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汽车行业AI大模型应用展望(2024版)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德国大陆集团:中国汽车市场四大发展趋势

专访德国大陆集团亚洲区总裁兼董事会成员蒋孔克(J. K. Kunkel)

盖世汽车网 Joanne Jiu 2009-04-07 10:28:48


蒋·孔克(J. K. Kunkel)
德国大陆集团亚洲区总裁兼董事会成员

盖世汽车网:您认为汽车业目前正朝着怎样的大趋势发展?中国是否同世界发展潮流趋同?

蒋孔克:我们以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角度判断,认为未来汽车业将朝着四大方向发展--安全、环保、信息(或连接性)和低价车。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的重要性(要知道,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这四大趋势同样适用于中国市场上的每个参与者。

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关注安全、环保和连接性;谈到低价车--我不愿意用"廉价车"这样的字眼,因为廉价给人错误的印象,认为它劣质,并以牺牲设计和驾驶乐趣为代价。

盖世汽车网:但已有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市场上的A级车同比上一年下滑了16%,而C级车销量增量是各级别中最高的,约占到整个乘用车市场销量的43%;中国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偏向于购置大尺寸、更气派的车。好像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在朝高端发展,而非向下延伸吧?

蒋孔克:随着经济发展,市场中有部分需求总归是朝着高端奢华发展,但低价车的趋势是全球性和全面性的。可以看到中国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口期望拥有一辆汽车,而且可能是他们的第一辆车。汽车普及率在中国还是很低。

低价车的定义在各地域间也有所不同。在西欧成熟市场,低价车或许略低于10000欧元,像大众FOX;在中国,可能在7000欧元到5000欧元间,像奇瑞QQ;在印度,可能是低于5000欧元的塔塔NANO和Maruti 800。所以你看,每个市场都有各自的低价车,鉴于中国市场仍属发展中市场,低价车的定义又有更广泛的内涵,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有极高的需求量。

中国汽车公司在进军欧美等海外市场时,价位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市场策略,所以你看,低价车从全球范围来看,都是绝对的主流趋势。

盖世汽车网:关于环保方面,大陆集团是如何应对中国市场上的挑战的?

蒋孔克:我们已经和几个本土整车厂家开始合作开发轻度混合动力技术。大陆集团作为全球唯一不依附于任何一家整车厂家的混合动力系统供应商,已经从2003年开始量产轻度混合动力系统。随着混合动力在中国大力提倡,我们准备把我们的技术带到中国。此外,大陆集团将在2008年底首次批量生产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应用于奔驰S400型BlueHYBRID混合动力车。(但相关产品和技术目前尚无计划引入中国整车厂家)。

我们还致力于改善动力总成系统的性能。我们从三个层面上努力--短中期内提高传统内燃机的性能、中期内发展轻度混合动力车支持传统内燃机技术、长期来讲,发展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我们同时从三个层面下手。我们还有低滚动阻力轮胎、涡轮增压器、汽车电子和柴油喷嘴等产品,这些都有助于节省燃油和减少废气排放。

盖世汽车网:收购了西门子威迪欧之后,大陆集团在信息管理方面有更多解决方案,请问目前整合状况如何,是否存在"内斗"现象?

蒋孔克:怎么会有内斗呢?我们已经是一家公司了。我们整合了研发资源、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顾客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现在有更为全面的产品体系,或者某些领域是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方案,这就如同"一站式购物"。

我们把原大陆旗下的汽车内部电子部门和西门子威迪欧整合成一个部门。他们原各自的产品,尤其在亚洲区域,很少有交叉,反而具有极高的互补性,例如大陆在车身控制和导航方面处于全球引领地位,而西门子威迪欧在车载智能通讯系统和移动装置连接性方面很先进,或许仅在极少领域两方都交叉,但那是不同的技术或解决方案。 可以说在信息管理方面,形成了完美组合。

JD Power就未来汽车产业的技术走向进行了预测,目前整合了西门子威迪欧的大陆集团覆盖了《JD Power新兴技术报告》中所有类别的技术,我们现在具备了全面的总成系统技术开发能力。

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成长性市场,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和生产设施来服务我们60余个本土客户。协同效应不只意味着降低成本。

"不到中国投资才有风险"

盖世汽车网: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升级中,是否觉察到了在此投资的风险?

蒋孔克:我倒觉得不到中国投资才有风险。诸如市场波动、上涨的原材料成本、货币升值等这些风险其实都是全球性的,我们以更大规模、稳定的投资来应对这个市场。三年前,我们把亚洲总部从东京搬到了上海;在上海,大陆将落成两个研发中心--一处在杨浦区一处在嘉定区;我们的首个轮胎生产基地将在合肥建成,在2010年初投产,年产能达200万条;我们鼓励我们的研发人员进行创新,给他们机会到海外进行培训。

盖世汽车网:随着汽车产业人员流动,业务进一步全球化,公司留存人才和生产、研发等知识流失等显得愈发必要,你们是如何应对其他公司"挖墙脚"行为的?

蒋孔克:当然,我们感受到了这一风险。毕竟我们在研发设施和营销生产上投入甚多。要知道研发人员不想只对从海外拿来的现成技术进行改进,他们要进行创新,那我们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实现自我,让他们针对本土市场开发本土化个性化的产品。 我们在华的离职率仅相当于业界的一半水平。

有些声音说,外资汽车公司不允许中国研发人员接近核心技术,但那绝对是无稽之谈。就大陆而言,我们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家)在中国地区推出导航系统及汉语语音识别系统的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我们的工程师几乎全是中国人(约占总研发人员的90%),我们给他们所有需要的资源进行研发;我们的研发人员主要服务本土OEM厂商,但同时也支持亚洲和全球OEM客户。

我们只能用我们的行动来改变人员对外资公司的固有印象, 并尽最大努力为我们在本土的研发人员提供资源,最终留住他们。

开放态度对待在华本土化

盖世汽车网:大陆在中国的本土化采购工作做的怎样?

蒋孔克:本土化包括本土生产、本土研发、本土销售网络和本土采购。我们建立了自己的采购部门,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寻找考核合格的供应商,如果他们不达标但却有潜力达标, 我们会帮助他们提升;此外就是为大陆在华的14处工厂进行生产采购。我们在本土生产的产品有些本土化率甚至接近100%,有些还在不断提高中。

在个别情况下,如果可能的话, 我们正在寻找能为大陆集团中国之外市场进行供货的中国供应商。

2013 或2014年, 全球一半的汽车将产于亚洲,其中亚洲汽车市场的大部分成长则来源于中国。我们的目标就是将中国在全球业务中的份额大幅提升。产品、技术、质量和价格看似一个简单的公式,但其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方方面面,我相信这些支持因素将促使大陆集团在中国取得成功。

盖世汽车网:最近多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正与博格华纳公司探讨,拟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以开发双离合变速器(DCT),并为这些汽车厂生产DCT核心部件。如果同样情况发生在大陆集团身上,请问您作何反应?

蒋孔克:我们对这种合作持鼓励态度。我们和客户间的关系不仅限于一纸合同,大陆集团是个创新型、技术型企业,支持客户是我们的职责--不光是客户主动找我们,我们同样会自荐。我们目前和数家中国企业进行合作项目。中国整车厂家早晚会对欧美市场出口,在中国汽车实现全球生产和出口的过程中,大陆以其在全球市场的广泛业务和丰富经验有能力提供帮助。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4/071028322832131.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