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论坛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贾可:0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不增反降

盖世汽车网 贾可博客 2008-11-28 14:01:04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英国杰出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下如此经典台词。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100年前,著名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其《安魂曲》中如此写道。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19 世纪后期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如此写道。

我不厌其烦地引用上述历久弥新的名人名言只想说明一件事情,我们确实处在了经济状况五味杂陈的艰难时代,上述警言刻画的正是对这个艰难时代的理性认识。

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发生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随后危机不断恶化,许多国家已经或接近于经济衰退。2008年10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正面临着70年来最危险的危机状态。

环球同此凉热,中国如何自处?中国的汽车工业又如何自处?

就经济危机与中国车市未来,《汽车商业评论》访谈了19位与中国汽车业相关的人士,他们或是来自国家政府机关和大型国有车企,或是来自民营汽车公司和零部件行业,当然也包括合资汽车公司和经销商。对他们的口述实录是希望在这一中国和全球经济上的关键时刻,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能够面向未来,相互取暖,活在经济周期之后。

《汽车商业评论》相信,如同中国经济一定会有一个美好未来一样,中国汽车业也一定如此,但是在未来的多久时间内,经济形势的走势如何,也就是止跌起稳,或者说上还是下,还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在这轮危机之后,中国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们,谁上谁下,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们所希望的不仅仅是“挺住意味着一切”,还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发现“这是最好的时代”,但是所有的一切必须建立在对“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关键问题的深入思考上。

我们的粗浅思考会同我们约访的19位智者的观点构成了对当下和未来中国经济和汽车业发展的20个见解。哪些理性洞察,哪些是豪言壮语,哪些是对我们的鼓励,哪些是对我们的鞭策,那就请读者诸君在辛苦的工作之余,一页页翻阅《汽车商业评论》封面文章《上还是下,这是个问题》。

看美国

如果把这场金融风暴或者是金融危机比作一场风寒的话,那么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得了感冒。谁能够最先康复,也就是谁能够先好呢?我们认为,可能发达国家康复的要比发展中国家快。如果发达国家用一年完成治疗,发展中国家可能是要用三年才能治疗。这是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是,发达国家的损失要小于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看到,美国是7000亿美金救市,到了欧洲变成2万亿欧元救市。中国则拿出了四万亿人民币。中国的GDP总量是多少?大概是2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我们中央政府拿出的救市资金占GDP的量15%,而且各地政府还在不断拿出配套资金,但是美国远没有拿出GDP总量的15%。

同样是得了感冒,大家的用药显然存在着多和少的问题。原因不言自明。发达国家的信心来源于他们对经济的修补要做的工作远比发展中国家要少。尽管大家指责美联储对金融衍生产品放任自流从而酿成大祸,但是本质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比较完善,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体系比较弱小,再加上如果它们金融体系开放的话,那么受到的冲击将相当巨大。当前,发展中国家货币纷纷贬值就是这个原因所致。所幸,中国的金融体制自成体系,受外来干预很小。

全球挽救的开始,还是要靠美国,发展中国家绝对起不了这样的作用。尽管11月中旬在美国华盛顿紧急召开的G20峰会让美国不得不接受美元体系在这场危机中变得十分脆弱的事实,不得不认可为摆脱美元危机所形成的区域金融合作的动向,但是现在看来还没有货币能够取代美元,今天替代美元的一个全新的货币体系并不存在。

本届欧盟的执行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虽然在早些时候强调了欧元应该在重建的货币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是,欧洲经济自身和现有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结算体系,以及欧洲金融市场的成熟度都无法让全球各国自发的选择欧元而不是受到了重创的美元。近日,美元持续上涨欧元持续下挫就是市场在危机的最严重时刻,也就是世人都增加了对风险的厌恶程度的时候,毅然做出的选择。

美国民主党,或者说即将上台执政的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此关键时刻也是不会采用使美元贬值的方法来输出负担。美国所有的老百姓,退休金,保险金全部变成了证券,变成了债券,变成了房产。如果美元贬值,就意味着老百姓手里的钱全部都没有了,这是民主党不能干的事情,奥巴马总统必须要搞新项目来拉动美国经济。现在讨论比较多的是他支持投入1500亿美元的新能源项目。

奥巴马提出,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明者并宣布给他们以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奥巴马支持的主要方向是:研究新一代生物燃料和发展生物燃料的基础设施,强化混合动力汽车(plug-in)的生产技术商业分析,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完善用煤发电的电站,有原则地建立新型电网。

奥巴马支持向美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250亿美元低息贷款,帮助他们改建工厂,生产燃油经济型汽车。他强调,布什政府应该加速这笔资金的投放。同时,他还支持为汽车业提供另外250亿美元低息贷款。

奥巴马设定了一个目标,计划在2015年前,要让美国的道路上拥有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如果安全性可以保证,他表示会率先在白宫推广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等环保车型。奥巴马还表示会将燃油经济性标准每年提高4%,承诺对生产燃油经济型汽车的企业提供40亿美元的贷款和免税措施。

整个新能源计划影响非常广泛,如果计划一旦成功实施,就能够使美国摆脱石油和美元的联系。大家知道,美元看跌,油价上涨;美元看涨,油价下跌。石油、美元和经济三个因素总是在绕圈,如果有新经济方案,把美元从石油里面摘出来,就能维持石油的稳定和经济的稳定。

再者,因为能源产业能够吸引大量的就业,能够解决就业的问题。能源工业能够吸收大量的低收入阶层的就业,这对美国来说是好事情。奥巴马声明,10年内,将为可再生能源研究投资1500亿美元。用这些钱将可建立起新的经济部门和不少于5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第三,如果奥巴马政府推动新能源项目,那么利用政府的支出也会刺激美国的消费。

