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只有一个合资伙伴——上汽集团。
但前者并没有将"从一而终"进行到底。一家名为"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的企业在15天前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审核,通用汽车将与一汽集团联手造车。
合作的平台是现成的一汽红塔,这一合资项目在该公司的内部代号为"FGL"——FAWGMLight(commercialvehicle)。
一份更具体的规划也已出炉,一汽红塔2008年销量约5万辆,而变身后的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今年计划销售7.5万辆整车,2010年10万辆……在2015年,该公司将达到25万辆整车的年产销目标,150亿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为了实现项目一期20万辆轻卡、5万辆重卡的生产规模,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南宁北路的一汽红塔将异地扩建。
对这一项目,通用汽车和一汽集团均称暂时无可公开的信息,但二者的合资可能会轻微地刺激到上汽集团,以目前一汽红塔的产品规划来看,将与上汽通用五菱产生一定程度的重叠。
【分析评论】
1、通用目前在国内还只有上汽一家合资伙伴,按照我国汽车政策上的规定,通用还可以选择与其它一家汽车厂商合作,对于通用来说,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国市场是它的最后救命稻草,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用与一汽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一汽金杯和通用早期在皮卡上有过合资。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通用中国有一批有一汽和一汽红塔背景的职业经理人。
2、通用看中一汽红塔,最大的原因是通用看重了中国轻卡市场,这是通用中国商用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中国)曾出资赞助,由商务部农用运输车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对国内的农用车市场进行调研,而结果令他们十分振奋。从安全、环保以及燃油经济性等角度考虑,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有意用轻卡或微卡生产企业替代原有的农用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中国轻卡市场仍具相当大潜力。
3、据知情人士透露,2000年后,通用就开始寻求在中国商用车领域有所发展,并且分别和并且分别和江铃、庆铃、江淮、江铃、跃进(南汽)以及上汽集团都进行过接触,但是这些最后都无果告终。2005年通用也曾经和江淮汽车谈过,但通用姿态摆得过高,欲全盘控制江淮,而江淮本身的战略意图还想在乘用车领域继续发展,双方的分歧导致最后谈判崩裂。
4、在经过一系列曲折的摸索之后,国内外汽车市场形势发生的变化,导致不同企业在战略合作上有了分化。进行商用车合资的很可能不是中国最好的公司——最好的公司可能都想自己独立发展壮大,一些第三位、第四位的公司,基于自己的业务发展,可能会和国外的公司进行合资,而且国内企业合资的目的也不像以前那样了,它们可能会针对一些细分市场进行有选择合资。外国企业也调整了他们的思路,不再谋求其像在乘用车领域一样的压倒性优势,这招在内资更为强大的商用车领域根本行不通。
5、此次,上汽并未将通用纳入到商用车方面的战略部署中,一方面是因为上汽已经分别与依维柯、沃尔沃、菲亚特等跨国公司组建了卡车、客车的合资企业,通用很难从上汽那里找到合适的商用车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盖世汽车网认为,随着上汽在自主品牌上越走越坚决,一旦某天上汽自主品牌业务的收入强于合资企业(或者上汽不再只依赖于合资企业时),合资的外方将面临严峻挑战,这对在华只有一家合作伙伴的通用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通用早已经开始调整其在华战略部署,在设计研发等项目上独立运营。此次商用车项目的合资是通用试图在合作伙伴方面开展"制衡"策略的另一种表现。
6、由于一汽集团拥有一汽红塔51%的股份,此举意味着通用汽车和一汽集团之间已经建立了联系。通用是否会与大众一样建立南北通用,在乘用车方面有一汽进一步合作呢?盖世汽车网认为,短期内这种可能性很小。上海通用可以算是合资公司中中外双方合作最为成功的,目前无需再另寻其他公司合作乘用车项目,而且通过金桥、烟台、北盛几个重要基地的布局攻占北区市场——除非如我们上面分析的,上汽自主品牌业务发展壮大之后,处于制衡的策略考虑通用可能会成立另一家乘用车领域的合作伙伴。
7、盖世汽车网认为,通用此次和红塔合作,将可能复制"上汽通用五菱模式":通过资本投入获取一定的股比,借此弥补空白领域,并享受中国汽车市场快速成长的成果;同时,输入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借鉴其在三四级市场的渠道建设及营销经验。
昨日要闻点评:《深度解析:福特亚太总部迁址中国的背后》
更多要闻点评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2/0508570557553195524.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