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8月销量惊现同比下滑 高档车不降反升
乘用车销售低迷的局面在8月份有所加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继上月环比下降后,8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出现了本年内月度同比首次下降。汽车行业自2002年进入五年快速增长期以来,月度销量同比下滑极为罕见的现象。
除SUV外乘用车普跌
8月份,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交叉型乘用车环比降幅位居前列;与上年同期相比,只有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继续保持增长,其它品种同比均呈现下降,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降幅更为显著。
据统计,8月,乘用车共销售45.13万辆,环比下降7.56%,同比下降6.2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34.46万辆,环比下降4.50%,同比下降7.42%;MPV销售1.32万辆,环比下降10.22%,同比下降30.58%;SUV销售3.51万辆,环比下降3.39%,同比增长18.54%;交叉型乘用车销售5.84万辆,环比下降23.50%,同比下降3.47%。
另据统计,1-8月,除交叉型乘用车外,乘用车其它品种同比增幅均低于上年同期,其中MPV同比还下降了2.91%。
天津正式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重要研发基地
经过近8年的发展,天津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电动汽车研发基地,已自主开发出纯电动轿车、高速纯电动车、纯电动中巴车、电动游览车等系列纯电动汽车产品,以及轿车、中巴车、大客车等混合动力产品。
以“哈飞赛豹”为原型的高速纯电动轿车,采用锂电池供电,最高时速125公里,续航里程250公里,基本性能已接近汽油车。它每100公里耗电15度,使用费用仅相当于同类型汽油车的1/6。
据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介绍,天津拥有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力神公司、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电集团第18研究所等众多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依托单位,具备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整车、关键零部件、标准等完备的产业链。
2001年以来,天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了“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暨“天津市电动汽车研究中心”,加大电动汽车和车用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力度,已申请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合资车企竞相出口 跨国巨头在华战略转变
对于合资企业开始热衷于出口,中国商务部人士表示理解,毕竟目前汽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约70%。一些汽车生产企业为了更充分地利用产能,开始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关注。
与前几年超过20%的高增长速度相比,今年,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整体影响,国内车市的低迷使得汽车厂家少了许多兴奋和期待,尤其是在7、8月份跌入了销量低谷。不利的市场预期始终飘荡在车市的上空。国内汽车厂商的市场份额抢夺战已经愈演愈烈。销量增速放缓的同时,国内汽车企业的产能仍在不断扩大。如何消化过剩的产能?海外市场无疑是汽车厂商瞄准的最大一块蛋糕。
对于下半年车市不乐观的预期不仅使自主品牌纷纷走向海外“淘金”,国内的合资企业也逐渐将眼光瞄准国际市场。
金九银十非降不可车型榜
1、上海大众斯科达明锐
目前处境
好车就是不好卖,价格坚挺但销量平平,与上海大众热销车型反差太大,总是进不了中级车核心区域且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新车上市如此之久,价格始终绷住不降,口碑不错但人气不旺,销量总是没有明显提升,这成就了明锐现象。新车效应已过,厂家的宣传投入已经告一段落,销售趋势已经定格,没有传统的、有效的降价举措,局势很难改变。终端虽见个别优惠,但不痛不痒,不大不小,没有轰动性,缺乏应有的公众关注度。其下一代车型即将上市,厂家宣传即将转向,由此可以带来斯科达品牌的关注点的转移,明锐何去何从成为关键抉择。
应因策略
在汽车降价已经普遍并已为消费者接受的当今,如此好车的难得一降,不会影响品牌形象。况且金九银十一过,明锐可以恢复优惠前的价格。阶段性促销可以给人以过时不候的尊贵感和紧迫感,使优惠举措更有号召力,为此后节假日促销埋下伏笔。
降价指数
★★★★★
雷诺在华合作伙伴已经铁定是东风,与日产的战略联盟关系让雷诺国产时在供应商体系方面有优势。而且,雷诺对一些供应商的考察筛选工作早已经开始。并且,戈恩已经为雷诺在政府关系上做好了安排:与东风汽车总经理苗圩搭档的原东风有限公司总裁中村克己,于今年3月份到法国总部升任雷诺全球执行副总裁。与此同时,苗圩从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位置出任主管汽车行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这一变化,也让雷诺国产中的选址问题有了化解余地(最早的分歧是:东风盼望在武汉、雷诺倾心花都,发改委建议在西部地区),花都的可能性大增。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9/10060210210.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