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米拉公司尖端动力系统经理德瑞克·查特斯
盖世汽车网:中国刚刚出台了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混合动力车能获得的补贴只有3000元,纯电动车的补贴金额达到了6万元人民币);您作为米拉尖端动力系统的项目负责人,对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动力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吗?。
Derek Charters: 比亚迪方面的发言人在前面提到,到2020年混合动力车就会标准化,混合动力车的类型会依据车的大小而不同,电力传动系统届时将非常标准化。
主要问题在重型车方面。重型车需要液态碳氢燃料。这可能是柴油、汽油或其他的燃料。但我要说的一点是液态碳氢燃料必须是合成的。比亚迪有提到过第一代液态碳氢燃料的使用不是很理想,因为制造液态碳氢燃料需要用到农作物。但是我认为第二、三代生物燃料可以用废物料制造出燃料,或者利用那些不适合生产食用作物的土地来生产可提供燃料的作物。这将弥补化石燃料的空缺。
未来将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来做短途旅行,这是一种很好的利用电力和电动汽车的方式。但如果我们需要行驶更长的路途,那么就需要用到第二、三代生物燃料。如果这种合成燃料能够明确定义,那么我们的工程师就可以制造出匹配的发动机,而这类发动机要比现在使用的汽油和柴油的发动机更有效。所以说合成燃料意味着纯度,质量。
盖世汽车网:据了解,目前通用汽车同时开发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而日产公司直接开发纯电动的,作为技术服务提供方,您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在欧洲和中国会有怎样的发展过程?动力系统的研发趋势或者技术主流将会是什么?
Derek Charters:我相信不论是通过刺激政策、设计或工程等层面来推动电动车的发展,都是有必要的。
但首先,政府对电动车的政策刺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为新能源车创造一个市场。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已经在电池、发动机、马达和整车研发制造上具有良好的基础,那么只要有市场需要这种车,我们就能够生产它们。所以说我们现在已经有条件准备制造和出售了,但市场是否做好准备购买了呢?
未来人们购买新能源车一定是因为它的燃油经济性更好。但当人们想要买时,再去生产就太晚了,必须现在进行生产,这样当人们想买时就可以买得到。所以现在政府的这些财政刺激对市场是极其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市场销售汽车,我们要用第一代汽车获得的利润来研发第二、三代新能源车。政策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市场的新能源车发展方向。
混合动力定义比较广泛,有多种不同的混合动力。从集成化起动/发电机,变速箱的动力协助系统,丰田的纯混合动力变速箱,到我们的插电式增程型电动车,每一种都达到了不同的成熟度并有不同的功能。
电动车相对就容易定义。我认为对于汽车制造商和工程师来说挑战之一是我们处于变化的状态。想往低碳走又不知道如何到达。消费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因为他对现在拥有的车很满意。毕竟传统汽车已经发展上百年了,为什么消费者必须得改变呢?所以要通过政策刺激,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态度,告诉他们那是一辆好车。
盖世汽车网:您在英国和欧洲设计了替代燃料驱动的车辆,也设计电动车,那么您觉得这些经验和领先技术在中国的适用性如何?考虑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现状,您是否会做些调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商?
Derek Charters: 简单地说,肯定是有这样的计划的。复杂一点地讲,我们在全球有很多的客户,包括英国,美国和欧洲。对于发动机和电池等零部件或系统,现在已经有一个清晰的市场。
中国拥有良好的汽车生产工厂,拥有受过良好教育,聪明的工人。中国有资本走在世界的前面,从汽车小国向汽车大国迈进,且届时很多车都是低碳的。因此,我希望米拉能够扮演一个技术提供者,找到最好的技术并独立对其进行加工后提供给整车厂商,和整车厂商及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合作,以保证双赢局面。
中国拥有原材料生产下一代汽车,它拥有锂,铥和大量其他的用于生产低碳汽车的原材料。所以,中国可以从任何一方向建立这个新市场。现在是中国开始起步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盖世汽车网:最后,您可以从技术角度介绍一下米拉公司的优势么?
Derek Charters: 一个是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经验是指新技术和汽车行业的经验。我们设计和研发汽车已经有60年了。研发的流程不会改变。现在我们可以把技术提供给中国的任何一家公司,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非常优质的服务。
新技术的经验也是我们要提到的。现在很多人都希望销售低碳汽车,然而他们做的并不怎么样。他们是新手,过于天真。而米拉的情况是,我们知道怎么做,应该用什么原料。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技术,当我找到时,我们会验证、测试它的可行性,然后再去应用。
我现在所担心的是人们对于新技术感到兴奋,而那些新技术是行不通的。米拉可以引导他们,既引导那些为整车厂生产产品的人,以使他们的产品能够达到整车厂商的严格要求。我们还可以引导整车厂商找到我们知道的不错的技术。这两者的结合会加快流程,可以生产出更好的,易出售的,不容易发生故障的产品。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0/07/0609130113120919393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