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两会的召开,无疑对于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共23次提及到与汽车行业相关的热点问题。
笔者密切关注了汽车界代表的提案和议案后,不难发现,“汽车强国”已经成了他们心中的共同梦想。
而这也确实是在国家推出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中国车市高歌猛进,一跃成为全球第一车市后的又一梦想。
那就是,不仅要大,而且要强。
左延安认为,成为汽车强国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拥有几个产销规模能够进入世界前十名的汽车品牌,以当前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速度来说,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是一定看得到这样的结果的,是要科学发展,循序渐进地提高实力。
“如果说有合适的发展战略,又有很好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和汽车工业战略匹配,做得好。我们国家、企业和民众这三个层面协同的好,我看也不需要多长的时间,有个十年时间也就差不多。”
李书福则认为,汽车强国首先是汽车消费大国同时是汽车研发的大国,汽车品牌在世界上能够得到尊重的大国。只有这些东西都是大的,才是一个强国。
“现在中国还不能算是汽车强国,尤其在人才培养、汽车研发能力、汽车的品牌培养,以及走出国门参与世界汽车市场竞争这方面,中国的汽车差距还很远,所以还要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主创新能力。从现在来看可能还要20年到30年。”
目前,被众多汽车界代表公认的成为汽车强国的标准如下:拥有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自主品牌占多数份额、汽车消费市场足够大、自主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有几家大型汽车制造商、拥有可持续的研发能力、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成熟的汽车文化、成熟的企业管理水平、在海外市场设立生产基地等。
笔者的观点是,除了要拥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车企外,中国汽车的软环境同样相当重要。
此前笔者去德国大众总部参观时,曾造访过其汽车主题公园autostadt,在那里可以看到对于汽车与环境、汽车与未来的各种畅想,那里也成为小孩子学习汽车知识的颇佳园地。
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与其良好的用车环境、相关体制及教育不无相关。
而目前如果单从数量上说,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已经具备了“汽车社会”的硬件要求,但在软环境建设上还有很多欠帐,比如交通规则的遵守、文明驾驶习惯的养成,全社会文明出行风气的营造等等还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还有对违规者的处罚标准问题,比如酒后驾车、交通肇事逃遗、受害者赔偿等一系列重点环节都需要“补课”。
笔者认为,汽车界应该把加强汽车社会软环境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必要时从基本环节加强法制监督,在扩大汽车产销水平的同时,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这样汽车产业的基石才可能夯实。
用车环境好,汽车产业则兴;反之,则衰。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0/03/09092635263516073876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