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论坛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金融危机为自主品牌扩大国内提供了一个契机

盖世汽车网 安邦信息 2008-11-13 14:41:09

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大背景下,2008年以来汽车出口快速减速,8月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近几年来未见的5%的月度负增长,而9月的汽车整车出口出现16%的负增长。中国对俄罗斯、南非、越南、伊朗等出口重点国家的汽车出口均呈停滞或下降趋势。据统计,乘用车出口中,自主品牌占90%。也就是说,深陷出口困境的主要就是自主品牌。

此前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受合资品牌的挤压难有上升空间,而选择以汽车低端产品的消费市场为主的拉美和东南亚国家打开销路成为了自主品牌的突围方式。但是目前情况是,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难度在不断增加。

首先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消费信贷大幅缩减甚至取消贷款买车,在全球汽车消费萎缩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出口海外市场必然将受到影响。

不仅如此,纵观全球汽车业,金融危机爆发后,跨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在小型车市场的开拓力度。此前举行的巴黎车展预示了新能源和小型车将成为车市新的竞争焦点,各主流企业都把小型车作为全球首发车型隆重推出,甚至连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也开始走小型化路线。不久前,现代汽车高调宣布联合旗下起亚汽车投资105亿美元进行研发及设备升级。在新的投资计划中,小型车和新能源将是其研发的重点。而本来就以小型车见长的丰田也将和大发联手于2010-2011年在印度市场推出售价在5000美元的小型汽车。

中国自主企业以小型的廉价乘用车起家,通过低成本的小型车占据了一定的海外市场空间,但在跨国企业纷纷向小型车领域迈进的时候,中国车的市场压力势必会加大。中国汽车的竞争优势,除了人工成本以外其他乏善可陈,人民币的升值又使得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因此当跨国企业的主打产品和中国自主品牌走到同一个市场时,以目前自主品牌的能力,只能和国外三流企业竞争,与大的跨国企业同台竞技,就显得很被动。

同时,国内汽车出口企业都是单兵作战,各行其是,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在外只能是自身自灭。由于没有有关政府部门出面统一协调,自主品牌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压力,同时还有可能面对自主品牌之间的内部竞争。

反观国内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一度严重萎缩的国内小排量车市场今年已经出现了回暖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2008年前三季度轿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排量≤1升的轿车需求降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减缓,前三季度共销售18.36万辆,同比下降0.91%,而去年同期的降幅则高达25.33%。与此同时,1.6升及以下车型继续占据轿车市场最大比重,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0.87%,其中1升<排量≤1.6升系列销售212.28万辆,同比增长17.43%。

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内小型车市场好转的形势下,以海外市场为重心的自主品牌是时候关注下国内市场的需求了,尤其是在二、三线市场。据了解,虽然合资企业近日也表示将大力开拓二、三级市场,但是从二、三级市场的消费习惯来看,自主品牌的性价比高的车型,在这一地区更有优势,另外自主品牌在二、三线市场的销售渠道较合资品牌更为直接,因此合资品牌的车型未必能够在二、三级市场占得便宜。

汽车出口充满着长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日本、韩国都是一路艰难地走过来,现代汽车在向美国出口了20年后才建立第一个生产厂。从各国汽车发展的规律上看,没在本国市场做大做强的企业难以在国际市场做出更好的业绩来。反观中国的自主品牌,没有国内市场的支撑,在国外市场变数较大的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在跨国企业纷纷将中国市场作为避风港以及国家近期推出扩大内需政策的同时,国内自主品牌更应该抓住国内市场这块"宝地"。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1/1309030333.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