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四位,用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准备迎来今天的联盟签字仪式。请问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们在联合业务上面取得了怎样的突破性进展?
美国汽车进口公司: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美国汽车公司的,我的名字叫贝若杰(Roger Berry)。我已经在汽车行业有35年的从业历史了。我们公司大概是两年前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里的业务人员都是有将近30年汽车行业经验的,他们中有些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国际汽车行业有着丰富经验。我们公司与很多世界级国际汽车整车厂商有着很好的合作,比如韩国现代、日本丰田,甚至包括德国奔驰,最近我们成功协助奔驰Smart小车在美国的市场准入和销售。
我们感到很荣幸跟另外几个非常有业务实力的公司一起合作--伟思富奇、莱茵技术和梅赛德斯奔驰车辆技术有限公司。美国汽车公司跟梅赛德斯奔驰车辆技术公司有着多年的合作,主要是在产品开发方面;与德国莱茵技术也有长期的可靠性试验方面的合作。
我们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和中国整车厂商一起迈向世界市场--这里面涉及要达到法律法规及其它市场准入条件,另外还需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目前我们正在跟两到三家中国厂商在讨论进入美国市场在内饰方面的要求。我们感觉到即使中国本土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质量期望也提高了。我认为这里面德国莱茵技术等公司在这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跟很多中国厂商合作,汽车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我们四家公司的合作产生了许多成功案例,主要是把许多国外厂商(非北美)的车推销到美国或者是北美外其他的成熟市场。我们现在希望很快能跟中国整车厂商合作,把中国汽车推向国外市场。
:为什么会是和三家德国技术支持公司合作?是否打算协助中国汽车出口北美后再打开欧洲市场?为中国汽车厂商提供支持和服务,以推进对欧美出口的企业不在少数,你们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美国汽车进口公司:第一个问题,(合作)为什么是跟三个欧洲公司呢?其实,另外三家公司只是总部是设在德国,但实际上他们都是非常国际化的公司,在全世界各市场有很深化的本土业务。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不能算是纯粹的欧洲或者美国公司。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中国有一些厂商,比如吉利,中兴等等,与一些美国公司有出口方面对的业务。为什么我们会有什么更好的优势?我的回答是,很明显我们与其它多个技术支持公司的合作所具备的实力是其它北美汽车进口商没法相比的。以往(中国厂商与汽车进口公司)的合作方式没有真正在产品开发、可靠性、认证方面做足功课,未能彻底迎合国际市场的需求。事实也证明其他公司的合作方式并没有特别成功。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这种合作方式给中国厂商铺一条更平坦更快的路。
:是否有计划协助中国厂商在美建厂?
美国汽车进口公司:我认为在相应的时候会有这种合作。
:请问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方面负责人,如果没记错的话,华晨进欧洲前在2006年11月份曾委托德国莱茵TUV集团进行国标准碰撞测试。我想知道你们在给客户做测试及认证的、到现在这个项目你们是否盈利了?你们在帮助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过程中,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华晨想进入欧洲市场,但它没有根据欧盟法令做一个整车的全面认证,它只做了单车认证--因为根据欧盟和德国的法令,在销量较少的时候是可以进行单车认证的,而华晨属于小批量试销,所以它只做单车认证,而非欧盟整车认证。以后中国厂商要是想大量出口,则必须进行整车认证。整车型式认证更加严格,即某车型在认证之后,它整个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车都是一模一样并且达标,不再是一辆车一辆车的来认证。
盈利问题比较敏感。因为我们跟整车厂商有保密协议。我们跟中国厂商有很多合作,不仅是出口欧盟市场,还包括东欧、南非等其它地区盒国家。价格问题--因为每个公司要我们提供的服务内容不一样,所以很难说清楚收费的标准是怎样的。
这个认证不是说厂家把车送来我们检验,然后收一笔钱就可以了。因为当地市场有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定,在检验的过程当中就要告诉整车厂商--可能要改动一些在设计,因为这个设计不符合欧洲或美国的排放或者安全方面的要求,然后就是整车厂商还要重新根据验证的结果要做相应的工程设计和其他改造才能真正的达到市场需求。所以这里面肯定是需要不小的费用,但是我们在中国也确实是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向能达到国际市场标准的方向推进。
:那能否透露这个业务(华晨项目)是否盈利?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至于华晨在出口业务上是不是盈利,这个应该问华晨。我们自己在从事中国业务方面肯定不能永远是亏本的,现在我们应该是有相应盈利的。
:这个(四强联合的)模式当然是很好,那如果一家中国厂商同时选择了四家公司的"打包"式服务,是否可以享受"折扣"价格?
美国汽车进口公司:这四家公司合作--我们的业务涵盖不同的领域里,所以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个钱应该花在实处,花得更有效,否则你去不同的公司做认证做检验做市场推广比较费时费力,性价比也不高。
:刚才谈到整车的事,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在逐年增加,零部件的认证和测试这方面你们是否也涉及?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莱茵TUV实际上1988年公司就成立了,正式在中国大陆开展认证业务是在10年前,最开始主要就是针对汽车零部件,而非整车。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整车是由很多零部件组成的,所以由若干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汽车整车厂商和对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服务对于我们来讲是同样重要的。
:这四家合作的意义是什么?中国的主机厂资金不足,是否可能在本土完成你们所提供的一切服务而非拿到国外去做?检测和认证等费用巨大,能否引入外部投资方?
美国汽车进口公司:再强调一下,我们的合作主要鉴于四家公司在汽车行业有各自比较独特、杰出的经验。实际上,我们在30年前已经跟日本的汽车厂商开始合作,20年前又开始跟韩国的汽车厂商开始合作,一开始合作都有相应的问题,这些现在中国厂商也遇到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问题产生取决于他们(为了进入美国市场)是否把钱用到了有效的地方。
是否可能我们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如果有厂商向我们提出这样的希望,那我们当然是有可能性进行这种合作的。但如果是中国厂商自己有资金能力的话,那我们更希望他们能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财力。有些机构提供的服务看起来便宜,但不一定切合市场需求或有实效,实际上这个钱不仅浪费调离还走了弯路。
:为什么三家(德国)公司要专门选美国汽车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上海梅赛德斯奔驰车辆技术有限公司:我们原来是三家(德国)公司在一年前就有这种想法,即我们可以联手给中国厂商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一站式"的服务。现在美国汽车公司加入我们团队,而我们相互间以前也有过其他的合作,这次借机正好又多了一个合作伙伴,可以提供更完美的全方位服务。
:在两年前,我也参加过类似这样的帮助中国企业出口的公司发起活动,请问中国企业如何辨别这些机构的可靠性?四家企业联盟现在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美国汽车进口公司:你确实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关于谁是竞争对手,有一些小的或者不怎么专业正规的国外公司来中国找合作伙伴,或者是他们直接跟整车厂商进行洽谈,把这个(对美国出口的)故事编造得很大;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通过走上层路线也在跟整车厂商谈出口支持。这些都很难取一一比较优劣,而我们现在的这种合作方式正好取中间这个层次--不花力气走政府程序,也不是借非专业服务开低价,而是几家非常有实力的公司相加,这样可以真正的给中国企业提供有效、直接的途径,帮助他们成功进入欧美成熟市场。
相关报道请见:四强联手 推进中国汽车对欧美出口热潮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9/190503003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我有话说: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