现在的是关键是美国能不能通过这个法案。如果说明年奥巴马正式上台,美国在一二季度能够推出这种计划,美国经济明年三季度企稳回升的话,至少对全球来说,在明年年底全球可能开始回暖了。

美国经济能够企稳回升对整个发展中国家是好事情。美国经济有70%是靠消费拉动,美国消费重新开始活跃,那么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就又活了。

回到中国,某种程度上,国外的消费抬头比国内要乐观一些。为什么呢?中国人倾向于保守,中国是储蓄率很高的国家,一旦经济形势不好,人们消费可能就滞缓,就更注重储蓄的观点。而许多国外消费者则不这样,人们的储蓄观念很淡漠,很多地方实行周薪制,只要有钱就花。

所谓经济就是一种信心,就是对预期的把握。经济看好的时候,大家都花钱;大家都看空的时候,可能都不花钱。一不花钱,市场越冷。经济危机,并不是全世界的财富一瞬间蒸发掉的,资产价格就是一种信心,一个东西,我要用就值钱?不用就不值钱。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现在还是信心的问题,而这主要看经济政策的走向。

国内的内需,政府能拉动起来吗?财政政策一般比较快,3到6个月就行了,货币政策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应。现在的关键是政府的救市资金会不会真正变成老百姓的需求。

1929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用了凯恩斯主义来拉动经济。那时用了大约12年走出萧条,现在全球一体化,一起救市,但是行动再快,估计也要用两到三年时间才能恢复增长。中国经济大概在明年下半年的时候,由于许多大项目的陆续投入动工,经济能够重新回稳。这还是有信心的。

中国在过去30年里经历过两次经济滑坡,一次在1989年,当时的国民经济增长率滑落到2%。第二次在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率只有5%。虽然中国每10年都会遭遇一次不同程度的衰减,但是历史也证明了,在经济政策调理适当之下,中国的经济从没有出现过“硬着落”,这一次也不例外。

苦难中成长

回到中国的汽车市场。如果明年中国的GDP保持最低限度8%的增长,那么中国汽车销量能够保持2008年的水平就已经及格。我们基本的估计是,明年的汽车市场不会增长,甚至会下降。

不可能吗?如果这样,我们就得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我们脑子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汽车负增长这个概念?是不是因为我们10年总是增长,增长,从来没有说下降,下降,脑子里压根就不知道有下降这个词呢?中国人在稳定当中过了30年之后,脑子里面对负增长已经没有概念了,尤其是搞汽车的人,忘记了。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为什么经济不能有冬天呢?为什么车市就不能有冬呢?我们可以知道的事情,都有一个起和终,都有一个高和低,为什么经济不可能有这样的走势,为什么汽车市场不可能有这样的走势呢?这是自然法则,或者是经济法则或者说市场规律。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目前的这种经济衰退也好,或者是这种负增长也好,也是市场的一种常态,不要把它看成那么奇怪的事情。怎么可能谁开一个企业就成功,开一个企业就挣钱呢?

1908年,也就是100年前的时候,美国市场原来有530多家汽车公司,后来也就剩下了如今在奋力挣扎的底特律三大以及并非太多的海外过来的汽车公司,那么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洗牌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判断目前的中国汽车公司谁将难以为继,只要看看它们经销商如今的命运。

这一次经济危机的影响给了一夜致富的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金融课,大家一夜之间了解了什么叫华尔街,什么叫衍生经济,什么叫证券化。更生动的一课是让我们知道了要学会储蓄,手里面要握着现金,要节衣缩食,量力而行,开源节流,而用那一个塑料卡消费,预支,透支,完全忘记了经济的基本面,肯定要出问题的。

此时,我们觉得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中国的企业家应当是被上了一堂课,知道市场还有这样的时候,尤其是汽车企业的企业家,他们应该学到这样的知识:市场不只是有高歌猛进的时候,不是老是盈利、盈利。你只有经历了这样严厉的考验,才能使自己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企业制度才能生存,到底进行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改造才能生存。真正的本事是把一个困难企业带成一个盈利的企业。

此时,我们需要歌颂那些真正的企业家,企业的运营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里,只有他们才能够体验到高处不胜寒,他们对国家,对政治,对政策,对市场,对产品,他们是用心的体会,而所有其他跟他走路的人实际都是很轻松的,他们是有退路的,而这些企业家是没有退路的。只有真正没有退路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真正的强者,他们有一种真正的勇气,自己要立得住,挺得住,自己不能跨下来。

此时,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还应该学到这样一种知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在一个企业做事情,哪一天干不下去,如果被炒了鱿鱼,就要自己反省自己,确实我干得不好,人家要求的目标你没有达到,你能力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就得要心悦诚服地走,这是规律。我们需要读懂自己的人性,把自己放在一个公平客观的位置上审视。

做任何事情不能总是凭借大势,凭借幸运。你没有能力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一种力量会把你打回原形。

当然,我们也不用悲观,中国汽车市场从长远看显然是增长的,但是这一两年确实很严酷,而且这个严酷的时间将比以前更长。2004年市场情况不过是增幅降下来而已。但是正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在这个严酷季节也将逼迫我们在苦难中学习成长,也只有在苦难中我们才能够成长,虽然这对每一个企业每个一个人都是极大的煎熬。

也由此,这场寒冬带给我们的另外结果是,不久的将来,它将结束我们对在中国谁能代表中国汽车企业的未来这个争论。因为只有经历市场的方法,在严酷市场上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才是代表中国未来的企业。

死的就死掉了,感冒不死或者流行病不死的将更加健康,这是经济或者人类的一种螺旋式上升。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1/280159115911.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