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研发创新与生产外包结合的战略领先之路

专访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小勤

盖世汽车网 Joanne Jiu 2008-07-28 09:52:23

中国领先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型访谈系列之十六——

盖世汽车网:请简要介绍一下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发展历史?目前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研发创新与生产外包结合的战略领先之路

????? 曾小勤博士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

曾小勤:我们这个工程中心是2000年3月按高新技术模式、以现代企业机制由国家计委批准组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发改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投资建立,主要从事轻金属的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目前整体组织架构分两大块:一块是在交大校内的研发部,针对产业的需求开展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有四个研究室,共一百多名研究人员(当然这些可能不是直接面向生产的技术);第二块就是中试部,三个实业性企业建在松江九亭高科技园区内,把研发部的技术成果投入量产。目前我们这一块(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镁合金压铸件、铝合金汽车压铸件和挤压铸造件。

从实验室到实业--业务现状

盖世汽车网:你们的产品销势、业务现状如何?从学校实验室走出来做实业,是不是遇到很多困难?

曾小勤:我们通过一级或二级供应商连接我们的最终客户,这些客户包括东风日产、天津丰田、上海大众等,目前已稳定地给他们提供了多批高端压铸件。

我们最初只是在实验室埋头研发,从研发到生产我们也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摸索),因为学校的研究和企业的生产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追求技术的创新性和领先性,而后者注重技术和生产的稳定性,及质量的可靠性。从学校思维转换到企业文化也花了很长时间。但正因我们有研究开发的背景,我们在生产上能走技术优势竞争的路子。我们做的东西多是别人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太好的产品,比方挤压铸件,我们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挤压铸件制造商,这方面客户主要是丰田和日产两家,上海大众也主动找我们合作。众所周知,日系、德系整车厂家对品质要求很严格。

盖世汽车网:一般是客户主动找你们,还是你们拿着产品和新技术去说服他们试用?已经在开展海外业务了吗?

曾小勤:两种形式都有,不过更多的还是客户找我们,因为他们可能找了多家厂商都不满意,然后了解到我们的技术和设备优势,知道我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这种有院校科研背景的企业来说,我们不怕有问题,而一些生产能力比较强的企业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可能较弱。有时候客户只提供技术和品质要求,但不会指定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凭借在新手段、新材料和新工艺上的技术积累,可以给客户提供多个解决方案供其选择。

在拓展国内业务时,不光是客户找我们,我们也会主动出击。在我们自己擅长的领域,如高强度铝合金零部件、镁合金压铸件等,我们会在进行深入市场调查后,有针对性地去寻找接洽客户。

目前我们的业务主要针对国内的日系、德系合资整车厂,未来肯定会大力开展海外市场。我觉得相比很多同样在做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来说,我们在人才方面有优势,在和国外客户沟通上,语言、文化差异和技术层面上的交流困难对我们而言都不存在。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海外市场部门,就是筹备凭借技术和价格优势直接打入海外市场。

技术和人才是优势 不愿卷入低价竞争

盖世汽车网:本土自主品牌客户用你们的产品多不多,有没有计划未来把市场做大,投放一些走量但可能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比方当前铝合金轮毂生产和出口很热门,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做。

曾小勤:民族品牌多是相对低端的车型,以价格竞争为主,对产品成本比较敏感;对于我们这种企业来说,我们不希望卷入到低价格竞争中去。我想我们有技术上的优势,因此起步阶段定位应该高一点。民营(同行)企业做售后的比较多,而我们主要做配套,而且是为外国品牌的配套偏多,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

是不是要走量?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企业现在的优势在有哪些?第一个就是技术优势;第二是我们有生产经验,你可能认为这个优势不成立,国内大多数是民营企业,生产能力很强,但实际能够给一线的日系厂商配套的并不多,而我们(为日系供货)已经有多年的经验,客户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这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培训过程,我们建立了国际采购商认可的TS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在品质控制和生产管理方面,我觉得我们比大多数国内企业做得更好。

第三个方面的优势就是我们的人才优势,我们依托上海交大,遇到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解决问题的专家,有些甚至是业内顶尖的专家,可能有些企业找专家解决问题要等上个把月,我们只需两三天。

那么我们目前的缺点就是规模不算太大,当然我们不能够凭技术优势只做高端产品,不去扩大规模,我们也有这个想法(扩大规模),那就是通过技术扩散的方法实现规模。上海交大校园里的研发部是进行前瞻性或创新性研发,而我们是通过批量的中试生产验证技术,获得客户认可,当做到一定阶段时,客户需要我们扩大产能和市场领域,那我们就会联手合作伙伴(可能是一些有生产背景的投资商),协助我们把市场做大。

盖世汽车网:相比国内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你们的优势很明显,但对于整车集团旗下的压铸件厂等其他大型企业呢?

曾小勤:这里有个案例可以分享。今年6月25日上市的上海大众朗逸上就采用了我们提供的压缩机支架。这个产品的配套要求极高,上海大众方面两年前就开始开发这个车型,而我们是一年半之前接到这个(配套)任务的,上汽集团旗下其实也有压铸件生产企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我们。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最近刚进入到汽车空调压缩机缸体压铸件生产领域。我们进入这个领域不超过一年时间,起初对我们还比较怀疑,因为汽车空调压缩机属于技术要求很高的典型压铸件,空调使用过程当中绝不能泄漏,而且材料也不是一般的压铸材料,但在我们生产的过程中,把诸如合金熔体处理、模具制造、压铸工艺等很多的问题都快速解决了,最终提前实现量产,并且质量还超过了他们原来的供应商,还帮他们节约了成本。

总结一下,相对于大型整车企业旗下的零部件企业来说,我们的优势在于积极竞争、争取市场,这些集团零部件企业不愿做的单子--可能它嫌利润太低,可能顾虑技术太复杂太麻烦等等--就正好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同其他江浙一带企业比较,技术能力的优势很明显的,而且有和日系整车厂商配套的经验。这是个技术门槛,但也培养了稳定供货和体系管理的能力。

打造用镁强国 镁合金轮毂09年量产

盖世汽车网:您本人的研究方向就是高性能镁材料、镁合金压力加工等,请问现阶段轻合金产业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应用状况如何?未来前景如何?

