中国本土制造商代表之一的奇瑞汽车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袁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信地宣称,目前已掌握增程式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最快在明年上半年,奇瑞就会推出中国首款增程式电动车。”在政策引导下,巨额资金的投入在多大程度上会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也说明,在经过近些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本土制造商的研发能力今非昔比,有了长足的进步。
因此,对于中国本土制造商而言,电动车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与之外来竞争对手相比,并非完全处于劣势,更不能断言其仍会延续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在低端市场徘徊以赚取微薄的销售利润。另一方面,在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低成本的传统优势下,中国本土制造商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推出适合不同消费阶层需求的电动车型,其低价竞争的潜在优势也有望在电动车市场被充分挖掘。对于未来5~10年尚未完全普及电动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本土电动车产品的价格优势,将是其切入市场最锋利的一把利器。
人类社会要在地球上长久繁衍生息,节能减排趋向“零污染”的电动车无疑将最终取代现在盛行的燃油汽车。我们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的日渐成熟,中国电动车市场未来所蕴藏的“诱惑力”很可能会在现今基础上再放大数十倍,本土制造商与外资品牌在该领域的竞争也将更显惨烈。
盖世汽车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未来5~10年内,在中国有望打响的电动车市场第一战中,看好本土与外资品牌的业内人士分别占到总投票人数的26%和29%,另有26%的人士认为双方将“平分秋色”。由此我们可以间接得出,中国汽车业界对本土制造商在电动车方面的研发实力以及产品竞争力并非完全看空,不像现阶段的内燃机时代,本土企业被视为外资品牌的“打工者”。
总体而言,尽管在电动车领域的一些先期优势,中国本土制造商仍显得脆弱,但是一旦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我们认为,“弯道”超车也绝非只是天方夜谭。
本次调查数据如下: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0/09/12114527452724031292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