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车评:新车上市车型降价评述
从当初中方和日方对新旧同代销售的不同意见,到现在于洪江先生为新马自达6的上市,重新定义中高端轿车标准的系列举措,可见于洪江为新旧两代马自达6的并行销售策略的四处游说和奔波之苦.
说动自己的合作方远比打动客户要简单些:一个佶曲聱牙的名字“睿翼”,一个渠道并行销售,一个外观没有本质差别,一个在内在技术含量有较大差异。新旧马自达6并行销售格外的让人揪心。于洪江在新马自达6的上市进行热身预演,在为新马自达6编美丽动听的故事,在明年上市这个漫漫的车市寒冬,抖出更多的包袱。
不管新马自达6睿翼对中高端轿车的新标准界定是否成功,不管这个群体购买时是否会真得关注,这个复杂的消费者购买决策心理岂能说得清?至少从目前来看,新马自达6在中高端轿车市场,获得了不亚于凯美瑞、新雅阁、新天籁上市初期的舆论力量和谈资。相信关于产品具体的卖点和体验活动,会逐步接下来进行。对于新马自达6上市前的预热可谓成功。
新旧马自达6的并行策略,不会得到1+1小于1悲惨命运。从当前老马自达6的市场表现,它的销售稳步提升,而且根据终端价格和细分市场,老马自达6与当初已有相当差别,这个新的细分市场销量,不会因为新马自达6的上市而失去。新马自达6最大的风险,就是老马自达6降价后对马自达6品牌的损伤。只要一汽马自达可以充分说明新马自达6究竟新在何处,究竟有多大的优势和卖点,这个品牌损失也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新马自达6不是玩新瓶装旧酒的简单策略,相信消费者会认可新马自达6的价值。能达到如此,新旧同代获得1+1大于2的结果也款偿不可。
菲亚特中国救赎的的启示
1、广汽的发展自主品牌的意愿强烈
广汽购买平台之路不一定比其他大集团的方式更好,购买平台技术不等于就能直接插队到较高技术的产品研发中。全盘接受后的消化需要一定时间,而且配套零部件资源无法与广东现有体系公用,实际的成本不低。广汽模式是中国经济富裕但还不强大的写照。
2、菲亚特的四面出击初显效果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但海外企业仍视之为避风港。为减轻菲亚特在欧洲销量疲软的负面影响,菲亚特汽车正在寻找新的中国合作伙伴。此次是菲亚特在长安铃木的代工计划和奇瑞的合资项目之后的又一次中国业务推进。
3、广汽如果获取日系技术更合理
目前中国的汽车大集团拥有较多的合资企业,因此有先天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优势,借鉴其技术发展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就是技术溢出的效果。但目前看似乎很不理想。
车险中介市场盈利模式将有两大变更。变更之一:车险中介的创新盈利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从众事件的发生主要在于车险中介机构盲目追求现金流,一味地依赖于车险业务。从众若顺利股权变更后并退出车险业务后,或有同业者不惜替为向客户提供之前承诺的服务,将从众已有资源纳为己有,以挽救大众对汽车保险平台运作模式的信任危机。整个车险市场规范以后,中介的收入来源也会趋于稳定。变更之二:从众车险若解散将导致消费者对车险平台模式产生信任危机,对新兴的车险平台化运作的企业也会有负面影响。同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电话车险业务,挤压了中介(包括中介平台、代理、兼业代理4S店)的利润和市场空间。另外,手续费上限的政策规定及突击检查等使得保险中介销售渠道和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无存。保险公司专用的车险电销或将车险中介业务挤到市场边缘。
全球金融危机之下 汽车业安有完卵?
笔者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对汽车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金融危机将重创消费者信心。
美经济动荡必然会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这种影响将传导至汽车消费市场。在经济形势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国内的汽车消费信心可能会受到一定打击。有些消费者出于对中国经济减速的担忧,可能会临时取消买车计划,因此整个汽车市场的景气度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经济增长预期不佳的情形下,汽车这种大件耐用非必需商品的市场必然将遭到冲击。当整体市场缩水时,最先退出市场的可能就是入门级小型车的潜在消费群体。而这种汽车消费信心的受挫,显然将最先冲击的到以入门级小型车为主力产品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家。
除此之外,股市危机、楼市危机、油价上涨、贷款紧缩等令消费者将自己的钱袋子捂得更紧,购买新车的意愿正在大幅降低,这不仅在习惯于贷款买车的美国凸显,在中国同样有阶段性的反映。
本土化能解现代起亚在华困局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呢?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问题很多,其中两个合资厂-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之争就较为突出,众所周知,索纳塔、远舰属于同一平台;伊兰特和赛拉图,狮跑和途胜属于同一平台;雅绅特和瑞欧也属于同一平台。按照国际市场的定位惯例,现代的车定位偏大众化,而起亚则偏运动化,但这个差异化的定位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被很好的执行,特别表现在营销上,致使两者非但没有形成市场合力,还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然而,解决现代和起亚的车型之争还不是当务之急,08年再次起飞的关键在于本土化战略的实施。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0/10050754754.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