曾小勤:首先要从能源价格说起,尤其国际原油价格现在是一路飙升,今年同比去年已经增长了70%之多,甚至有人预计今年年底要从眼下的120余美元/桶涨到250美元/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产业对轻量化的要求是燃眉之急了。其实以前车辆轻量化也在提,但没有现在这么紧迫。而实现汽车的轻量化的重要途径就是用新型材料替代钢铁等原有材料,所以研究轻合金材料和加工工艺,正是顺应汽车轻量化的大背景。车身轻量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用铝合金替代钢铁,及用镁合金替代铝合金和钢铁材料--后者更为有效。从研究的角度来说,镁的比重仅是铝的2/3,钢的2/9,是最实用的减重轻金属材料,并且镁合金也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等优良性能,减振系数远高于铝和钢铁,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因此镁合金有利于汽车轻量化、有利于节能和减排。

最早的镁合金应用主要是汽车的非主要构成件,比如汽车的方向盘、座椅、仪表盘等等,之后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的关键部件应用镁合金,如汽车车轮和发动机缸体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宝马公司已经大批量地应用镁合金的发动机缸体。

在国内,镁合金真正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大概也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的。我国是原镁的资源大国,镁产能、产量和出口均居世界首位,但是我们现在还不是镁合金运用的强国,我们工程中心的目标,就是把资源大国变成资源应用的强国。

盖世汽车网:据我所知,交大在镁合金方面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了,并且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请问工程中心近期在从事哪些研究,有何成果即将实现产业化?

曾小勤:自去年起,我们就与通用汽车开展了合作开发镁合金发动机缸体,这个项目要求是耐高温的高强度镁合金。我们工程中心在镁合金材料研究上有独到之处,镁合金缸体一旦投产将产生深远影响。另外,镁合金轮毂替代铝合金轮毂具有非常明显的轻量化优势,轮毂是转动部件,它的轻量化效果会来得更加明显,我们认为今后镁合金轮毂的产业化可能会发展得很迅速。我们在镁合金轮毂的开发上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可能会在2009年把这个技术量产。

盖世汽车网:您预计镁合金轮毂在整个行业内,大规模应用需要多长时间?

曾小勤:我觉得今后五到十年会是这个应用的发展期,毕竟是新材料和技术大规模量产需要有个过程。但随着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个(轻合金的)应用过程会越来越快。

据说某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打算二十年之内把每车镁合金用量提高到113千克,这对于每车用镁量约7千克的现况而言,要实现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汽车发动机和轮毂非要用镁合金不可。

盖世汽车网:现在提到的与通用的合作是通用进行资金支持,那请问你们自己的研发项目上的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是多少?

曾小勤:大概有30%左右用于研发,

盖世汽车网:这么高?

曾小勤:对。这也是我们跟其他生产型企业的一个明显区别。我们的研发投入除企业收益外,还有部分当地政府和国家科研资金在里面。我们的研发更多看的是长远效益,我们的企业目前还是爬升阶段,虽然盈利水平不是很高,但看准了这些研发是需长期性投入的战略性研发。

借势打造集团企业 旨在带动整个行业

盖世汽车网:未来五到十年的业务发展如何规划?企业的愿景是怎样的?

曾小勤:我们现在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希望未来能够更专业化更深入地挖掘这些潜力。如果为企业画一个愿景,那我们希望以我们(工程中心)为技术、质量和管理的核心,周围环绕是十几个生产型企业,他们致力于实现规模,并把成本降到最低,最终形成的格局是--打造一个大型生产基地,以我们为纽带连接数家合作性企业,把规模做大。

我们的最终目标不单停留在盈利上。我们在获得国家支持组建时就肩负使命,即以科研成果进行市场开拓,带动一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进步。我前面已经讲过了,我们是针对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开展的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定位就是要站在汽车零部件业的前沿,我们要为整个的行业做些事情。

盖世汽车网:任道重远啊。那这个计划未来若要筹措资金予以支持,进入资本市场的计划是怎样的?

曾小勤:其实在中国,资金不是问题。我们未来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实际上我们企业因有交大的科研背景,吸引了很多投资意愿方),会考虑这个投资方是不是战略性的,是不是具备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等。

最终当企业做得比较好的时候,会考虑走上市这条路。我们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而是希望上市后能够走得更稳健些。我们规划5年内能够基本具备上市条件。

盖世汽车网:你们会不会排斥被国内龙头企业,比如某些上市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或者联合合作伙伴整合其他企业?

曾小勤:这个也不排斥,但对方最好具备行业背景。我们目前正在寻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先把企业做大,然后实现上市,进一步提高行业影响力,把各个细分产品领域业务都做大。

盖世汽车网:现在有没有与有产业背景投资意愿方进行接触呢?

曾小勤:有。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那就是证明了我们的技术成熟,我们有能力给客户提供合格、稳定的产品,而且市场对我们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现在第二步就是要如何寻找合作伙伴把企业做大,我们已迈到这一步了。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盖世汽车网)
人物访谈,请联系021-51699066-8863,或
Email
?

?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7/28093409349.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